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我果然擅长写博客乎——也谈我国当前的应急管理研究

已有 3333 次阅读 2009-2-25 19:39 |个人分类:专论—应急管理|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个明显是来多次找茬的家伙给我提供了google出来的应急管理的论文和著述引用情况,并得出结论:陈安博士擅长写博客。

??陈安博士擅长写博客那是一定的,至少科学网上的不少人都知道。并且,在自己一篇博文的后面我也已经这样说过:陈安博士最擅长的是唱歌,其次是写各类文体的文章(含这里的博客文章),第三才是正经科研,也就是对“现代应急管理”这一新方向的研究,最后是我的语言操控能力,尽管对后者我也是充满自信的。

??这个来挑事的家伙是个有趣的家伙,虽然我推断此人的智力商数可能在60以下。不过为了让这个60以下的人也了解下我国应急管理的状况,我还是需要在这里对当前我国应急管理的状况做一个简单科普版阐述。

??近几年,我国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开始多了起来,但是,由于大家各说各话,几乎所有的论文引用情况都不太好,多在几次这个个位的数量级上。被引用比较多的是书,而这些高引用率的书中,有些并没有学术价值,多数只是因为罗列了很多突发事件,并在里面说明了实际的应急管理状况,而被多次引用的。

??其中,我们2006年3月份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被引用42次,这本倒是可以说是一本著述,但是,42次中的大约半数还属于自引,也就是我们自己熟悉的圈子里在引用它。

??再退一步,即便这42次全部是别人引用,我个人也不认为应急管理的研究已经到了接近成熟的地步,它距离成熟还太远。

??正因为此,我们才准备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现代应急管理”这一新学科领域上继续好好打磨,将这一全新的学科体系慢慢和同行一起构建起来,并逐步完善它。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应急管理全国一片嚷嚷声,而实际的科研却并没有做起来呢?乃至我们自己的书42次引用都算比较多的?

??嘿嘿,我早就关注到这一现状,并将在已经确定4-5月间面世的新书《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中进行了详细说明,里面用了一个“八多八少”的简称对应急现状进行了论述,其中一些初步的思考我曾经在科学网上登载过,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大致内容。

??里面有一个观点:因为应急管理领域里面银子大大地多,所以,很多人(包括学者)都去抢钱去了,而在应急管理方面,其实多是一些研究生为了毕业论文而在做相关的研究,管理学界的一些本应投入应急管理科研的人却没有用心全力投入(包括我自己)。相比而言,我们这个团队在应急管理研究上的投入还是非常多和积极的,但即便如此,我依然是把不少的时间花在写博客以及“说”应急管理上。

??这就相应地迟滞了应急管理的某些进展。

??当然,因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我们已经把更多的人力和精力放在了应急管理的研究上来,2006年11月份创刊,目前国内唯一的本领域电子学术期刊《应急管理汇刊》放在网上被自由下载的次数还能让我满意,这个稚嫩东西的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倒是超过了管理学界学术期刊在应急管理方面发表的论文。而,大家可能不一定知道的是,这本电子期刊纯粹是公益性的,有些愿意来索取印刷版的,也不收一分钱。如我们这般投入到一个没有任何经济收益刊物的傻子目前应该不多,以后怕也很少。

??那个找拆的家伙不是喜欢看引用率吗?它还可以去搜索一下《应急管理汇刊》在国内应急管理领域的影响情况。当然,我个人做应急管理的研究,到今天为止也只在这位先生的引导下去关心了一下什么引用率之类的指标,我对这个天生无兴趣,且对这检索那收录同样没兴趣。事实上,即便以后我改做别的科研,我也不会对这些玩意有兴趣,我只做我愿意做的,且做我能做好的。我对我的学生也这样说,要快乐科研,不要为别人科研,在科研上,尤其是理论方面的科研上,你要只为你自己做。

??唉,应急管理现在的科研情况确实无法让人满意,明显表现出一幅“外热内冷”的事实,而且是外面太热了,而里面又太冷。

??我们就想通过我们傻子一般的努力去促进应急管理“内热”的产生和延续,我个人的乐观估计是:从今开始的2年之后,我们倡导的“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未来,并逐渐获得更多领域人士的认同。

??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217144.html

上一篇:【东游记】韩国花絮
下一篇:对别人的研究工作提出否定意见要非常慎重
收藏 IP: .*| 热度|

2 曹聪 迟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1: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