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安全工作十大法则(五):安全减密法则 精选

已有 3821 次阅读 2022-10-5 08:14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安全工作十大法则(五):安全减密法则

作者:吴超

所谓安全减密法则,就是尽量减少某一确定维度空间中的潜在危险源的密度的原则。当承载的维度空间为三维和二维的物理空间时,其安全密度原则就是大家熟悉的立体和面积的安全容量原则。上述定义用潜在危险源的表述,是考虑到很多东西在没有发生事故灾难之前,人们还认识不到其危险的性质。用系统科学的语言来描述,所谓安全减密法则,就是使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水平尽量小于允许的最大安全限度。具体一点说,在一个系统中,使自然环境、经济、社会等承载的风险尽量小于其承载能力的限度。安全减密法则具有普适性。

对于某一确定维度的空间或系统,其潜在的危险源或风险水平越低,所在的维度空间或系统就越安全。因此需要尽量降低单位维度空间或系统承载的潜在危险源密度或风险水平,这个过程也可以表述为安全降容过程。当潜在危险源或风险水平超过系统的安全承载能力时,系统就会崩溃,事故灾难就会发生。

安全减密原则的日常应用例子有很多,如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中的俗语;池塘或鱼缸养鱼需要控制鱼的数量和减密;果树需要剪枝间伐来减密;所有的资本不要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重要文件需要多个备份;狡兔有三窟;防身避祸预先做好多手准备;危险品需要分散存储;等等。

还有更多生活和生产的安全容量的例子,如:电梯、汽车、飞机等都要载人的限定,插座、开关、电气等都有功率电压电流的限定,家居、会议厅、剧院、楼宇、体育馆、公园等活动空间都有人数的限定。这几年为了预防新冠传染,对人群聚集场所更是有很多限制。

在宏观上,安全减密法则的运用可以放大到地球人口极限、地球环境安全容量、城市安全环境规划、化工园安全规划等;除了物质层面的因素之外,社会经济、文化、信息、科技、能源等,也都有安全容量和安全减密的要求。

从安全减密法则涉及安全容量的思路出发,可以获得安全容量或系统风险的承载能力方面的大量研究课题。例如:在化工安全研究上,就涉及危险品的储存和运输、污染物的浓度含量、有限空间的人口容量等危险源的风险评价,化工园区的安全容量研究、污染物安全阈值研究以及安全人员容量研究等。上述这些研究又带出了许多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和成果,如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程度LEC评价法、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ICI蒙德法、日本劳动省六阶段安全评价法、安全健康环境管理体系、系统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危险品运输风险评价和决策体系、危险品运输风险分级的指数评价法、油罐的安全容量等。在城市安全容量方面,如果把安全容量定义为在一段时期内,城市灾害不会对城市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保障安全的系统带来不利的无法接受的影响的最高限度,此时分解下去更是有很多研究和规划设计课题。

安全容量研究大体有几个方面:一是针对具体特定的某一领域,对系统薄弱维度进行研究和提出安全阈值,这类研究对改善系统安全是最有效率的,但效率性只是安全容量的优势改善点,并不足以代表系统安全容量本身,薄弱维度的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整体安全情况,但并不能成为安全容量的内涵。二是等效系统安全评价研究,但安全容量容易与安全评价相混淆,使对安全容量内涵认知模糊,频繁的构建新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种后知后觉的安全研究模式。三是以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的具体安全领域内的安全容量研究,将安全容量作为系统特有的属性,研究安全容量的特征和内涵,帮助人们更好的认清系统的安全容量属性。

比较典型的安全容量研究例子是最大安全接受阈值。因为从人们欲望的需求,都希望能够尽量使安全容量最大化,因而最大安全接受阈值的研究成了热点问题。所谓最大安全接受阈值,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自然条件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下,特定系统维持一定的稳定状态与功能时,系统所能承受的能量、物质和信息等的最大值。但这类思路是有很大风险的,因为这背离安全减密法则的。当系统风险水平的安全容量骤然超过其最大允许容量时,系统的安全结构就可能会遭到破坏,无法保障安全。在具体研究上,木桶原理是安全容量研究涉及的经典例子,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起最终决定作用的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实际上,木桶的储水量不但和最短的那块板密切相关,还和木板的数量、宽度、质量、排列分布情况等众多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其实,实际的安全系统,远没有木桶理论这么简单。

更多的相关文献阅读:

[1]谢优贤(导师吴超). 安全容量的内涵及风险维度挖掘与安全降维的理论探究.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谢优贤,吴超.安全容量原理的内涵及其核心原理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6,38(04):739-743+83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358049.html

上一篇:安全工作十大法则(四):安全减变法则
下一篇:安全工作十大法则(六):安全降能法则
收藏 IP: 119.39.118.*| 热度|

1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5: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