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粲是“与植同交,曹王天下”的大才子。他有一首《七哀诗》写到了生民的悲哀——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应该说,这首诗很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而诗中所描述的情景也是在各种自然灾害和认为灾难后呈现出来的后果。
在他还年轻的时候,有一次碰到了名医张仲景。张仲景根据自己做医生的经验,很快就看出他得了麻风病,就预测他二十年后眉毛会掉光。等眉毛掉光以后,再过半年就会死去。
王粲摇摇头,表示不信。但张仲景还是送给王粲自己配置的五石散,说可以服用试试,但是王粲既然不相信张仲景的诊断,当然也就不会服用。过了二十年,果然和张仲景预测的一样,王粲在眉毛掉光以后,四十一岁的时候就因麻风病死掉了。
这个故事对于张仲景的能力有“迷之自信”,作为那个时代的医生,有这样的预见性应该说很具传奇色彩,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他究竟用了怎样的方法和手段做了如此精准的预测。但是不管怎么说,任何疾病都会呈现出一定的症状,也许有的慢性病症状能较早地呈现出来,这也就为医生的提前预判提供了可能。
和王粲交好的世家子弟、也属建安七子之一的著名诗人曹植和传染病也颇有点渊源。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瘟疫特别流行,但由于医疗手段低下根本无法有效应对,造成很多人都死于瘟疫。
建安22年(公元217年)爆发了一场大瘟疫。时任丞相的曹操颁布了《赈给灾民令》,推行了很多赈济疫区和灾民的办法。作为曹操的儿子,曹植也贡献了一篇名叫《说疫气》的文章,描写了这场惨绝人寰的大瘟疫发生时的情况。
这篇文章全面记录了这场瘟疫。其规模之大,几乎家家都有人因为瘟疫而死去,所以可以说是到处是哭声,非常惨烈。曹植在文章中还分析了瘟疫产生的原因,并批评了当时人们用挂符的方式来防疫的方法太愚蠢,太可笑。
曹植当然不是医生,所以这些分析只能说具备朴素的唯物主义特征,不属于医学视角上的科学分析。他说疫情产生是因为阴阳失位、寒暑错时。当然不完全对,尽管也有一点点的道理。
作为诗人,曹植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诗,歌颂那些在疫情中仍然勇敢地去为国家作战的人,题目叫做《白马篇》——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史料小链接
曹植《说疠气》
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选自《抗疫三千年:写给孩子的中国古代抗疫故事》69-78页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