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学交流团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c70 武大

博文

合作论文:如何确定各作者的学术贡献

已有 7907 次阅读 2014-5-26 13:29 |个人分类:科学交流|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科学研究, 科学交流, 合作论文, 贡献归属

作者/托德·卡朋特  编译/池呈  校订/徐淑欣

随着科学研究的协作化与复杂化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需要更为精细的学者学术贡献分配与科研工作认可办法。当研究者发表其研究成果时,一般是通过将他们的名字作为“作者”在学术论文上署名来认可其贡献。通常第一作者是首要贡献者。在一篇论文只有几个作者的情况下,这个“归功”系统足以良好运转。然而,越来越多的论文需要署名几个团队的作者,达几十人甚至上百人。那么作为一百名作者之一意味着什么呢?工作团队之外的人如何了解作者列表上的某个人做了什么,对研究成果有何贡献呢?

在引用一篇文章时,如果作者名单太长,在引文里经常把作者栏缩短至只有第一作者,其他则以“等人”略过——这样就不是按照对研究课题的贡献水平归功,而是按照字母表顺序归功。如果这样下去,随着科学合作不断增加,这些问题将会扩大。

上周(4月16日),《自然》的一篇评论特别提出论文作者署名数量激增问题。这个问题导致作者得不到与其贡献相称的应有评价(或者是得到了超过他们贡献的评价)。这样就会影响拨款资助者审查申请提议,以及大学行政人员晋升或终身教授评审时的结果。

     2012年,哈佛大学举行了一个由惠康信托基金会赞助的研讨会。会议汇集了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人、学者等不同群体,展开了一场关于科学成果贡献归属问题与归属模型的讨论。会议明确了当前学术贡献归属面临的几个挑战,包括:跨学科归属问题的差异,合著行为增加,作者身份普遍缺乏明晰性,合著行为中作者角色的模糊性,以及基于当前学术体系衡量学术成果的挑战。

本次会议的报告中提出了各种建议。当时,ORCID(开放研究者与贡献者身份)和FundRef(基金来源识别)都刚刚开始顺利运行,被视为改进科学成果贡献归属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系统的后续发展都表明,它们将会大大提高以自动化方式跟踪和评估研究人员学术成果的能力。会议报告提出进一步建议——建立一个创作者角色分类系统,并提议在下一阶段开发并测试该分类系统。

测试版分类系统的后续开发工作由一个小团队承担,团队主要成员如下:丽兹·艾伦(惠康信托基金会),艾米·布兰德(数码科技),乔·斯科特(惠康信托基金会),米加·沃特曼(麻省理工学院),玛乔里·拉瓦(存取创新)。建立测试版分类系统后,开发组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以测试他们开发的作者角色身份。这一调查结果刊登在《自然评论》里,结果显示:有230位通讯作者对调查问卷做出了回复,“82%的回答者表示,与以往的方式相比,这个更加结构化的学术成果贡献者角色分类系统在准确性方面表现良好,受访者中有37%的人选择‘至少和以往一样’,45%的人选择‘更好’。”

当然还需要在这个作者角色分类系统上下更多功夫,因为一个小调查无法完全捕捉到学术交流的多样性需求。我们确实需要开发一个系统,改良学术成果贡献归属,以更好地满足更多学术界人士的需求。还需要考虑的是,出版商和编辑如何将这个新的分类系统纳入现行的出版工作流程中。最后,还有一个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即在提交过程中由谁来分配贡献者角色。

科研管理信息联盟推进标准(CASRAI)和美国国家信息标准协会(NISO)正在考虑共同合作来进一步开发这个分类系统及其业务流程。后续工作需要与出版商、行政人员、资助机构和更多的研究人员更为深入的接触与互动。由惠康信托基金会赞助的关于学术成果贡献者角色的第二次研讨会计划于2014年第三季度召开;但详情尚未公布。

科学研究日益复杂,对不同的学术成果贡献者在科研过程中扮演的角色给予明确定位变得非常重要。每一个贡献者都应被合适地归功,并且得到与其贡献水平和贡献类型相应的认可。在学术环境中作为一个作者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考虑与重新定义,这也将使学术界受益。我们面临的挑战是需要创建一个并不过于复杂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带来的益处,将会远超实施它需付出的努力。

附表:


(原文链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21339&do=blog&id=79185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1339-797778.html

上一篇:数据侦探:调查哪些数据测量了,哪些没有
下一篇:面对盗版,出版商是防御还是进攻?
收藏 IP: 202.114.66.*| 热度|

2 曹聪 郭楠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1 0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