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tuhy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jtuhyg

博文

霍松林先生与岳阳楼的诗词书画情

已有 5644 次阅读 2022-6-6 17:30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霍松林先生与岳阳楼的诗词书画情

霍有光

  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末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岳阳楼作为家喻户晓的一座历史名楼,不能不归之于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产生的影响,新中国建立后,它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警句,可以说影响了几代人,几乎人人可脱口而出。

  霍松林先生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可以说与范仲淹《岳阳楼记》、湖南岳阳楼曾结下来深深的诗词书画情。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霍先生就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上发表了《谈岳阳楼记》(《光明日报1961年7月23日》)。不久,此文被收入196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笔谈散文》一书。据有关研究者说,编辑出版《笔谈散文》一书的意义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政治与社会的巨大变革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走向。在发生新变的时代语境中,散文一方面需要落实新政权渴望建立‘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期待,另一方面还面临着小说、戏剧、诗歌领先发展的窘境。在持续性的焦虑与困惑中,散文话语不断探索自身的言说策略,从中涌现出‘笔谈散文’这场理论探索,试图在积极反映时代的同时获得散文文体的自立与创新。”(王宝敏2018)

  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全国人民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掀起了学习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的热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开辟了名作欣赏一类节目,国内也出现了类似这样内容的刊物。受广播电台和一些杂志的邀请,霍松林先生将一部分精力投入名作欣赏领域。1984年初,霍先生集结已有研究成果,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唐宋诗文鉴赏举隅》,收入论文66篇,其中便有《先忧后乐谕骚人——说范仲淹〈岳阳楼记〉》。一则关于出版此书的简讯介绍说:“论述精辟而富于创见,视野开阔而写法多变,大则在篇外联系到诗体文体、时代、风格、流派,细则在篇内精析一字之奇一一这是《举隅》的显著特色。各篇的具体写法,花样翻新,生面别开。串讲而不止于串讲,或生发,或旁征,或考订,或溯源探流,或连类比较,总是著力揭橥作品的想想内涵和艺术技巧,每每提出迥异前人和时贤的创见。”“著者霍松林教授颇有古典文学的造诣,又精通文艺理论,故《举隅》写来驾轻就熟,探骊得珠。又由于著者有旧体诗词创作方面的素养,故能在鉴赏中以生花妙笔再现某些作品的艺术氛围和艺术境界,给读者以美感享受。有些篇章或段落,本身就是优美的文学散文。”(唐一吟:霍松林新著《唐宋诗文鉴赏举隅》最近出版)

《唐宋诗文鉴赏举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千百年来,岳阳楼屡毁屡建。最近的一次重修是1983年3月岳阳楼正式开工大修,1984年5月1日竣工开放。为了讴歌盛世壮举,使千古名楼增添时代色彩,1984年2月中旬岳阳楼大修办与洞庭诗社携手,在《湖南日报》和《光明日报》发表全国征集诗联书画活动,截至3月底止,有28个省、市、自治区,一千五百多名作者,寄来诗词、楹联、字画作品三千八百多件。霍松林先生为这次活动撰写了《水调歌头·登岳阳楼》,发表于6月23日《光明日报》东风副刊(收入《名楼盛世喜重修》以及光明日报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东风〉旧体诗词选》),内容是:


  神往巴陵胜,徙倚岳阳楼。烟波浩淼无际,日月递沉浮。屈指今来古往,多少骚人迁客,望远更添忧。袅袅西风起,木落洞庭秋。

  时屡换,楼几毁,又重修。我来恰值新霁,万里豁双眸。且莫坐观垂钓,堪羡同奔四化,破浪纵飞舟。赤县春如海,何处觅瀛洲!


霍松林撰书:《水调歌头·登岳阳楼》


霍松林撰书:《水调歌头·登岳阳楼》

  1984年11月,中国韵文学会成立大会在长沙召开,出席大会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同志共二百余人,收到各地代表提交的学术论文一百多篇,学会会刊定为《中国韵文学刊》。大会选出名誉会长夏承焘,会长唐圭璋,副会长王起、钱仲联、羊春秋、傅璇琮,霍松林先生等19人当选为常务理事。霍先生专门吟成《祝中国韵文学会成立(七绝)》志贺,发表在1984年11月28日出版的《湖南日报》上(收入《湖湘诗萃》第2期)。会议期间,主办方组织参会学者共游岳阳楼,霍先生触景生情,写下《偕中国韵文学会诸公登岳阳楼》五律一首(收入《长沙市文艺作品丛书·诗词卷》),内容是:


