管理机制是很好玩的东西,也是可以理论化的东西,是我现在主要研究的目标方向之一,同时也是所谓的“管理学中的终极问题”。这里的管理学很广义,包括法律、社会学、公共管理等。
我准备为此出版两本书,一本《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及其应用》,属于专著类,一本名字初步叫做《管理机制的故事:从生活管理、机构管理到国家管理》
我在科学网上已经贴过18篇机制的故事,可谓各个有趣精彩,很有启发性,甚至包括厕所蹲位的设计,都有得可借鉴,可见这一机制应用之广泛。
本次讲一个现搅的肉馅要不要重新称量的机制设计。
这是个简单故事。我有一次去超市买鲜肉并现场搅成肉馅,之前都是去的晚,搅完后都没有重新称重就直接把原有的鲜肉的价签贴上给我拿走,我也没计较过。
这次不然,我去的时候搅馅机还是新清洗过的,我看着服务员把相应零件装上,然后把鲜肉从包装盒里取出放入进肉孔,然后,开动机器,馅就到了塑料袋里,服务员一扎口,在眼前的秤盘上过秤,重新贴上一个价签,给了我。我对比了一下此时的价钱和鲜肉原有的标签价签,发现有几毛钱的差距。
搅好的肉馅才有6两,比我原计划的要少,本来想买差不多一斤来着,只好又去拿了一块包装好的鲜肉继续搅馅,此次,服务员就把原有价签直接贴上了事。
俺们就拿了肉馅撤了。回头想着这个服务员的做法,感觉很有意思。
当资源的分配者要对粗粗改造后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必须考虑改造本身对于资源的消耗,这个消耗可能仍然在资源分配者手中,也可能造成了纯粹的损耗,此时,这个损耗到底应该算谁的?就不是一个简单问题了。
对于超市,我们设想一天结束打烊后,这个还在绞肉机里的肉馅究竟会怎么处理?留在了超市自家,还是经过清洗而损耗了?我由于没有去采访肉科的管理人员,所以只好猜测后者的可能性居大。也就是说,这个损耗是超市应该承担的,而且事实上也是他们承担了。
我爸爸给我讲过一个几十年前我们村供销社卖纸的故事,别人进1令100张纸,卖出去的往往是99张,因为一般都是从第二张开始卖,外面那一张是作为包装损耗了的。可是俺们村这个叫张学厚的供销员卖纸时则不然,他总从第一张开始卖,如果有人有意见,说想要第二张,那么他也会给第二张;总能遇到不和他讨价还价的人来买纸,于是,这所有100张纸最后都能卖得出去。
我想,关于资源,还会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如何更有效率地避免损耗,是改造机器,还是改造销售策略,或者其他思路,都值得好好思考,如果这类资源是紧缺资源,比如应急管理状态下的资源分配,又将如何?
值得继续考虑下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572230.html
上一篇:
对于韩2这类弱智阿斗,为何还有那么多识字的人主动当诸葛亮呢?下一篇:
复旦大学的以德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