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tuhy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jtuhyg

博文

霍松林楷书“阅梁章钜《楹联丛话》摘录”(1)

已有 3217 次阅读 2015-9-28 07:56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楷书, 霍松林, 梁章钜, 楹联丛话

霍松林楷书“阅梁章钜《楹联丛话》摘录”(1)

  这里发布的我手头珍藏的“霍松林楷书阅梁章钜《楹联丛话》摘录”,是家父1937年上天水中学时所书(时年16岁),扳指一算,距今已有78年矣!

  《楹联丛话》由清人梁章钜撰,共十二卷。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晚年号退庵,福建省长乐县人。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举人,嘉庆七年(1802年)成进士,曾任礼部主事,充军机章京,升用员外郎,授湖北荆州府知府。道光年间,历官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前后五次任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等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正月,因病辞官返故里,此后即闲居家中,专事著述。告病还乡七年后,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病卒,享年七十五岁。梁章钜谓之八闽硕儒,吐纳经范,综览群书,熟于掌故。喜作笔记小说,精对联,也能诗。著作颇多,计共有七十七种。

  梁章钜能够写出流芳百世的《楹联丛话》,为中国楹联筚路蓝缕,首先应归功于时代造就。楹联由明入清,日益兴盛,正如梁氏自云:“天章稠叠,不啻云烂星陈”,“楹联之富,殆无有美富于此时者。”(《楹联丛话》自序)时势造英雄,群星灿烂的黄金时代,必然会产生集大成式的、开拓创新型的大家。梁氏可谓应运而生。

  《楹联丛话》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联话著作。梁章钜的工作,主要成就是:一是搜集保存了大量历代联作。楹联自唐、五代肇始,千余年长盛不衰,但历代文人、学者囿于传统观念,视为“小道”,故联家、联语殊少见于史籍。梁章钜在自序中感叹说:“元明以后,作者渐夥,而传者甚稀,良由无荟萃成书者,任其零落湮沉,殊可慨惜!”于是他“钞纂楹联,附以记述”。全书中,上起宋代,下迄清中叶,他广泛搜辑了大量资料,初步统计,涉及联家、联人数百,作品逾万。宋代如朱熹、苏轼、楼钥、蔡司理、洪俞;元代如赵孟頫、杨元诚;明代如朱元璋、刘基、解缙、杨慎、祝允明、唐寅、海瑞、李东阳、王守仁、徐渭、李贽、金圣叹、左光斗、史可法、董其昌、夏贵溪、袁文荣、邱岳、张延登;清代自清初至道光年间,则名家名作,几无一遗漏。其中朱彝尊、袁枚、李渔、翁方纲、梁同书、纪昀、郑板桥、蒲松龄、阮元、彭元瑞、齐梅麓、程春海、陶澍、林则徐等人,所录作品最为丰富。还有大量普通文人及无名氏作品。显然,这对于保存我国楹联艺术遗产,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二是对楹联发展的源起、演变作了一些有价值的考证工作。三是初步建立了楹联分类体系。四是初步涉及了楹联美学、理论的一些方面。

  今人所称梁章钜《楹联丛话》,准确地讲,应叫《楹联丛话系列》。实际上包括如下6部著作:《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楹联四话》、《巧对录》、《巧对续录》。可以看出,《楹联丛话》实际是“楹联丛话系列”(简称《楹联丛话》),为梁氏父子合作的结晶,但梁章钜是主要作者。北京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的《楹联丛话全编》,基本囊括了上述内容。

  家父楷书抄录《楹联丛话》的起因是:祖父喜对联,祖母爱看用大纸写的春联。每年春节前数日,祖父便忙于作春联,也教家父作楹联。祖父买来红艳艳的彩笺写上他自己作的对联,祖母出看,拜年来的人都争着看。于是,家父在天水中学读书时,课余便从图书馆借阅《楹联丛话》,选录摘抄百余则楹联装订成册给祖父看。

  文革中,吾辈逢“上山下乡”运动,我由宝鸡转回老家插队,发现了这个抄本带回西安。家父曾说:“十年浩劫中,我被抄家,万卷藏书、书画、存款乃至正待出版的两种书稿都被抄掠一空,而此册幸的保全,实不幸中之大幸也。余老矣,特将此册交给有光保存,传之子孙,永留纪念。”

  

  

附件:

[1]《香港回归赋》(霍松林撰文并书 1997年6月)

http://blog.gmw.cn/blog-5777-692418.html    

http://www.snnu.edu.cn/newshow.php?id=6114  

http://www.zhscxh.com/newsshow.asp?channelid=2&classid=3&articleid=170 

[2]热烈庆祝陕西师范大学建校七十周年:陕西师大赋(霍松林撰文并书)

http://blog.gmw.cn/blog-5777-696541.html  

[3]霍松林行书《毛主席诗词》

http://blog.gmw.cn/blog-5777-77021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33560&do=blog&id=919791 

  

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3560-923977.html

上一篇:霍松林行书《毛主席诗词》(4)
下一篇:霍松林楷书“阅梁章钜《楹联丛话》摘录”(2)
收藏 IP: 61.49.121.*| 热度|

5 蔡小宁 姬扬 张晓良 韩玉芬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