  喜共无双士,来登第一楼。

  余寒随雾散,初日际天浮。

  碑献中兴颂,帆扬四化舟。

  凭栏何限意,放眼看潮流。


霍松林撰书:《偕中国韵文学会诸公登岳阳楼》(五律)

  1985年,霍先生写了一首《寄李易》七古长诗,说的是1984年冬参加中国韵文学会成立大会期间李易的一些趣事。李易先生曾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古编室编审,《全球当代诗词选》编委。由于李易先生性格狂放,所以《寄李易》针对他的性格,诗句也很夸张浪漫,谈到了岳阳楼与洞庭湖,特摘录之:


  忽忆同上岳阳楼,洞庭之野仍张乐①。风激浪涌八万顷,陵变谷移三千劫。

  白银盘子如许大,青螺飘渺谁能撷②?下楼扬帆真豪举,水态山容恣戏谑。

  主人好客设盛宴,巴陵美酒信芳冽。饮似长鲸惊四座,瓮尽罍空意未惬。

  李白复活万灵喜,只有君山怕划却③。宴罢纷纷爬车去,车行百里忽停脚。

  逐车查点——“丢李易!”回车遍觅音尘绝……

  注:①《庄子·天运篇》;北门成问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②刘禹锡《望洞庭》诗云:“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③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云:“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1996年,霍先生应邀赴常德开会,有缘重游桃花源、石门夹山寺、岳阳楼、君山等地,写下《重上岳阳楼》七绝二首:


  气蒸波撼几千秋,无数骚人上此楼。

  吊古伤今成底事?徒留佳句至今讴。


  湖上难寻老杜舟,低吟范记上层楼。

  先忧后乐人何在?极目苍波起暮愁。


  1992年4月15日,湖南省岳阳楼景区建设办公室来信邀请霍先生“请撰诗、词、联、文”(殷本崇先生专门手写于信纸的天头)。来信说:“久仰盛(大)名,殊深向慕。岳阳楼碑林建设,已向海内外征集诗文,当代文人学士,岂能让杜少林、范仲淹诸贤独美于前?特缄相告,望予支持,共勷盛举。……总之,此地一山一水,一亭一阁,足以催发诗情。不有佳作,何伸雅怀?望惠佳章,为岳阳楼碑林增色,则不胜感激了。临风布臆,即颂  文绥!”霍先生专门为岳阳楼撰书了一幅楹联:


  后乐先忧,万千气象希文记;昔闻今上,浩荡乾坤子美诗。


湖南省岳阳楼景区建设办公室的邀请信(1992.4.15)

霍松林先生撰书岳阳楼楹联

  1992年11月14日,岳阳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主任何培金先生致函霍松林先生,来信说:

  “我是湖南省《岳阳楼志》的编纂,本月12日来西安出差,14日下通过西安市志办王莹同志引荐来您家求教。您已外出,未能当面听其赐教。因我已买好回程车票,当晚十时要走,现在只能拜托王莹同老代为求教。”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一出,岳阳楼名声为之大增。我们打算在《岳阳楼志》设立专篇《范氏岳阳楼记》,重点记述一下《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写作题材、写作目的、历代评价丶当代赏析,以及作为语文教材和进入散文选本的情况。在六十年代初期,我从《散文笔谈(续集)》一书中读到过您的一篇赏析《岳阳楼记》的文章。您在这篇文章中写到‘从宋以来,历代散文选本都选录了它’。您的那篇文章,我们将作为当代重要赏析文章收进《岳阳楼志》,以丰富《岳阳楼志》的史料;您的关于‘宋以来历代散文选本都选录了它’的界论,我们亦将写入‘《岳阳楼记》进入语文教材及散文选本’的章节中去。不过,就我们目前所知,最早收录它的语文教材、散文选本是南宋末丶元代初年的《文章轨范》。您是全国知名的大学者,于《岳阳楼记》早有研究,我们要请教您的是:《文章轨范》是不是《岳阳楼记》的最早‘散文选本’?如还有没有更早的选本,如有,则敬请您赐教,以免我们的记述贻笑中外。我们选录您的那篇大作,您是否同意?  顺颂  大安!”


