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深度:杂说应急

已有 5111 次阅读 2020-4-3 16:03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应急含义, 安全观, 安全文化, 应急的利弊, 安全预防为主

深度:杂说应急

吴超/STIPC 2020-04-03

一、“应急”两字引申含义有双面性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化根深蒂固。中国人喜欢咬文嚼字,很多人的安全文化不高,“应急文化”就更没有听说过,但文化水平却不低。就拿“应急”两字来说,如果按汉语词典的意思,应急应付迫切的需要,是为应对突然发生的和需要紧急处理的事件,其中包含客观上事件是突然发生的,主观上需要紧急处理的这种事件。

“应急”两字不管有多少专家领导怎么解释其内涵和拓展其外延,包括所谓“大应急”的解释,但话说应急总不能把“应急”两字给抹掉,话说应急总还是需要从应急这两字开始,也不能避开最朴素的理解——顾名思义。因此,下面就从应急两字说起。

开头说了,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从文化层面和非应急专业的绝大多数普通人的一般认识来分析,“应急”可以折射出很多引申的意思出来,而且不乏是贬义的。

比如,“应急”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临时抱佛脚、临渴掘井等,俗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而为之。

比如,“应急”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短期行为,指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缺乏远见的行为。甚至还有杀鸡取卵、鼠目寸光等之嫌。

比如,“应急”也可以关联出急中生巧,也可以关联出投机取巧等词汇。急中生巧是突发性的,从安全的角度是非预案所安排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从安全可靠性来说也是不可取的;而投机取巧就更不用说了。

比如,“应急”还可以关联出对付、应付了事等,还可以联系起急功近利、马马虎虎等,那就更属于贬义之词。

对于有应急专业素养的人,则由“应急”也能关联出许多有益或是褒义的词汇出来,如应急管理,应急能力,应急储备,应急训练,应急预案等;如急人之所急,帮助别人解决眼前急需的问题,为他人着想;等等。但很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普通民众不懂应急专业,也至少说明应急理解有正负两面性。

二、负面应急意识迎合了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已经有许多大家和先人做了深刻的论述,并且有很多著作可读。理性人自身也都能感悟到几分,比如贪婪、自私、妒嫉、好逸恶劳、只顾眼前利益、事后诸葛亮、不见棺材不掉泪,等等。当然,这些是因人、因地、因时、因事等而变而异的,而且很多时候人性是多面的。其中,“一”中诠释“应急”隐含的贬义词汇其实也都是人性的弱点,下面简称为负面应急观或负面应急意识。

由于人性的弱点,有时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此,人类文明的很大贡献和很多行动都是花在克服人性的弱点之上,比如各种各样的文明教育、法律法规和优秀文化传承等。

在安全方面,如果一个人的安全观只有负面应急意识,则未雨绸缪对他(她)肯定是空话,这类人在处置风险时,一开始想到的就是应急,等到时候发生事情再应对。如果引申一下,这类人做什么事可能会是应付了事、临时抱佛脚、短期行为、缺乏远见,等等。因此,负面应急意识正是迎合了人性的弱点。设想一个人一开始就是这种应急动机,他(她)还能有什么主动预防的积极性呢?

在安全方面,为了克服人性的弱点,从古到今多少明智者苦口婆心总结出大量的经典安全名言来规劝和克服人性的弱点。特别是近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系统化等的发展,预防为主更显重要,负面应急观越发不可取。因为一旦到了需要应急的地步,则已经到了不可力挽的程度。多年来,经过好几代安全人的不懈努力,好不容易使人们的负面应急观有了一点点改变,开始践行安全主体责任制和形成“个人主动要安全”的局面。但近年社会忽视科学安全观而转向应急观甚至负面应急观,这的确让人担心,长久下去负面应急观将会使科学安全观退步几十年。

三、科学安全观变成负面应急观的后果很严重

观念决定意识,观念决定思维,观念影响决策,观念引领行动,等等。所以,历来安全教育都包括观念(态度)教育、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而且观念教育是第一位的。很多工作多年的“老安全”都有这个体会,科学安全观念是最重要的。其实,不仅安全教育如此,宗教、信仰,甚至传销,其改造人、塑造人、影响人的方法,都是从转变人的观念开始的。观念转不过来,行动上都是被动的。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把“要我安全”转变到“我要安全”的意义所在。下面再枚举些例子:

比如,在安全管理中,如果企业领导干部、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员工只有负面应急意识,那平时很多安全工作肯定不会做到位的,很多安全工作目的就是为了对付上面的检查和做表面文章而已。

比如,在做安全投入计划时,如果决策人只有负面应急意识,则其心里肯定不会主动的为安全着想,常常等到出了事情才会采取匆忙应急措施和投入。比如,这次新冠肺炎中,许多掌握着经费和项目的机构,他们纷纷出台应急项目和经费,要是没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他们还能这么做吗?

比如,在做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如果工程老板和设计与施工人员只有负面应急意识,则在规划、设计阶段是很难有长期安全思维和主动做好全生命周期安全工作的。因为安全一定需要投入,安全投入多了,虽然安全提升了,但安全效益是大家的,而这时自己的效益就少了,人性的弱点就体现出来,应急、应付、短期行为等必然就显现出来。结果就有了很多事故灾难的发生。

比如,在安全装备的制造中,如果企业老板和设计与制造人员只有负面应急意识,则在装备设计和制造中,对其整体长效的安全功能必将不会有过多的设计和投入,其功能安全、本质安全设计可能就会转到应急设计,从而使安全装备的安全特性大打折扣。

相关的例子还可以枚举很多。即使不谈安全方面的例子,负面应急观在其他方面的事情也是不可取的。

比如,在学习中,如果学生存在负面应急意识,不主动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是为了通过考试和拿资格证书,就会存在对付考试,临时抱佛脚、临渴掘井等的学习方式。

比如,在科研中,如果研究人员存在负面应急意识,则很多人就不可能潜心钻研,而是非常功利浮躁,拿了项目主要是为了名利,具体工作时就是为了完成任务,项目验收时的负面应急意识就更加突出。而这种现象不就是现在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和被光明正大的批判着的吗?

