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兴平有个塔耳寺,把天磨地咯吱吱
霍有光
日前,陪同几位何氏企业家专程考察何姓祖源地,来到兴平市何孔村(地处渭河一级阶地)。何孔村毗邻南佐村(地处渭河二级阶地),南佐村有犬丘遗址,是当年西周懿王时期的都城所在地,据说从这里何、韩两姓由姬姓衍生,逐渐分布全国乃至海外。
前往南佐村途中,顺路经过塔耳(尔)寺。塔耳(尔)寺古称千福寺,寺内有多宝塔。《稽注校兴平县志》(民国冯光裕綦,兴平市地方志办公室校注)云:“多宝塔:县东南十里,唐时建。有颜真卿所书碑文石刻,今移于省城学宫碑林,塔已圯。”(注:据《关中胜迹图志》卷七《古迹寺观》云:“千福寺,在安定坊。历代名画记,寺额上官昭荣书,会昌中毁,有僧收得再置悬之。”)1983年12月,塔耳(尔)寺遗址被兴平县人民政府确立为“兴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02),原因是在塔耳(尔)寺遗址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文物。
未想到此间竟隐藏着如此名寺,遂入寺院拍照以记之。其中一帧是根据前人留下的古塔照片翻拍的,它张贴在院墙的展板上。陪同的李乡贤说,民谣云:“兴平有个塔耳寺,把天磨地咯吱吱”,比喻佛塔高而摩天,云天都被磨出响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李乡贤童年时,常在此塔下玩耍,后期塔被人为拆毁,甚是可惜。
寺院内唯一能寻觅的唐代实物,是跌落在地面的一尊“碑帽”。“碑帽”顾名思义就是在石碑最顶端的碑饰,常见上面刻有鸟兽、花草、植物等纹饰。这个碑帽左右对称盘桓着两条浮雕玉龙,说明石碑地位不低,中心有刻字痕迹,可惜已无法辨认。
塔耳(尔)寺溯源是唐代的“千福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寺内多宝塔是由唐朝楚金禅师倡导修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的《兴平县志》,绘有千福寺图,建筑规模很大。清同治元年(1862年),寺被回民义军放火烧毁,以后只留残塔,群众以塔命名塔尔寺村(现为塔耳村)。民国时,寺基一角遗留下来一座古庙叫石佛庙,规模较大,占地2亩多,庙内供奉释迦牟尼神像。1958年拆毁改建为农中。
天宝十一年(752),千福寺建成四角七层的砖塔,塔内有木楼,沿梯而上,似大、小雁塔。为记载建塔圣事,曾竖起一块石碑,名“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简称《多宝塔碑》),南阳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写(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第二室)。建多宝塔目的是宣扬大乘佛法的无量功德,信仰者真诚感动诸佛,诸佛回应信仰者,所以称为感应。颜真卿写的这篇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就是记录千福寺住持楚金禅师,他发愿建立宝塔的故事。
《多宝塔碑》文字共有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个字位,刻碑事先都要打上界格,所以碑刻上的字都是特别整齐的。《多宝塔碑》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时的作品,直接二王、欧、虞、褚余风,而又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楷书结构平稳端正,严谨庄重,是书法爱好者学习临帖的良师益友。
岑参《登千福寺楚金禅师法华院多宝塔》(《全唐诗》卷198_49)曾记述楚金禅师与千福寺多宝塔的事迹:
多宝灭已久,莲华付吾师。宝塔凌太空,忽如涌出时。
数年功不成,一志坚自持。明主亲梦见,世人今始知。
千家献黄金,万匠磨琉璃。既空泰山木,亦罄天府赀。
焚香如云屯,幡盖珊珊垂。悉窣神绕护,众魔不敢窥。
作礼睹灵境,焚香方证疑。庶割区中缘,脱身恒在兹。
从“千家献黄金,万匠磨琉璃,既空泰山木,亦罄天府赀”诗句可以看出,唐代时,营建千福寺耗资巨大,寺庙宏伟壮观,宝塔凌云摩天,琉璃色彩斑斓。
目前千福寺遗址区,复建了一座简朴的庙宇,供奉有三尊佛像,它印证了千福寺的千年沧桑,绵延香火,值得游客来凭吊。有感作《游塔耳寺》四首:
其一
唐时宏寺谓千福,
入眼香稀塔院芜。
妙法莲华成轶事,[1]
梵音仙界竟失珠。
其二
沉沙碑帽刻双龙,
擦拭浮雕辨旧踪。
祈愿佛陀能自保,[2]
千秋万代享僧钟。
其三
平原工楷写碑文,[3]
柳骨颜筋四海尊。
今日书坛多道箓,[4]
大唐墨宝赏芳芬。
其四
多宝浮屠比荐福,[5]
慈恩普渡耐研读。
春风渭水催新绿,
欲振兴平绘瑞图。
注释:
[1]《多宝塔碑》云:楚金禅师“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
[2]佛陀:佛的词语,即释迦牟尼。
[3]颜真卿,字清臣,别号应方。曾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
[4]道箓:道教的符箓。符箓:道士画的用来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
[5]荐福寺位于唐长安城安仁坊,寺内有小雁塔,可与千福寺多宝塔遥相呼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