岳阳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主任何培金致霍松林先生的信(1992.11.14)


  1992年12月29日,何培金收到霍松林先生信后回复,主要说了三点:“大札已拜读……谢谢您在百忙中给我进行指点,使我在《岳阳楼记》最早进入教材、选本的时间、版本问题有了比较大的把握!”“编纂《岳阳楼志》时,我将遵嘱收录您寄来的未经删节的那篇文章。”“您是全国知名的大学者,他们是想在岳阳楼碑廊中畄下您的手迹,即希望您将诗稿写成条幅寄来,以一米长、半米宽为宜。”

  从何培金先生给霍先生的信可以看出,“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从《散文笔谈(续集)》一书中读到过您的一篇赏析《岳阳楼记》的文章”,现因编纂《岳阳楼志》遇到一点问题,故致信霍先生“求教”。而《散文笔谈(续集)》收入的是“经删节”的版本,2009年《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第4期也收录了这个“经删节”的版本,声明选自《名家赏文坊·唐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选录“删节”版的原因,可能是侧重于“赏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采用“删节”版,显然是供教师备课时参考之用。何培金先生同意《岳阳楼志》采用“未经删节的那篇文章”,估计是指《唐宋诗文鉴赏举隅》(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中的“那篇”,为了让读者阅读“未经删节”的全文,笔者将其作为《附录2》放在本文之后。


2009年《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第4期(截图)

《名家赏文坊·唐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截图

  霍先生在“先忧后乐谕骚人——说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中,在解释《岳阳楼记》说“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时,用一条注释说明所刻“诗赋”可能是:“如李白的《秋登巴陵望洞庭》、杜甫的《登岳阳楼》、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夏侯嘉正的《洞庭赋》等,都是写‘岳阳楼之大观’的。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及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联,尤其有名。”从媒体上获得一些信息,霍先生还题书过一幅关于岳阳楼的楹联:“华岳峰尖见秋隼,岳阳楼上对君山。”上联来自杜甫,下联来自黄庭坚。“隼(sǔn)”又称鹘,一种凶猛的鹰鸟,飞得很快,它们通常突然从空中冲向猎物处猎取食物,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打猎。君山在岳阳市西南15公里的洞庭湖中,古称洞庭山、湘山、有缘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取意神仙“洞府之庭”;华山又称“西岳”,在五岳中最高最险。《书经·禹贡篇》说华山为“轩辕黄帝会群仙之所”。这幅楹联,用登临秋高气爽的华山之巅、观看翱翔的雄鹰,比喻在岳阳楼上观看对面仙境般的君山,两地同样雄壮开阔、气象万千。此外,霍先生还题写过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在霍先生撰写的《重上岳阳楼(二首)》中,有“气蒸波撼几千秋,无数骚人上此楼”之句,就是活用了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联。


霍松林题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及撰书楹联

  “神往巴陵胜,徙倚岳阳楼。”改革开放后,霍松林先生与岳阳楼结下了深深的诗词书画情,不仅有缘多次登临岳阳楼,创作了许多关于湖南名胜的诗词(发表在《洞庭湖诗词》等刊物)以及一些书法作品,还留下了数十集的《唐宋文学鉴赏》音像课程,其中就有范仲淹《岳阳楼记》鉴赏。霍先生创作的《水调歌头·登岳阳楼》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相似,也有文艺性的议论文的味道。“我来恰值新霁,万里豁双眸”,呼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落”之议论,发出“且莫坐观垂钓,堪羡同奔四化,破浪纵飞舟”的呼声!三十八年弹指一挥间,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四个现代化的征程上,乘风破浪,已经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了。


1996年10月下旬全国第九届中华诗词研讨会期间霍松林先生参观岳阳楼

霍松林先生与洞庭诗社创办的《洞庭诗词选》(截图)

霍松林先生的《唐宋文学鉴赏》音像鉴赏课程(截图)

@@@@@@@@@@@@@@@@@@@@@@@@@@@@@@@

  附录1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附录2:

先忧后乐谕骚人——说范仲淹《岳阳楼记》

□霍松林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曾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落”说明共产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贵品质,这两句话即见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一篇有名的古文。宋人王辟之曾说:

  “庆历中,滕子京谪守巴陵,治最为天下第一。政成,重修岳阳楼,属范文正公为记,词极清丽。苏子美书石,邵[饣束]篆额,亦皆一时精笔。世谓之‘四绝’云。”(《渑水燕谈录》卷六)作为“四绝”之一的《岳阳楼记》,确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文。①

