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张昊宇:第一次滑雪记

已有 3559 次阅读 2010-2-9 02:11 |个人分类:论游—走遍中国|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早上八点半,去南山雪场的班车准时出发,自己终于踏上了注定充满新奇和挑战的滑雪“征途”,兴奋之余,不免有些忐忑,自己能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那些硕大的雪具,那些只在电视上或电影中见过的,五颜六色的东西?能不能像詹姆斯邦德一样驰骋于一座座高耸陡峭的雪山之间,安全逃离直升机和雪上汽艇的围追堵截?能不能……?

  “嗨,你好!”一个陌生的声音打断了我洋溢着自我陶醉气息的一连串的幻想。我转过头去一看,果然是个未曾蒙面的小伙,壮壮的,皮肤黑黑的,带着朝气十足的微笑。谁呢?一个大大的问号飘过。对,想起来了,是赵老师的公子。虽从未谋面,这个小伙子对我们来说早已不陌生:阳光,微笑,朝气四射,兴趣广泛……是个和我性格有几分相似的大大咧咧的北京小伙(嘿嘿,不光以上优点,还包括一些在老师、家长们看来桀骜不驯,但在我们心中属于新时代年轻男人标志的一些独特的品质和品位)。想到这里,心中不免大喜,因为好的旅伴意味着旅途将不再乏味,毕竟,马上将面对没带任何道具(如经典的iPod和《读者》组合)的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一番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敏锐地发现了若干个足以聊的非常high的热点话题,从郑洁、李娜历史性闯入四强,麦蒂捉摸不定的赛季转会,皇马巴萨谁更有可能问鼎欧冠等体坛热点,到外企和国企孰优孰劣,实习对于研究生到底有多重要,博士找工作是不是比硕士容易等和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老生常谈……

  “快看!滑雪场!”一个兴奋而清脆的声音打断了我们的谈话,看看窗外,南山雪场已经矗立在眼前了。今天天气格外的好,在阳光的照射下,煞白的雪道有些晃眼,但确实和想象中的一样壮观绚丽。大家下了车,在一处貌似咨询服务的小屋子里待了一段时间后便迫不及待的冲进雪场。我们大家基本都是“处子之旅”,对进入雪场后的若干程序摸不着头脑。打听了几个貌似工作人员的衣着花花绿绿的家伙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一个巨大的“更衣室”(更严格的说应该叫“更衣兼储藏室”),里面除了一排排的更衣柜外,还整齐的摆放着五颜六色的专业滑雪的行头:滑雪板、滑雪鞋、滑雪杖,以及各式各样的滑雪服。大约排了十几分钟队,大家终于领到了自己的道具:两个滑雪板、一双滑雪靴和两根滑雪杖。在短暂的合影留念后,每个人都迫不及待的冲向专门为滑雪盲们准备的初级雪道。

  略懂一点儿溜冰技巧的我,完全没把初级雪道放在眼里,还没等其他人准备好,便哧溜一下滑了下去。开始时的顺风顺水让我悠然自得起来,心想两种运动果然是想通的,滑雪也不过如此,甚至还想着如何向大家传授技巧。随着向下的速度逐渐加快,我猛然意识到自己已身处险境,因为有一项基本技能我还没有掌握,那就是如何让急速飞驰的滑雪板在撞上人之前停下来。上帝仿佛听到了我的祈求,在我思考的瞬间赐给了我达到此种目的最简单也是最为实用的方法:干脆利落的摔倒,用身体和雪道间的摩擦力来结束梦魇般的旅程。随着干脆利落的“啪”的一声,失去重心的我趴到了雪道上,成功“迫降”。拾起掉落在雪道上的滑板,穿着注了铁水般的滑雪靴,我一步一步地踱了回去。

  俗话说得好,吃一堑长一智,回到出发点的我,不想在做无谓的“牺牲”,还是先掌握些技巧为好,而要得到技巧最方便快捷的方法便是找一位能把你领进门的老师。可向周围一打听,在这里随便找个教练都要七百元。此时,看到不远处有个教练在教一男一女两个六七岁的孩子,我脑海中猛地闪过一个念头:“何不搭个免费车?”。本着尊重知识产权的原则,我选择了在离授课地点五米外的地方旁听。约莫听了十几分钟,我便领悟到了成为一名滑雪高手的几项基本的技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刹车(事后证明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在又陡又长的雪道中,学会如何“拐弯”更加重要,因为拐弯兼具“变向”和“减速”双重功效)。然后便是试验阶段。果不其然,在第三次试航中,我便成功实现了“不摔倒抵达终点”的目标。

  继续在初级滑到巩固了一下刹车和转弯的技巧后,我便不满足起来。扛起滑雪板便冲向了中级滑道。说是中级,其实在坡度方面并没有太大区别,只不过是场地更大、滑道更长一些罢了。刚准备大显身手,便被喊去吃传说中的“雪地餐”:35元一份的“东坡肉”套餐。在和大家兴奋的交流中,一大份套餐不知不觉下了肚。放下碗筷,我变直冲中级滑道,继续上午未竟的“事业”。下午的中级滑道之旅异常的顺利,本来打算在临走之前征服中级滑道的目标竟提前两个小时实现,不安分的我便又打起了高级滑道的主意。

  在长时间寻找李同学和梁同学(李季梅师姐的男友)共赴沙场未果的情况下,不得以用三寸不烂之舌把小武和菁晶骗上了“贼船”——一条可以把游客带到高高山顶的看起来很是危险和恐怖的索道。约莫过了七八分钟,索道成功的抵达峰顶。向下一探头,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这高级滑道果然名不虚传,坡度足足有五、六十度,单是看看就觉得两腿发软。小武和菁晶本就没打算“索道上,滑道下”,这陡峭的滑道更坚定了她们坐索道下去的决心。没办法,堂堂男子汉,既然上来了,总不能和小女子们一般胆识。我抖了抖身上的雪,摆出一副大义凌然、视死如归的神态,向着陡峭的雪道一头冲了下去。在如此陡峭的滑道上,单凭“直行+刹车”一招横行初中级滑道的我终于招架不住,在进入第二个陡坡之前我理智的选择战术性摔倒,第一次高级滑道之旅宣告夭折。

  在艰难的走回起点后,碰到了李铨。原来他也正四处找我,原因竟也是对初中级滑道已没兴趣。当听说我刚从高级滑道“成功“返航的英雄事迹后,便再次力邀我陪他前往。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踱进索道,向高级滑道发起第二次挑战。依然是“直行+刹车”,依然是坡度五、六十度的雪道,我却近乎神奇地完成了任务,看来,有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果然是成功的一大利器。在滑到终点的一霎那,居然为小武和菁晶感到一丝惋惜,概叹她们错过了一道视觉、听觉和触觉盛宴。

  成功的征服初、中、高级雪道后,我的第一次滑雪之旅成功谢幕。

  晚上,车内出奇的安静,大家都选择让绷紧兴奋了一整天的神经放松一下,白天热火朝天的交流场景已经被东倒西歪可爱的睡姿所取代。在中关村下了车,赵老师请大家去呷哺美美的饱餐了一顿,大家又来了兴致,又变成了那个充满生机、活力和欢笑的“喜洋洋”和“灰太狼”们。

  值得回忆的快乐的一天,期待着第二次滑雪。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293765.html

上一篇:李季梅:第一次滑雪记
下一篇:第二次在海外去理发馆(上)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