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绕旗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xgwzu 道行无喜退无忧,舒卷如云得自由。

博文

华中农大最近高水平论文频发,厉害!

已有 4774 次阅读 2010-6-7 08:44 |个人分类:分享|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华中农大的生物学一级学科排名一度名列全国高校第4名(仅次于北大、清华、复旦)。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最近,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以张启发教授等为核心的几个课题组科研发展势头很猛啊!短短几个月就发了好几篇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值得庆贺!

张启发教授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遗传学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教育部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管委会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等学术刊物的编委。1993获瑞典国王Baudouin奖,1994年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9年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2003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05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杰出校友奖。


以下内容来自:http://www.ncku1897.net/post/topic.aspx?tid=2773530
 
         一、以李博、于晓为第一作者、姜道宏为通讯作者的一篇关于首次发现真菌单链DNA病毒的论文日前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网站,这一真菌病毒的发现填补了真菌病毒分类上的空白,为双生病毒的起源和进化提供了例证。文章论述了真菌DNA病毒的发现及对其基因组序列的分析研究等内容,并在文章中指出这种真菌DNA病毒与核盘菌DT-8菌株的致病力衰退有关,健康的菌株一旦被此病毒侵染便会转化为没有致病力的弱毒菌株。 “被它感染后的病原菌,就像患了感冒的人一样,活跃不起来了”, 导师姜道宏解释道。核盘菌引起的菌核病严重地威胁到我国油菜和大豆等多种作物的安全生产,由于缺乏高效的防治措施,菌核病安全控制一直是植物病理攻关的难点。因此真菌DNA病毒的发现,为菌核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途径。“此外这例病毒的发现也推翻了一些学者所持有的真菌中可能存在某种机制使得DNA病毒不能复制和增殖的说法”作者之一的李博说道。

         二、以邢永忠为第一作者、张启发为通讯作者的论文“水稻产量的遗传和分子机理”(Genetic and Molecular Bases of Rice Yield),发表在《植物生物学年鉴》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2010年卷(总第61卷)。该文结合课题组近20年对水稻产量的遗传基础解析、 QTL分析、基因克隆及分子机理的研究成果,用22页的篇幅系统地综述了国际上关于产量及其三个构成因子即穗数、穗粒数和粒重等性状在QTL定位、基因克隆和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已克隆的基因对产量,包括分蘖、穗分化与发育、颖花数和谷粒大小调控的分子作用机理。基于近年的新发现,文章对于数量性状的遗传和分子机理进行了重新阐述,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和观点,并展望了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三、以欧阳亦聃为第一作者、张启发为通讯作者的论文“植物杂种不育-水稻的故事” (Hybrid sterility in plant: stories from rice),结合课题组近二十年来在水稻籼粳杂种育性方面的研究结果,系统阐述了近年国际上水稻杂种不育研究的新进展,包括杂种不育的遗传基础,控制雌雄育性基因的定位、克隆和分子机理解析。并在这些重要进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克服水稻籼粳亚种杂种不育问题的策略以及培育籼粳亚种间杂种的前景。

         四、以寇艳君为第一作者、王石平教授为通讯作者的论文“广谱和持久-对数量抗病性状的理解”(Broad-spectrum and durability: understanding of quantitative disease resistance),则结合课题组近几年研究成果,在分子水平分析了数量抗病基因的特点以及植物和病原互作的分子基础,提出了数量抗病基因是植物广谱、持久抗性的分子基础的重要观点,讨论了利用数量抗性基因培育广谱持久抗病作物的策略。这两篇文章同时发表在《当代植物生物学观点》(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2010年第4期上。其中以欧阳亦聃为第一作者的文章图片还被选为该期的封面。

      《植物生物学年鉴》(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2008年SCI影响因子20.2)和《当代植物生物学观点》(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2008年SCI影响因子8.7)、PNAS(2008年SCI影响因子9.6)均是国际植物生物学领域最权威的评述杂志。《植物生物学年鉴》每年出版一期,邀请植物生物学领域最权威、顶尖的科学家撰写综述,回顾本学科最前沿的进展,为科学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当代植物生物学观点》每年出版6期,邀请植物学领域顶尖专家对近年来植物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具重要意义的前沿性研究成果进行精要短小的点评和报道。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206-332936.html

上一篇:灵变的海岛如何应对海平面升高
下一篇:防御素类蛋白:开花植物的性信息分子?
收藏 IP: .*| 热度|

1 唐常杰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26 16: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