  作为“四绝”之一的《岳阳楼记》,北宋以后的许多古文选本差不多都选用了它,解放后也选入中国语文课本。

  全文共分五段。第一段,叙作记的原因。分三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这是第一层。“谪”字是全文的关键。“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是第二层。一个被“谪”的人而能做出这样的成绩,自然值得赞美。作者写这几句,正是赞美滕子京;但也另有用意,后面再谈。“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这是第三层。“乃”字承上启下,说明“重修岳阳楼”是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前提下进行的。这就把滕子京和那些只顾压榨人民血汗,大兴土木供自己玩乐的统治者区别开来了。

  第二段共两层。作者在前一段只用两句话交待了重修岳阳楼的全部工程;并没有描写重修后的岳阳楼如何壮丽,因为这与他所要表现的主题无关。到了第二段,先写岳阳楼上所见的自然形胜:“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这是第一层,也写得概括。因为一则“前人之述备矣”(与前段中的“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呼应),②用不着重复;二则这不是重点,仅是逐渐向重点过渡的桥梁。是怎样过渡的呢?“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是第二层,以“然则”承上转下:既然岳阳楼之大观如此,那么,南来北往的“迁客骚人”(“迁客”与前段中的“谪”字呼应)到这里登高四望,触景而生的情感岂不有所不同吗?这一反问引出第三段和第四段: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这两段是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回答。多用偶句,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对称的: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景不同,情也不同。一悲一喜,形成鲜明的对照,坐实了上面的“异”字。

  最后一段是全文的重点,即古人所谓“结穴”。“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提出理想化了的“古仁人”用以否定上两段所写的“迁客骚人”,这是第一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具体地写出“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宏大抱负,回答了前面的“何哉?”这是第二层。“噫!微(非)斯人,吾谁与归?”这是第三层。作者含蓄地、但也明确地表示了他的态度:他是把这样的“古仁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的。虽然没有提“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实际上是把他们否定了,而那种感慨系之的语气,更加强了否定的力量。

  全文步步深入,由反而正,章法谨严而又富有变化。

  在一篇作品中否定什么,肯定什么,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的生活道路和思想倾向有关。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代,北宋王朝因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已复杂而尖锐,民族矛盾(契丹的威胁、西夏的侵略)也日益严重。由于庄园制度的发展,大地主官僚凭借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巧取豪夺,兼并土地,垄断工商业,这就使得佃农、自耕农、自由商人、手工业者和大地主官僚之间也发生了剧烈的冲突。中小地主和大地主官僚之间也产生了矛盾。而民族矛盾,由于战争所需的人力物力在不同程度上加重了大地主官僚以外的其他阶级、阶层的负担,所以又反转过来加剧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中,当然农民和大地主官僚的矛盾是基本的,中小地主和大官僚之间的矛盾虽非根本性的,但在现实利益上毕竟也有矛盾;中小地主和农民、手工业者之间当然也有矛盾,但在反对大地主官僚的特权这一点上,又有一致性。而北宋的统治者为了换取地主阶级的支持,大开科举的结果,许多中小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也登上政治舞台;在这种阶级矛盾尖锐、国防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他们首先从中小地主阶层的利益出发,要求实行政治改革,并以范仲淹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较有进步性的政治集团,与代表大地主官僚利益的“邪党”(以夏竦、吕夷简为中心)作斗争。由于大地主官僚的经济力量仍然保持支配地位,在政治上也自然握有实权,因而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中的许多人物,都一再遭到打击,做了“迁客”。

  范仲淹出生于贫苦家庭,两岁时死了父亲,其母谢氏由于无法维持生活,不得不带着他再嫁长山朱氏。他青年时在醴泉寺僧舍读书,“日作粥一器。分为四块,早暮取两块,断虀数茎,入少盐以啗之。”③后来入南都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④从而也有可能看出时政的腐败,提出改革的要求。所以他在做秀才的时候,便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登进士第后,接二连三地上书议论国事。明道二年(1033),他以又右司谏的身份反对奸相吕夷简,被贬到睦州。景祐二年(1035)召还。次年,上书批评时政,要求选贤任能;吕夷简诬指他离间君臣,又贬到饶州

  康定元年(1040)任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防御西夏。他积极训练士卒,争取、团结沿边的羌族,提拔狹青、孙沔等得力将官,并于险要之处筑城堡,严加防御。因此,他守边数年,西夏的上层统治者不敢轻易侵犯,并互相警告说:“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胸中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指以前守边的范雍)可欺也。”⑤其防御西夏的策略,主要见于他写的《议攻》和《议守》。⑥他主张,“用攻则宜取近而兵势不危,用守则必图其久而民力不匮。”要久守而民力不匮,则应该“屯田”。而最终目的,则在于息兵结和,使“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富实,鸡鸣犬吠,烟火万里”。

