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话说项目质量——《项目管理通俗演义》第九回节选

已有 3802 次阅读 2008-12-3 00:15 |个人分类:专论—管理学论稿|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第九回 都江堰工程光辉依旧,质量管理观贯通古今
  
  (本节作者为唐锡鹏,在这里发布的版本经过了我的几处改编)
  
  是项目就会存在一个生命周期过程,这无非是告诉大家项目总有一个开始和一个完结罢了。这样的话说来简单,做起来却大有学问,除了要按照最初的进度计划来完成这个项目外,还得注意到这样的项目是不是在成本基础上保证了我们真正需要的质量。
  
  我到过在世界都有名的著名的四川都江堰,面对着从鱼嘴不断分流的河水,除了产生逝者如斯的感慨外,我也常怀疑自己之前所持的项目质量观究竟是不是出了问题?怎样的质量才是一个项目所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呢?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疑问?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现代项目管理里一般会这样认为:质量一流不见得是符合现代项目质量管理要求的,而恰当的质量才是项目所需要的。这是因为,质量要和成本、时间等一起构成项目的整体,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质量的提高会以成本的提高和工期的延长为代价,而成本的降低和工期的缩短又不能降低项目的质量,总体来讲,成本是项目进行的核心,质量是项目完成的保证,时间又是项目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密不可分的系统构成。那么,能够适应要求的质量就是最好的质量,可是,什么是适合的质量呢?从古代的都江堰工程审视所谓的现代质量管理,我们希望能对项目质量管理问题进行深入地剖析,看看一个保证了质量的工程怎样实际上造成了在成本方面的积极影响。
  
  实际上,现代的诸多水利工程,如葛洲坝、三峡等大型水利工程,似乎或多或少都在质量、成本和时间的控制上不是十分让人满意,这些工程大多以在河道狭窄处立坝,利用充足的水能进行发电和蓄洪,而这些往往会同时牺牲和破坏生态环境,工程的功用也仅仅局限在有限的基点上。最后的结果是造成耗资、费时不说,但就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不可弥补的破坏和损失,都让人感觉到心痛。
  
  此时,我们将目光再次投向都江堰,看到了这建于秦朝距今2260年的千年水利工程仍在现代社会发挥着巨大的功效,与现代的这些漏洞百出的水利工程相比,都江堰工程既没有拦断岷江的大坝,也没有取水调水的控制闸门,在无任何人为干预(如开闸、引水、泄洪等)的情况下,能够自动地、自如地调配水量:枯水季节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洪水季节又能将多余的水量排到外江,使灌区内“水旱从人,时无荒年”。
  
  因势利导是都江堰工程在建造时考虑的主旋律。该工程充分利用水的特性,用土的不能再土的方法合理的进行引流,将可能形成的洪水分成两部分,减轻了洪水的破坏力;同时运用简单的土方方法,凿山、建堰、筑堤, 简单的土建工程造就了伟大的水利工程。简单的规划,简单的方法,拿到现代工程领域,其中任何一个简单的分项目都可以视作是小儿科的游戏,但是就是这样的小儿科游戏,却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回味和思考。
  
  都江堰还有一个派生的优势,即建造和维护成本较低。正因如此,人们才会看到在今天看来仍是规模宏大的引水工程,它也充分体现了政府和公共工程要“惠而不费”的立场。即使在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用现代的工程建设方法,都江堰的思路,即减少与水的直接对抗和对泥沙网开一面,仍会节约大量的工程成本。因为不与水流正面交锋,就会降低对工程强度的要求;给泥沙一个流走的通道,也会节约大量清沙放沙的成本。
  
  现代项目质量管理中关于质量规划的内容叙述得很详细,包括项目质量目标、输入、输出准则、活动的类型、活动计划,各方明确的权责划分、管理程序以及人力和设备的配备等诸多内容。也许是现代知识的丰富,使人们对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给予了更多的注解。但都江堰工程的质量和极其简单但非常合理的做法,似乎让我们对质量管理又有了新的认识。因势利导的法则不单单出现在水利工程中,“势”的概念似乎可以延伸到好多层面,山势、水势、地势、形势,因势而动,因势而为,不盲目夸大,也不盲目缩小,不把问题简单化,也不把问题复杂化,总的说来就是要合适。只有适合的才是最符合要求的,才是最能体现质量的。
  