其实,如果做服务、做医药、做管理、做教育、等等等,如果大家都以负面应急意识来主导做事,其不良后果可想而知。

即使是出现了类似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人们在如此重大疫情需要应急的时刻,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主动预防方法,比如健康人也主动佩戴口罩和隔离在家等。

四、安全文化才是值得大力弘扬的主流安全文化

现代安全文化在世界上已经推行了几十年,不管是城市社区安全文化、行业企业安全文化、校园安全文化等,都比较深入人心了。如果谈论安全方略和民俗安全文化,则还可以延续到几千年前的历史。

在徐德蜀和邱成著的《安全文化通论》(2004年,化学工业出版社)中,该书从很高的层面给出了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是指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在其生产、生活、生存及科学实践的一切领域内,为保障人类身心安全与健康,并使其能安全、舒适,高效从事一切活动,为预防、避免、控制和消除意外事故和灾害,为建造安全可靠、和谐无害的环境和匹配运行的安全体系,为使人类安康,使世界友爱、和平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从功能上,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在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达到防止事故、抵御灾害、维护健康的目的。

从学理上,安全文化应从外到里由功能不同、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等层面构成其要素,并相应地起着基础、载体和主导等作用。

从作用上,安全文化因其无形而无处不在,是融入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让人们自觉感受与遵守的一种环境和文化氛围。

从效果上,安全文化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这种力量感召下,能激发人们安全文化建设、关心他人、珍爱生命的安全理念,从而达到控制管理者和操作者不安全行为的目的。

近年有部分应急学者提出研究和发展应急文化,个人认为应急文化是安全文化的一个分支,应急文化的研究和发展也是很有意义的。但如果认为应急文化等于安全文化,甚至应急文化涵盖安全文化,那是绝对是不妥的。而且如果片面强调应急文化,必然又是迎合了人性的弱点,就会出现上述枚举的片面强调负面应急观所存在的问题,就会使多年很多人为之不懈努力而形成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围倒退,从而也安全局面走向退步。

五、安全和安全文化符合老百姓的美好愿望

从古到今,人类都是喜欢祥和吉利的,而且形成了深厚的文化,赞颂安全的文艺丰富多彩,十分美好。

安全是全人类的事,安全是每个人的事,安全需要扎根民众、民生和文化。因此,从文化的层面,不管是政府职能部门的名称,还是科技文化术语,最好要迎合全体普通老百姓的主流文化。

记得上世纪70年代有一位日本安全专家在其著作的前言中说到,把风险评价改为安全评价是因为一提到风险人们就有不吉利的心境,而说安全的则是人们最美好的期望。当然,从风险评价改为安全评价并不完全是为了吉利,还有内涵的拓展。类似的,政府安全职能部门也是为了国民的安全,如果所起的职能名称符合大众的美好意愿和文化,适合普通老百姓的理解能力,那岂不更好吗。

安全可以这么说:安全是我们的命根,安全是幸福,安全是一切存在的根本,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开始,安全是稳定的基础,安全是当代人民的追求,安全是生产与生命的保证,安全创造财富,安全出效益,安全出速度,安全出美满,安全出甜蜜,安全等于生命,安全是个宝生命离不了,等等。安全是以人为本和积德行善的伟业;安全工作需要热爱生命,关注生命,有人文关怀精神。

从美好和吉祥上来说,如果一个学科专业或一个工作岗位,其名字也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显然比一个大众觉得有不祥之兆的名字,要更受欢迎和更容易得到社会接受些。人类都需要“安全感”,但如果说人类需要“应急感”,那就很别扭了。

如果一个岗位以“应急”两字来凸显,如果一个人才自我推荐“我是搞应急的”、“我是为你做应急的”,我想不会比“我是为了你的安全服务的”、“我是可以使得你更加安全的” 的好。我们的社会和企业公司,是更希望维持在长期的安全状态,应急乃无奈之举。

六、结语

应急一词有正负两面的引申含义,其负面应急意识迎合了人性的弱点,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和预防;目前要避免科学安全观变成单纯应急观;安全文化才是值得大力弘扬的主流安全文化;安全和安全文化符合老百姓期盼吉祥的美好愿望;安全工作的最高境界是不需要应急;安全预防为主是常态和非常态的铁律。

 

附录:有关安全法规都写入了安全预防为主的原则例子

《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有“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

《安全生产法》中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职业病防治法》中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消防法》中有“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防震减灾法》中有“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

《草原防火条例》中有“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森林防火条例》中有“预防为主、积极消灭。”;

《防汛条例》中有“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

《抗旱条例》中有“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抗结合。”;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有“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中有“以预防为主,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

还有更多不予罗列。

 

——吴超写于2020年4月3日清明节前夕,仅以此文悼念在此次新冠肺炎中牺牲的人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226702.html

上一篇:Wife的作品
下一篇:对研究生教育设立“应急管理”二级学科专业培养方案的建议
收藏 IP: 42.48.113.*| 热度|

1 武夷山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31 0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