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最终没玩转“院士”的中国高铁总设计师张曙光

已有 9733 次阅读 2011-12-19 22:28 |个人分类:人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院士, 张曙光, 中国高铁

【Blog主人按1:本文来自财新《新世纪》,俺对它有删节和改动】

【Blog主人按2:套用名人名言:当成院士的人幸福是相似的,而每个没当成院士的人则各有各的不幸】

【Blog主人按3:张曙光这等自从工作以来就从没有做过学术研究的人,差一票就几乎当成工程院院士了,也可见,我们的工程院真的需要考虑是不是立个规矩,以严格禁止部委局的官员们来参选了。虽然会冤枉个别有学术贡献的官员,但是会截断更多梦想“先升官再成科学家”的投机者的学术之路。】

【Blog主人按4:但是,似乎近些年来一直流行“赢者通吃”的做法,尤其在我国,所谓“赢者”往往意味者能够当上官的人,这样的人一上则百通,且自己也什么荣誉都不放过,是当代最可怕的虫子。】

【Blog主人按5:有些海归学者虽然也想通吃,一旦一个地方通吃不上就急眼,即便自己的美国护照依然在身。不过,他们相比张曙光这类人物,还稍微强点。】

【Blog主人按6:我见过张曙光的专著,出版的和尚未印刷出来的专著都见过。书里数学公式横飞,一个公式老长,显得还真有水平一般。如果知道张曙光几乎看不懂他独自署名的这些专著中的内容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怕只能哭笑不得了。】

  张曙光祖籍江苏溧阳,父亲参加过长征。幼年时因父亲工作调动,随家人迁至新疆生活。1982年从兰州铁道学院(现兰州交通大学)车辆专业毕业后,张被分配至上海铁路局蚌埠分局蚌埠车辆段工作。

  张“从基层干起,用了近十年时间升至蚌埠车辆段副段长”。1991年底,张被调至铁道部机车车辆局验收室任管理工程师。这次调动,两个职位虽然同为科级,但从基层到部里,这一步堪称鱼跃龙门。

  1998年10月,原客车处处长退休,张曙光正式出任车辆局客车处处长。张曙光之所以能够成为刘志军的铁杆亲信,关键在于他能很好地贯彻执行刘的想法和命令。“刘志军爱熬夜,张曙光夜里就陪着刘志军;刘提出什么问题,张曙光都能提出些办法;刘志军爱好女色,张曙光就给安排。加上张曙光和刘志军一样,在人际交往方面会来事,两人很对脾气。”

  张曙光在1998年当上铁道部客车处处长,负责审批地方铁路局的客车更新计划和进京、进沪的列车时刻。但因为各方面对他“反映”不好,2001年被部里外放到沈阳铁路局任局长助理,虽属平级调动,职权却大大缩水,他进入人生低谷之中。

  而张曙光的妻子王兴已经赴美,成为了一家名为Micropher(马克夫)的集便器厂商在中国的独家代理。在她的帮助下,马克夫很快打入中国市场,2003年前一度是铁路集便器的主导品牌。

  2003年3月,随着刘志军接任铁道部部长,2003年4月,张曙光调任北京铁路局副局长,升了半级。不到半年,被调回部里,出任铁道部装备部副部长兼高速办副主任,负责高铁技术引进。2004年,张曙光又被提拔为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兼副总工程师,后被称为“高铁设计第一人”。

  此后的2007年和2009年,张挟高铁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参选院士,虽有各方鼎力相助,又有铁路企业组建的助选团上下打点,终因有人执意反对而落选。

  在科学院申请院士失利后,张曙光在工程院2009年度院士增选评选时,以一票之差未能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数,再次“饮恨”

  张曙光自2007年开始申报院士,但终以一票之差落选。

  铁道部运输局局长为何要申报院士?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除了院士所带来的名利,也和刘志军有很大关系。“刘有心争一口气。但刘本人是工人出身,所以让他的部下去当院士。”

  刘志军上任之后,为了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他终止国内进行了十年之久的高铁技术自主研发,包括当时南车研发成功并已投入试验性载客运营的“中华之星”,转而引进国外高铁技术。此举令负责高铁技术引进的张曙光在业内树敌颇多。上述知情人士称,“原本张曙光应该申请工程院院士,但之前南车国产动车组研制项目的带头人刚好在工程院,张担心他们从中作梗,在院士评选投票时带头反对他,就申报了科学院院士。”

  但张本人并不做学术研究,为了申报院士,2007年3月,张在北京香山一家五星级酒店,组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下称铁科院)、南车四方、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一批国内科研机构专家为其写书和申报资料,“吃住都是国内一家为铁道部做进出口代理商的国企埋单,从3月开始写,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写了三本书,5月才完稿”。

  “出版时把出版日期改成了2007年1月,之所以出版日期要提前,是为了避免外人以为这三本书是因为申请院士才写的。”上述知情人士称。

  “当时他风光的时候,一堆人围着。南车四方的几个工程师是他兰州交通大学的同学,也曾帮他写论文,出专著。”南车四方的人士亦称。

  根据《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条例》规定,院士候选人由本学部院士投票产生,其中“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应超过本学部院士总数的一半以上,而获得赞成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照本学部的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而据上述人士透露,2007年张曙光第一次参选时所获赞同票数“寥寥无几”。

  2009年,张曙光卷土重来。这次张又重新组织人出版了三本著作,申报当年的院士评选。据多位铁路业内人士证实,当时有企业专门组织了一个团队为张曙光拉票,挨个跑评委,包括组织评选专家去各地出差,参观动车基地的生产活动,并介绍高铁技术消化吸收成果,“来回都是公费,每人还送了礼品”。而张手中掌握的科研项目经费,也成为其拉票的利器。

  但这没能搞掂所有人。据一位张曙光的前同事透露,“他担心南车的院士作梗,就由刘志军出面,南车的几位领导作陪,请南车的院士吃饭,希望不要反对。”

  张曙光的造假行为也遭到举报。当时南车株洲厂的工程师及铁科院的专家都曾向中科院举报张曙光造假,院士评委会启动调查。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当时被询问的有铁科院的机车制造专家,铁道部向铁科院施压,希望铁科院车辆所的人向调查组说明张的申报材料属实,最终敷衍了事。

  结果,在中科院2009年度院士增选评选时,张以一票之差未能获得三分之二以上的赞成票数,再次“饮恨”。

  他没有机会再来一次了。

 

  财新《新世纪》记者曹海丽、段宏庆、罗洁琪、特派纽约记者霍侃对此文亦有贡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520080.html

上一篇:某人某士事件,终成一地鸡毛
下一篇:【陈氏微博】咋掺和科学婚恋网的全是已婚人士啊?
收藏 IP: 144.64.3.*| 热度|

22 文双春 刘艳红 李学宽 苏德辰 刘良云 程柯仁 柴玉辉 李永丹 曾荣昌 刘全慧 唐常杰 鲍海飞 闫钟峰 朱鸿鹄 何士刚 张骥 王汀 年福忠 李孔斋 王涛 程中兴 dreamworld

发表评论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07: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