  都江堰工程之所以长久为人们所称道,重要的一点是它是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典范。那么具体到现代工程中,应当体现在工程的恰当的应用性和合理性上。现代工程的使用年限都是有限制的,在有限的使用时间内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不仅仅是在它本身的应用价值上。从这个层面出发,合适的工程质量不仅仅表达的是时间、成本、质量三者的和谐统一,还有了“恰如其分”的味道。工程的质量是否适合工程本身的定位,工程的功用是否适合该工程原本的定位,在合理的空间和时间内,是否发挥了工程的最大功效,这才是合适的质量的具体体现,也是质量管理最终要达到的理想目的。
  
  换个角度,用今天的ISO9000质量体系的原则来重新审视古代的都江堰工程,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李冰在都江堰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运用了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因此工程的长久应用也就有了现代的依据和方向。
  
  1、以顾客为中心
  李冰在建设都江堰工程时考虑得最多的就是农业灌溉和防范洪水的问题,工程的最初行为和最终成果始终围绕着这两个主要问题展开,因此成都平原饱受水患迫害的劳苦大众成为该工程直接的受益者和最直接的顾客群。将该工程的好处作用于劳苦大众,使之受益也就充分满足了质量体系基本原则的第一条“以顾客为中心”。
  
  2、统一的宗旨、明确方向和建设良好的内部环境
  没有统一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工程的建设就会陷入盲目和被动中,都江堰工程也就不会顺利的化解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良好的工程建设团队无疑是工程顺利进行的良好保证。一心为民的李冰目标坚定,意志坚强,吸引了大批民众聚在他的周围,共同用厚实的肩膀和无穷的智慧谱写了都江堰工程建设的篇章。团队的和谐和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工程建设人的因素的重要表现,也是工程进展的重要体现。
  
  3、系统管理
  都江堰的工程建设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着系统化的思想。从渠首三大工程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的依次设计和建设,而后到工程管理中的“岁修”和“官堰”与“民堰”相互结合,再到后来闸坝与河渠管理的原则,都体现着系统化建设和管理的思想内涵。
  另外,都江堰工程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以及到如今产生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共同体现无一不是充分体现了系统管理思想,他们是系统管理思想的升华和再造。
  
  4、持续改进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有生命演化过程,都要经历诞生一—发展——壮大——衰退——消亡的过程。水利工程也不例外。人的因素就是要使有利事物的寿命延长,功效增加,更持续、长久地为人与自然的发展服务。都江堰水利枢纽能够“古堰长流”,至今仍处于持续发展之中,就在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乘势利导,因时制宜”,“急流缓受,不与水敌”的“和谐”思想,加上历代人民的智慧不断开拓进取、创新与探索。这些都是都江堰可持续发展的准则,“乘势利导,因时制宜”体现的是变化与项目管理之间的辩证关系。都江堰不仅以其工程结构科学合理而著称,也以其科学管理而闻名。都江堰历史中的河势在变,水沙条件在变,地区经济发展在变,都需要加强工程管理,以适应变化,可以说都江堰历史是一部连续发展的历史,是不断维修、更新,以维持最佳运行状态的历史,这是都江堰永葆青春的奥妙。
  
  5、互利的供求关系
  现代质量管理体系的互利原则主要体现的是供求或者是买卖双方找到利益的均衡点以达到共赢的工程,都江堰工程体现的人与自然得互利的供求关系。不少人称赞都江堰的“四六分水”和“低作堰”的原则,只是认为这能起到防洪的作用。这种只将都江堰视为一个孤立工程的看法,显然不能理解都江堰在制度上的深意。所谓“低作堰”,就是飞沙堰不可过高。与霸气的拦河大坝不同,都江堰的分水原则不仅只是为了防洪,还反映了一种兼利天下的理念,那就是“我用水别人也需要用水”。
  
  项目中的质量管理问题一度被认为成是只要满足当前的需求(10年或者20年)就够了,对项目在未来的作用考虑的不够充分,这其实是项目中的一种短视行为,从都江堰运行到今天仍然在起积极作用的情况看,当年这一水利项目在集成了和谐与可持续性的质量观的基础上做到了成本与质量的有机统一,着实不容易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49504.html

上一篇:【转】怀念青丝飘飞的日子(下)
下一篇:她终于有一部戏让我满意了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22: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