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新出炉报告抢先看:2016中国能源报告

已有 8181 次阅读 2016-12-6 08:32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能源市场是指各种能源作为商品进行交易的场所,它包括市场主体(生产者和消费者)、市场客体(各品种能源商品)及市场行为(定价、交易、能源、金融等)。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交易市场,是世界煤炭市场的重要决定性力量;随着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的需求逐渐增长,石油天然气进口量不断扩大,中国油气市场是世界油气市场的重要内生性因素。同时,能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和其他商品有着一定的区别,能源市场在配置资源时的重要性和影响也更加深远。


从市场构成而言,能源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具有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及市场行为这些要素。中国能源市场的主体,即能源的消费者和供给者。中国石油和天然气这两种能源的供给,主要依靠国内三大能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生产及进口能源。煤炭供给者较多,其市场集中度较石油和天然气而言更低。


自2015年6月以来,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煤炭进口量下降,出口量增加。虽然目前中国煤炭出口相对进口数量而言规模很小,但是在国内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人民币贬值达到一定程度,可能使中国再次成为煤炭净出口国。另外,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回落,符合中国经济发展规律,进一步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粗放式、高能耗的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中国经济再平衡背景下,能源新常态的内涵表现为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放缓、结构加速转型,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清洁化等。利率不断市场化,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将会对能源价格形成冲击,财税政策可以有效支持能源市场发展。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得到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因此,通过进一步推进能源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能源供给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




中国能源报告(2016):能源市场研究

魏一鸣等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11

ISBN 978-7-03-050463-0


《中国能源报告(2016):能源市场研究》作为《中国能源报告》系列研究报告的第六卷,是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对近年来中国能源市场相关重大问题,在长期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总结。期望本书的出版,能使中国能源市场的相关问题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政府相关部门更多的重视,并为未来能源市场的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决策依据。本报告以能源经济的分析框架为基础,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1)全面总结和梳理世界和中国能源市场发展形势。自第五卷《中国能源报告(2014):能源贫困研究》出版以来,世界与中国经济出现了新的局面。世界经济增长格局显著分化,美国乐观、中国下行、欧洲回升、日本惨淡、俄罗斯重创,美元指数走强,大宗商品价格大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进入一个相对较低的区间且不稳定、不牢固,主要大宗工业品产能过剩,经济结构出现部分好转迹象,一些长期性的社会矛盾凸显。中国是国际能源市场重要的内生性因素,这不仅仅体现在生产量、消费量和贸易量的占比方面,更体现在增量(边际量)占比方面,还体现在预期及其变化方面。在上述背景下,报告归纳了世界经济发展与能源市场的基本特征、世界能源格局的新变化、世界能源市场正在发生的新调整、中国经济与能源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国能源市场正在面临的新变化与新挑战。



(2)分析中国能源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特点。本书从不同的能源品种入手,对能源市场中供给者和消费者的行为及其特点分开讨论,研究认为:中国的能源市场供给仍然以煤为主,近年来,清洁能源比例不断上升,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各种能源的准入门槛、市场集中度及定价情况都不尽相同。在消费环节中,工业的能源消费量最大,占总社会总能耗的70%左右。能耗量居第二的是生活能耗,近年来居民整体的能耗结构发生变化,城乡之间的消费结构差异也愈加明显。紧随其后的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该行业的能耗增长高于同时期的社会总能耗。


同时对主要能源的成本核算和定价机制的历史沿革进行系统的梳理,提出在能源成本核算方面的不足之处,也为能源的成本核算和定价指出改革方向。能源行业是较为特殊的行业,受到政府的宏观调控范围较广。在如今的能源市场中,政府的定位需要进一步明晰和优化;中国能源企业管理的改革方向是政企分开、职责明确。



(3)讨论新常态下宏观政策对能源市场的影响。中国经济再平衡背景下,能源新常态的内涵体现为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放缓、结构加速转型,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清洁化等,要求严控高碳行业增长,强调能源效率提升。人民币贬值将减少煤炭进口,可能使中国再次成为煤炭净出口国,报告就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石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对能源价格形成冲击,主要影响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因此,应充分利用利率杠杆,促进能源市场发展。财税政策可以有效支持能源市场发展。对于资源税,应采取“小步走”的渐进式方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得到推广,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日益受到重视。当前,产能过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原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提高供给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报告提出基于“新供给经济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四个方面影响能源市场,并归纳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特点及最新动向。



