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land
↙中国的社会生物学保卫战↘

博文

从瘦肉精到十八路人

已有 2538 次阅读 2011-10-27 16:0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瘦肉精, 冷漠

二战期间,在战壕内长期对峙的德军和英军士兵,在步枪射程内可以自由活动,因为双方都知道,这种局面可能持续几个月、几年或更长的时间,相互下黑手放冷枪对谁都没有好处。但在不可预测的遭遇战中,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动物不会思考,也不用思考,类似的情况也会发生,如果它们必定长期相处,团结友爱对双方有利,行恶对双方不利。在博弈论者看来,这是一场non-zero game,即,如果双方合作,利益的总和不是0,而是大于0。类似的情况,譬如动物相互梳理皮毛,双方的收获比付出大,净收益大于0,而不是像下棋一样,结果的总和必然是0。而对“陌生人”施善,再遇上他就等下辈子吧,没法指望他回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远亲不如近邻等等,都是文化现象中的功利主义成份。我们的古典小说中,两个素昧平生的人因为恩怨的关系一般能重逢并最终了解情仇恩怨。这种思路也能抓住读者的心思,因为普通人总是在渴望这样的结果。

期望任何形式回报(包括谢谢两个字)的善举,都不是严格生物学意义上的善举。有人做了好事,会抱怨对方连一声“谢谢”都没有而耿耿于怀。所以,中国有个到处捐款撒红包的,被批为“有钱人”而不是善人。

由此联系到近期的瘦肉精事件。如果亲戚朋友要买他的羊肉,他会诚恳地说,实话告诉您吧,这肉不能吃,加了瘦肉精,对身体不好。亲戚朋友或许也会赞许道,你看,这人真厚道。他们不会指责他,因为他的肉卖给了陌生人。

对陌生人利益的漠视,对回报的“期望”,是一种原始的动物逻辑。从这个层面上看,瘦肉精的当事人以及赞许他的亲戚朋友,与那十八路人是一样的--至少,从逻辑上讲,从精神上讲,是一样的。

由此联系到别的“陌生观”,譬如,在陌生的地方就不注意卫生,其逻辑基本一样,这话题就长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4394-501639.html

上一篇:利比亚的一夫多妻制?
下一篇:暴君与霸权
收藏 IP: 210.44.63.*| 热度|

8 李永丹 刘洋 刘立 杨华磊 杨月琴 曾新林 zgg wyy117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5: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