  庆历三年(1043)以后,大地主官僚在政治上的代表人物夏竦、吕夷简等由于欧阳修、蔡襄、孙沔等交章弹劾而先后被罢免,范仲淹、韩琦、富弼等执掌政权,提出许多改革政治的主张: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对内外职官严加考核,非有功绩,不得升迁;严选各路监司,有不称职者,就班簿上一笔勾去。又更定荫子法:公卿大臣除长子不限年龄外,其他子孙非年过十五、弟侄非年过二十,不得荫官。这些措施,立刻引起许多贵族、旧臣、滥官污吏的不满,攻击范仲淹引用朋党,甚至伪造石介给富弼的信,诬告他们要废除皇帝,终于庆历五年,迫使他们离开朝廷。

  《岳阳楼记》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写的。作者于前一年出知邓州。就是说,作记的时候,他已经是“迁客”。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迁客”往往也是“骚人”(诗人)。那些“迁客骚人”,大都因“怀才不遇”而牢骚满腹,多愁善感。作者在几次被贬谪、如今又作“迁客”的情况下写这篇文章,却能否定一般“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被个人得失和环境变化所支配的卑微情感,而提出所谓“古仁人”作榜样,这分明是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因受“邪党”迫害而作了“迁客”的许多朋友的勉励——首先是对滕子京的勉励。

  滕子京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看苏舜钦的《滕子京哀辞》:

  云霓收壮气,星象卷英魂。贤去人何赖?才亡世不尊!论兵虚玉帐,问俗失朱轓。自为知音绝,低徊恸寝门。

  忠义平生事,声名夷翟闻。言皆出诸老,勇复冠全军。冥漠知谁主,贤愚岂更分!江头送丹旐,哭向九华云。⑦

  这两首诗当然有些夸张,但也可以说明滕子京毕竟有才能、有抱负。证明前引《渑水燕谈录》中的“治最为天下第一”并非溢美之词,也可以相信范仲淹所说的“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符合事实。然而作为一个“迁客”,他的情感却和记中所赞扬的“古仁人之心”相去甚远。

  范公偁在《过庭录》里说: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所嫉。自庆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范仲淹)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范公偁是范仲淹之后,他的《过庭录》所记的事实,都是从他父亲那里听来的。其中关于范仲淹的部分,相当可信。这条关于滕子京求写《岳阳楼记》的材料,尤为珍贵。此后的有些材料,也可以与此相补充。如南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四)云:

  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伤悲憔悴之叹,发于诗什,特为酸楚,极有不能自遣者。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阳楼,或赞其落成,答以:“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闵己伤志,固君子所不免,亦岂至是哉!

  明人袁中道《游岳阳记》(《珂雪斋文集》卷六)云:

  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忧后乐”之语,盖亦有为而发。

  《岳州府志》中关于滕子京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的记载,也是与范公偁的记载一脉相承的。

  看了这些材料,再来读《岳阳楼记》,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谪”字,的确是全文的关键,而“先忧后乐”云云,则是全文的结穴。中间否定的“以物喜”“以己悲”的“迁客骚人”,分明包括滕子京在内;后面提出的“古仁人”,也正是希望滕子京作为榜样,进行学习的。“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说的是“吾”,指的主要是滕子京。那意思是:我离开了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就迷失了前进的方向,那么,你呢?

  前面说过,“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是赞扬,但也另有用意。用意何在呢?那就是勖勉滕子京应该看得远些,不必“凭栏大恸”,而要进一步做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这篇作品的客观意义当然有更大的普遍性;但作者却主要是规劝,或者说是批评“罕受人言”的滕子京的。规劝、批评而不露锋芒,却又很有力量,也显示了作者的构思之妙。

  就思想内容说,这篇作品所表现的基本上是儒家的仁政主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这是说,在朝廷里作官,就应该关怀民间疾苦;“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说,即使没有作官,或者作官而被贬到边远地区,也不应该忘记皇帝,而是关怀他能不能做“仁君”,能不能行“仁政”。非常明显,作者是既考虑人民的利益,又不否定封建制度的。既然如此,他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容也十分明白了。“先天下之忧而忧”,主要是“忧”小人专权、政治腐败,人民痛苦不堪,必将起而反抗;“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乐”“仁政”实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缓和,封建秩序得到稳定。总之,其历史和阶级的烙印是清晰可辨的。所以,当我们用这两句话来说明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的时候,已经赋予了新的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就艺术表现说,《岳阳楼记》有许多特点。骈散结合,排比工整,词采富丽,颇有诗味,这是众所熟知的。结构严密,构思精妙,规劝滕子京不露痕迹、却很有力量,这也在前面谈过了。除此而外,还有几点值得注意。

