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 东海便进入了我国先民们的视线, 如果要找寻一块中华海洋文明的发祥地, 东海当之无愧. 远古时期所谓的东海, 即陆地东边之海, 范围北起山东半岛, 南至闽浙沿海. 《庄子·外物》中记载的任公子“蹲乎会稽, 投竿东海”, 会稽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会稽山; 晋代葛洪的《神仙传》中曾借麻姑之口道出“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复到蓬莱”, 蓬莱即今天的山东半岛, 可见当时东海范围之广, 范围涵盖了现今的黄海. 其后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 东海都屡屡见诸于史学家笔端, 源远流长. 自南宋后黄河改道夺淮入海, 最终稳定由江苏入海的300年间, 大量泥沙汇入东海, 使这片原本湛蓝的海域渐渐变成了“黄水洋”,“黄海”之名才逐渐与东海区别开来, 至20世纪初, 我国的地图上已分别使用黄海和东海的名称.
现今的东海是中国东部的大型边缘海, 北部以长江口北岸的启东嘴至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与黄海相连; 东北以济州岛东南端至日本福江岛及长崎半岛野母崎角的连线为界, 并经朝鲜海峡、对马海峡与日本海相通; 东及东南以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及我国台湾岛的连线与太平洋相接; 西濒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 西南由广东与福建海岸线交界处至台湾猫鼻头的连线与南海相通.
东海具有复杂的陆架盆地、特殊的沉积构成, 以及西太平洋陆缘典型的沟-弧-盆构造体系, 记录了大量大陆边缘演化、盆地形成和环境气候演变的信息. 那么东海究竟如何形成? 本文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构造与沉积作用的变迁以及海平面的升降等方面由里及表进行阐述, 来探讨东海的陆架如何诞生, 深海槽如何形成以及海陆变迁中现代水体的形成.
研究表明, 在晚白垩世之前, 华南大陆以东并无东海, 而是古太平洋相伴. 晚白垩世以来西向运动的东海块体最终与华南大陆发生拼贴, 并在其后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现今东海的陆架盆地和冲绳海槽, 奠定了东海陆架、陆坡和沟-弧-盆构造地貌体系. 海平面的升降刻画了东海海底的地形地貌, 尤其是15ka BP末次冰期结束后, 海平面一直上升, 不仅形成了现今东海宽广的水域, 而且也因为陆源沉积输入和海洋动力的共同作用而形成了包括水下三角洲, 陆架广泛发育的线性潮流沙脊, 以及陆坡区的峡谷群等在内的丰富地貌.
[原文出处]:李家彪, 丁巍伟, 吴自银, 孙湫词. 2017. 东海的来历.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47: 406–411, doi: 10.1360/N072017-00006
[全文PDF免费下载]:http://engine.scichina.com/downloadPdf/j3Nnbn2HW5j9kz4Fm
[相关文章]:
华夏山水的由来 秦岭的由来 黄土高原见证季风和荒漠的由来 长江何时东流去?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