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科学本真,领悟人生真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jiangwen 格局决定人生的深度,眼界决定人生的广度,心胸决定人生的气度,人品决定人生的高度,知识决定人生的厚度。思想有多远,你才能够走多远。

博文

狼要来了?世卫组织推出新的全球流感战略!

已有 2101 次阅读 2019-3-14 12:46 |个人分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流感大流行, 预警, 预测, 2019


世界卫生组织声称,全球在2019年将面临另一场大型流感,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发,会有多严重。而在这方面的全球防御跟任何国家卫生应急准备和响应系统最薄弱的环节一样,还存在不足。

世卫组织不断监测流感病毒的传播情况,检测潜在的大流行病毒株,会有114个国家的153个机构参与全球监测和应对。

每年,世界卫生组织都会建议将哪种菌株纳入流感疫苗中,保护人们免受季节性流感的侵害。如果发现新的流感病毒株具有大流行的潜在风险,世卫组织已跟所有主要参与者建立了独特的伙伴关系,确保有效和公平地获得诊断、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2018年10月,由我和世界著名宇宙学家Chandra Wickramasinghe教授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合著的论文《Are we approaching a new influenza pandemic? 》正式发表,我们在论文中明确指出,地球村在2019年左右极有可能发生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美洲地区仍然是大流行发生的高风险地区。我们已经领先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出了流感大流行的预警!但是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备战新的全球流感大流行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值得褒奖!

https://www.omicsonline.org/open-access/are-we-approaching-a-new-influenza-pandemic-10626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834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6573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50844.html


世卫组织推出新的全球流感战略

世卫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 今天



        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布了《2019-2030年全球流感战略》,旨在保护各国人民免受流感威胁。该战略的目标是预防季节性流感,控制流感从动物向人类传播,并为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做好准备。


image.png

谭德塞博士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大流行性流感的威胁始终存在。新流感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并可能导致大流行的持续风险是真实存在的。问题不是会不会再次发生流感大流行,而是什么时候发生。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并做好准备——重大流感疫情的成本远远超过预防的价格。”

        流感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每年全球估计有10亿例病例,其中300万至500万例为重症病例,导致29万至65万例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死亡。世卫组织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接种疫苗对于严重流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和卫生保健人员尤为重要。


        新战略是世卫组织为流感制定的最全面和最具影响力的战略,概述了每年为人群提供保护的途径,并通过加强常规规划帮助为大流行做好准备。该战略的两个总体目标是:


        1.  在疾病的监测和应对、预防和控制以及防范方面加强国家能力。为此,要求每个国家都制定符合自己需要的流感规划,以促进国家和全球防范及卫生安全。


        2.  为预防、发现、控制和治疗流感开发更好的工具,例如更有效的疫苗、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目标是使所有国家都能获得。


        “通过伙伴关系和多年来我们一直在针对具体国家开展的工作,世界已加强了防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应对另一次大流行,但我们的准备仍然不够充分。这个战略的目标就是要使我们能够做好充分准备。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卫生系统准备好管理大流行的冲击,而这只有在卫生系统本身强健时才有可能做到。”


——谭德塞博士

世卫组织总干事


        要成功实施这一战略,有效的伙伴关系至关重要。世卫组织将扩大伙伴关系,以增加新的和改进的全球流感工具的研究、创新和获取,使所有国家受益。与此同时,世卫组织将与各国密切合作,提高其预防和控制流感的能力。


        新的流感战略以世卫组织一些成功规划为基础并从中受益。65余年来,由世卫组织合作中心和国家流感中心构成了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对季节性趋势和可能的大流行性病毒进行了共同监测。该系统是全球流感预警系统的支柱。


        《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的持续成功对该战略至关重要,这是一个独特的获取和利益共享系统,有助于共享可能引起大流行的病毒,并在发生大流行时提供救生疫苗和治疗,同时支持通过业界的伙伴关系捐款,在各国建立大流行防范能力。


        该战略符合世卫组织的任务之一,即提高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并加强全球防范。在制定战略过程中进行了磋商,征求了会员国、学术界、民间社会、业界以及内部和外部专家的意见。


        支持各国加强其流感应对能力还将产生附带利益,有助于发现一般感染,因为各国将能更好地识别埃博拉或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其它传染病。


        通过实施新的世卫组织全球流感战略,世界将更接近每年减少流感影响的目标,并为流感大流行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转载自:世界卫生组织 官方微信 


世卫组织推出新的全球流感战略!


2019年3月11日 

新闻稿

 

日内瓦


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今天发布了《2019-2030年全球流感战略》,旨在保护各国人民免受流感威胁。该战略的目标是预防季节性流感,控制流感从动物向人类传播,并为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做好准备。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博士说:“大流行性流感的威胁始终存在。新流感病毒从动物传播给人类并可能导致大流行的持续风险是真实存在的。问题不是会不会再次发生流感大流行,而是什么时候发生。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并做好准备——重大流感疫情的成本远远超过预防的价格。”

流感依然是世界最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每年全球估计有10亿例病例,其中300万至500万例为重症病例,导致29万至65万例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死亡。世卫组织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方法。接种疫苗对于严重流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和卫生保健人员尤为重要。

新战略是世卫组织为流感制定的最全面和最具影响力的战略,概述了每年为人群提供保护的途径,并通过加强常规规划帮助为大流行做好准备。该战略的两个总体目标是:

  1. 在疾病的监测和应对、预防和控制以及防范方面加强国家能力。为此,要求每个国家都制定符合自己需要的流感规划,以促进国家和全球防范及卫生安全。

  2. 为预防、发现、控制和治疗流感开发更好的工具,例如更有效的疫苗、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目标是使所有国家都能获得。

谭德塞博士说:“通过伙伴关系和多年来我们一直在针对具体国家开展的工作,世界已加强了防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应对另一次大流行,但我们的准备仍然不够充分。这个战略的目标就是要使我们能够做好充分准备。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使卫生系统准备好管理大流行的冲击,而这只有在卫生系统本身强健时才有可能做到。”

要成功实施这一战略,有效的伙伴关系至关重要。世卫组织将扩大伙伴关系,以增加新的和改进的全球流感工具的研究、创新和获取,使所有国家受益。与此同时,世卫组织将与各国密切合作,提高其预防和控制流感的能力。

新的流感战略以世卫组织一些成功规划为基础并从中受益。65余年来,由世卫组织合作中心和国家流感中心构成了全球流感监测和应对系统,对季节性趋势和可能的大流行性病毒进行了共同监测。该系统是全球流感预警系统的支柱。

《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的持续成功对该战略至关重要,这是一个独特的获取和利益共享系统,有助于共享可能引起大流行的病毒,并在发生大流行时提供救生疫苗和治疗,同时支持通过业界的伙伴关系捐款,在各国建立大流行防范能力。

该战略符合世卫组织的任务之一,即提高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并加强全球防范。在制定战略过程中进行了磋商,征求了会员国、学术界、民间社会、业界以及内部和外部专家的意见。

支持各国加强其流感应对能力还将产生附带利益,有助于发现一般感染,因为各国将能更好地识别埃博拉或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等其它传染病。

通过实施新的世卫组织全球流感战略,世界将更接近每年减少流感影响的目标,并为流感大流行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https://www.who.int/news-room/detail/11-03-2019-who-launches-new-global-influenza-strategy


Global Influenza Strategy 2019–2030.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9903-1167479.html

上一篇:[转载]沙特阿拉伯新增39宗中东呼吸综合征确诊病例
下一篇:[转载]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
收藏 IP: 218.69.8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08: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