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新水浒评】武松活到80岁

已有 7299 次阅读 2012-1-30 05:26 |个人分类:人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电视剧, 杭州, 武松, 水浒传, 金圣叹

  今天偶尔想起87集的新拍《水浒传》来,前面70集都看过了,后来的当时没看,就趁着今天有情绪看了金圣叹不忍看的后面几回在电视剧里的反应。
 
  一个字:惨!
  两个字:苍凉!
 
  唯一有喜色的燕青带走李师师的故事只给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并没有落实,这个就不象上一版的《水浒传》了,燕青那是很高兴地带着李师师走人,那如花的笑靥在结局悲惨的整体氛围里显得格外完美。
 
  而鲁智深的结局这一版的水浒也完全没有违背原著精神,让他老人家在攻伐方腊结束后在杭州坐化,“闻潮而圆,见信而寂”,刚好他询问了钱塘江潮的事情,然后突然想起自己导师原来对自己的教诲里有这么一句,就留下几行字翩然“圆寂”了。
  
  前面的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很多人说他没有佛缘,而他的导师坚持认为他是最有佛缘的人,而第119回的结局刻画刚好对应了前面的预言。
 
  随后就是武松的看破尘世了。
  
  对于武松,有很多可以指摘的地方,比如他为施恩在快活林打蒋门神,小说里的描述是当施恩接手快活林后,恶霸得比蒋门神还厉害,而武松醉打其实是没有是非的,只是施恩对自己在监狱里的处境给予了有目的的帮助而已。
  
  不过,武松还是在小说里表现了自己“情义”的多个方面,比如对哥哥武大郎,兄弟深情让观者无不动容,而对孙二娘和菜园子张青,那兄弟情义也是没得说,而他在梁山上当宋江吟出“待招安,心方足”这类投降主义口号时,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招安路线”的,快人快语和深思熟虑可谓少有人为——连应该更鲁莽的鲁智深都还给老大一个情面呢,要知道,那可是108人的年终总结大会啊。
  
  在看到鲁智深的圆寂之后,在完成独臂擒方腊的壮举之后,看着四周残烈的为官军的几仗,一向快意恩仇的武松累了,于是,在宋江心情不虞的当口,提出从现任岗位退休的申请,其实应该说不是申请,而是最后通牒,不需要答复的,他不会再留。
  
  在杭州有名的六和塔(俺去过),武松留下了,每日听钱塘江的水声,在潮起的时候闻那潮水的气息,想想自己过往的岁月,亲情、友情,均如云烟过往,但是,钱塘潮却每每如期而至。在杭州的美景里,在没有杀伐声的平静里,武松活到了八十多岁。
  
  而那些赢得功名利禄之徒呢,多死于歹死,卢俊义如此,宋江依然,其他人又能如何?
  
  那是大家追求的东西吗?
  
  有时候会深刻地感受到宗教的魅力之所在,当一切归于平静,青灯古佛其实是很美好的追求,耶稣基督也一样。曾经有这么的一个人,他在很久远的年代之前,顿悟而创立了宗教,如佛陀;或者受苦而最终死于非命,如耶稣;不也是值得尊敬的么?他们留下的典籍,对或者不对都不再有关系,只是,那算是一个心路历程罢了,愿意读就读它,不愿意读就听松涛声声,看竹林随风起舞,也可以。
  
  我去杭州的时候多次路过武松墓,上面写着“义士武松之墓”,至于武松此人历史上有或者没有似乎都不再重要,但是,杭州立了这么的一块墓碑,墓的背后是不算低的灌木,而面前则是一片青草地。
  
  也许很多人困惑于“义士”二字,武松虽然只是不长的前半生里在“义”的方面做足了功课,留下了千古传诵的美名,后半生则是空白、虚无,而在武松自己的记忆里,前半生也许更象梦境,而后半生才更加真实而美好,不过,世人终于还是更看到他前面的部分了,于是,才有“义士”之名留于墓碑之上。
 
  如果我们给武松的墓碑重新取一个名字的话呢?有没有更好的称谓安慰他那颗终于疲累了的心?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不过,倒愿意在他墓碑的两边,把鲁智深师傅留给他的那两行字刻下,其实,很贴切的。
 
  武松墓的不远处是苏小小的墓,四周的楹联没有二十,也有十几,我去看了下文人墨客的智力表现,当时觉得还不错,可是过后就忘记了,只有武松那孤零零的墓影在未来的岁月一直在我的心头荡漾,宛如钱塘的潮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532581.html

上一篇:把“人”做成工程的国家级又一重大举措“万人计划”出台
下一篇:有些韩粉为什么需要韩寒这尊神?
收藏 IP: 188.250.18.*| 热度|

28 李小文 吴飞鹏 吕喆 吕新华 刘立 王涛 汪育才 刘洋 武夷山 陈绥阳 周少祥 王春艳 贾伟 王伟 于锋 徐建良 姜宏斌 刘玉仙 罗帆 陈永金 黄锦芳 吴吉良 马红孺 cj1968 zzjtcm lqy1966 crossludo xiafan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