(4)建立稳定、健康的能源市场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部分。能源市场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会受到消费者行为、金融市场和政府政策的共同影响。因此,能源市场的风险防范对于政府政策制定、企业生产者设定目标和投资者规划策略尤为重要。本报告主要从影响整体能源市场的三大类因素入手:首先分析宏观经济波动对能源市场的传导机制,并且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能源市场面临的不同风险;其次关注全球资本市场危机对能源市场的短期溢出效应,进而又影响到能源供需的风险;最后阐述由于各国能源政策变革,可能会对不同类型能源产品供需、价格造成冲击。针对相应风险,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5)分析中国能源期货市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能源期货市场是目前中国能源金融市场的主体,是能源现货市场和金融市场相互渗透融合的产物。交易品种包含石油和煤炭。原油和天然气期货的上市工作也在积极推动中。未来,“互联网+能源期货”发展模式将为中国能源期货的平台升级、市场扩展、争夺定价权与话语权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国内石油期货市场的研究表明,目前燃料油与石油沥青市场的价格发现机制以现货为主导,期货市场的定价功能极为薄弱,难以为能源企业提供有效的风险规避手段。鉴于中国的石油期货体系尚不健全,远不能满足市场主体的套保需求;结算制度、准入制度与合约设计的不尽完善导致交易流动性低,市场参与度低。此外,市场监管中也存在维持市场活力与避免过度投机的两难局面。



(6)目前,煤、电、油、气作为中国依赖的主要能源,总体的资源储量丰富但地域分布不均。煤炭、油、气资源整体呈北多南少的特点;电力呈“火电为主,水电辅之”的发电结构特征,资源禀赋具有集中性的分布特点;而能源需求量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中部工业发达地区,能源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的不匹配促使中国展开跨区域间的能源贸易。现阶段中国能源的贸易现状呈现以“西煤东运、北煤南运”为主导的煤炭贸易、以“西电东送”为主导的电力贸易、以“北油南调、西油东输”为主导的石油贸易和以“西气东输”为主导的天然气贸易。为促进跨区域间的能源贸易,国家加大了对交通网络和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针对油气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国家大力发展“一带一路”战略,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的交流合作,进一步巩固中国的能源安全。在此背景下,本报告通过考察能源资源的分布禀赋及能源贸易的发展状况,从理论上对中国现阶段能源贸易仍存在的问题进行空间配置的优化,同时针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大区域能源市场间的贸易结构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图  我国各省份电力结构  (数据来源 :国家能源局 (2015) )



(7)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煤炭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长期处于主导地位,同时也保证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受经济增速放缓、环境和二氧化碳减排约束趋紧等影响,国内煤炭需求疲软,价格持续下降,供给过剩现象突出,煤炭行业形势严峻。立足于中国国情,重点分析中国煤炭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特征,全面考察煤炭市场经历的“完全计划、多层次计划、价格双轨制、煤炭价格机制市场化”四个阶段的定价机制与驱动因素,探讨当前煤炭行业发展在市场、环境、安全等领域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针对中国煤炭市场运行与建设、行业布局与规划、国际煤炭市场地位提升等方面提出建议。



图   我国煤炭流向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



(8)探讨中国电力市场从寡头格局到市场化改革的特点和影响。研究发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电力市场改革,依据本国国情选择合理的市场模式,以安全、高效、清洁为目标,以电价改革作为电力市场建设的核心,以需求侧作为市场调节的重要手段,构建跨区域电力市场,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中国电力市场先后经过集资办电、政企分开、厂网分离等多轮改革,在优化能源资源配置、调节市场供求关系、促进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面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新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电力行业提质增效,新一轮电改已经拉开序幕,以“监管中间,放开两头”为主,改革的核心依然是电价改革,新一轮电改有利于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图  “西电东送”示意图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