  这篇文章仿佛一向以善写景著名。《后山诗话》中说:“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话说时景,世以为奇。”宋人林正大曾把这篇文章概括为《水调歌头》:

  欲状巴陵胜,千古岳之阳。洞庭在目,远衔山色俯长江。浩浩浑无涯际,爽气北通巫峡,南去极潇湘。骚人与迁客,览物兴尤长。

  锦鳞游,汀兰郁,水鸥翔。波澜万顷,碧色上下一天光。皓月浮金千里,把酒登楼对景,喜极自洋洋。忧乐有谁会?宠辱两具忘。

  所采取的也主要是其中写景的部分。那些写景的部分,的确相当出色。作者以非常精炼的诗的语言,描绘了几种迥不相同的自然景色,形象鲜明突出,极富感染力。

  可是这篇作品,却并不是写景文。

  古文中的“记”,从前的许多文论家都认为是“记事之文”。而《岳阳楼记》却只有第一段“记事”;中间几段大部分“写景”;最后一段,分明是“议论”。一种文章体裁,并不是一个死硬的框框。范仲淹把“记事”“写景”“议论”冶于一炉,正显示了他的创造性。

  不过只说有记事、有写景、有议论,还不足以说明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这篇文章,实质上是议论文——独特的议论文。

  写议论文,通常先提论点、再摆论据。而这篇文章的论点却在最后,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个论点,是通过对“迁客骚人”的否定树立起来的。全文的第一段突出“谪守巴陵郡”,第二段从“岳阳楼之大观”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若夫”“至若”两段尽管写景很出色,但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而是为了写“迁客骚人”的“情”;而写“迁客骚人”的“情”,又是为了用这种只局限于个人的“情”来反衬“古仁人之心”

的“伟大”“崇高”,实际上起了论据的作用。

  有扼要的记事,有生动的写景,有简明的议论;写景与议论,又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而这一切,又都是为树立论点服务的。这种写法,不能不说是“别开生面”。

  陈师道《后山》把各种文体的特点绝对化,因而对《岳阳楼记》这种“别开生面”的写法很不满,他说:“退之(韩愈)作记,记其事耳;今之记,乃论也。”他是主张“记”这种体裁,只能“记其事”、而不能发议论的。王若虚反驳说:“议论虽多,何害为记!盖文之大体固有不同,而其理则一。殆后山妄为分别,正犹评东坡以诗为词也。”亳无疑问,王若虚的意见是正确的。把任何一种文体弄成一种死硬的、一成不变的框框,都是形而上学的表现,都不利于发挥作家的创造性,因而也不利于文艺的健康发展

  同时,范仲淹并不是为原来的岳阳楼写记,而是为滕子京“重修”的岳阳楼写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为的是“凭楼大恸数场”,以发泄遭迫害、被贬谪的愤懑;范仲淹针对这一点写记,就不能用公式化的办法。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范仲淹的这篇“别开生面”的文章,“议论虽多,何害为记”!它是为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写的记,是有的放矢的、最贴切的记。

  范仲淹的这篇《岳阳楼记》,可以说是一篇文艺性的议论文。在我国各种体裁的古文中,是有许多各具特点的文艺性的议论文的。我们应该重视这个传统。鲁迅的某些杂文,瞿秋白称之为“文艺性的社会论文”,冯雪峰称之为“诗和政论相结合的小品”,这不能不说是对我国源远流长的文艺性议论文传统的继承、革新和发展。

  注释:

  ①《渑水燕谈录》卷七,《稗海》本。

  ②如李白的《秋登巴陵望洞庭》、杜甫的《登岳阳楼》、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夏侯嘉正的《洞庭赋》等,都是写“岳阳楼之大观”的。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及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联,尤其有名。

  ③④⑤俱见《范文正公集》所附《年谱》,《四部丛刊本。

  ⑥《范公正公集》卷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3560-1341832.html

上一篇:湖南彬州苏仙岭《三绝碑》与全国第三次秦少游学术研讨会
下一篇:终南山脚下石砭峪村采杏
收藏 IP: 219.245.132.*| 热度|

5 刘全慧 李剑超 张晓良 尤明庆 宁利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1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