(9)基于国际油价低迷的背景,探讨我国石油行业发展变化的特征。自2014年7月以来,油价持续低位震荡。在低油价背景下,由于中国石化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对油价波动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石油市场开始呈现出分化发展的特点:勘探开发领域受到直接冲击,业绩大幅下滑;油田服务行业仍依靠存量经营,盈利增速放缓;炼油与化工行业受益于成品油地板价设立和低成本,盈利有所增长;销售行业通过改善库存管理,业绩稳定;而一体化公司(中石油与中石化)则由于各板块业务占比不同,业绩出现了一定程度分化。鉴于石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石油市场稳定发展的同时,石油安全也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近年来,中国石油贸易规模加大,进口渠道也更加多元化,但海外投资风险较大、安全形势仍然复杂,不容忽视。以低油价为契机,我国持续推行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与油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虽成效显著,但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各方力量和各种机制需要协调配合,方能有序稳健发展。



(10)“十二五”规划末,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增速大幅回落,主要驱动因素已经从经济增长和价格优势转向生态文明建设,但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预计2020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在2700亿立方米左右,2030年可达3900亿立方米,替代煤炭是主要发展方向。从供应角度看,中国天然气资源潜力十分丰富,非常规天然气特别是页岩气的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大突破,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煤制气项目则面临较大的问题。“十三五”规划期间,进口管道气和进口LNG都将继续快速增长,但资源过剩问题已经显现并不断加剧。



图  西气东输示意图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天然气价格机制不断完善,但与欧美地区成熟的“气对气竞争法”的市场化定价模式仍有较大差距,净回值定价法仍需进一步完善,天然气交易体系应该是发展的重点。当前中国天然气管网领域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并存,储运基础设施能力仍严重不足,政策的不确定性更加制约了天然气管网的发展。建议从问题导向、系统思维、循序渐进的角度出发,加快完善天然气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建立公平开放、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则和秩序。


目前,中国在能源的市场化进程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煤炭价格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经历了完全计划阶段、多层次计划阶段、价格双轨制、煤炭价格机制市场化四个阶段。2012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标志历时16年的煤炭价格双轨制和几十年的“煤炭订货会”在2013年正式退出舞台,煤炭价格全面实现市场化。在电力市场上,上网电价主要由政府制定,现从资源优化配置和能源效率提高的目标出发,已经开始探索市场定价机制;输配电价按照电网结构和电网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分为跨区、跨省和省级电网三个层次;销售电价由政府制定,按用电性质和用途划分。梳理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推进能源市场化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可以更理性地评判中国在能源领域建立市场经济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为中国政府未来的职能定位及相关资源产品的市场化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借鉴。在能源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些挑战也越来越急迫。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煤炭市场供需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使得煤炭行业陷入困境。石油市场上,中国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因而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导致国内石油企业面临亏损的情况下,政府以行政手段参与成品油定价,目的是确保中国石油市场安全稳定发展。然而,正是由于这种“保护机制”的存在,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进程缓慢,甚至出现反复和逆行。展望未来,在新常态背景下,为进一步促进能源市场化发展,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新一轮改革。针对煤炭行业产能过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严格控制增量、淘汰落后产能,逐步消化过剩产能;电力市场新一轮的改革,将利于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设,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也将提高能源效率,优化能源供应格局,推动能源革命纵深发展。


能源市场是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能源市场是国际能源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中国能源生产者、消费者、市场结构和价格形成机制等因素,也包括不同能源品种的生产量、消费量、贸易量及影响因素等多方面内容。


(本文责编:王芳)




《中国能源报告(2016):能源市场研究》是《中国能源报告》系列研究报告的第六卷。在经济新常态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国际背景下,本报告从能源经济的视角入手,总结并提炼国际和中国能源市场的发展特点,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研究中国能源市场,梳理能源市场化演进的历程和发展。针对能源市场基本特征、能源市场监管、能源市场准入、能源市场化改革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等重要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同时也探讨了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投资、能源市场“互联网+”等新特点和新问题。


《中国能源报告》是系列研究报告,自2006年以来,每两年出版一卷。根据国际和国内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形势的变化,每卷选择不同主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突出研究的实证性和政策性,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为国家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和信息支持。


本报告适合能源经济与管理、环境与气候政策等领域的政府公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人员及对该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和相关工作者阅读。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018944.html

上一篇:大快朵颐之后肚子痛?别急,也许不是食物的错!
下一篇:深刻改变生活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5 黄永义 强涛 王金良 孙颉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1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