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学交流团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c70 武大

博文

规模化内容——第三次浪潮

已有 3546 次阅读 2021-7-15 14:36 |个人分类:STM出版|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引用本文请注明出处

作者:Judy Luther      译者:贺琳      校译:罗婷

来源: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21/05/20/content-at-scale-the-third-wave/

 

长久以来我都认为出版业从印刷到网络的转型是互联网所创造的机会的自然产物,这些变化推动了产业的增长与整合,这不仅发生在出版业——这是Cory Doctorow在今年的NISO(National Information Standards Organization,美国国家信息标准组织)Plus大会上所指出的事实。他列举了一系列由少数公司主导的行业,这些公司赚取了行业的大部分收入。

回望过去20年,技术与经济的结合似乎带来了几次产业重塑的浪潮,20年前基本的产业组成(如图书供应商和订购代理)今天几乎不复存在。展望未来,下一次浪潮则是使用分析工具和AI(人工智能)来完成向开放内容的转换。规模化经营将降低出版的成本,也为新产品的开发赋能,本文分享了关于规模化经营在推动整合上的作用以及未来发展中对规模的需求的一些看法。

 

第一次浪潮——2000年代——数字化和联盟

互联网凭借“一次发布-多次浏览”彻底改变了出版业。只有最大的出版商可以开发自己的系统,供应商则搭建平台为中型企业服务。于小出版商而言,诸如EBSCO、ProQuest这样的聚合平台使它们得以进行数字发行。

大宗交易(the Big Deal)使出版商能够将内容打包向图书馆出售。为了应对销售中采用新技术和方法的需求,大型出版商大量收购小型、中型出版商,旨在借此达到将内容迁至线上的必要规模。

第二次浪潮——2010年代——工作流程和开放存取

到了第2个十年,许多学会和出版商都依赖供应商的软件来支持编辑工作流、托管内容。随着时间推移,工作流程软件市场业已成熟,增长机会有限。鉴于此,威立(Wiley)收购了Atypon,爱思唯尔(Elsevier)收购了Aries,MPS公司收购了HighWire出版社。开放存取于2013年受英国/欧盟/美国授权得以推动。5年后,S计划(Plan S)联合各资助者,一致要求从OA论文转向OA期刊。这一变动驱使更多的学会与能够处理转换协议的大型出版商合作,以平衡图书馆联盟的预算、支持OA。为适应这种转变,大型出版商的稳固性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次浪潮——2020年代——AI和开放内容

10年里,我们将会看到,在商业出版商自上而下进一步倡导OA与学界自下而上为支持开放科学而努力之间,开放研究内容将到达一个转折点。更多的内容将可以免费获取,更多的内容也将会整合到同一平台以支持大规模的分析。经济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从单元层面获取内容价值转向部署工具以从大体量内容中获得洞见。


当下的AI倡议

2021年STM春季会议创新日(STM Spring Conference Innovations Day)的闭幕环节由爱思唯尔的数据和分析(Data & Analytics)全球商务总监Jabe Wilson主持,他还简要介绍了一款为简化现有业务和研发新产品而开发的新工具。

  •     期刊选择 美国化学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审稿环节纳入AI辅助的期刊推荐功能,降低了拒稿率,提高了作者满意度。

  • 语句检查 — Writefull,辛迪维出版公司(Hindawi

        论文提交环节,基于AI的工具能够提供语句检查,作者接受了其中87%的建议。此举减少了评审次数,论文接受的时长也缩短了(20天)。

  • 审稿人选择美国光学学会(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使用AI工具对投稿的论文和已发表的论文进行剖析,以帮助识别可能被编辑遗漏的审稿人。

  • 论文注释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

         使用工具辨别实体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文章注释和知识图谱的构建。

  • 再利用药物爱思唯尔

         基于机器学习所构建的神经网络的AI预测工具被用于再利用药物,以治疗某种特定疾病。

以上的每种情况都需要投资与专业知识的规模化,从而达到预期结果。


挑战与机遇

全球研究环境向开放的过渡要求我们降低出版的成本。高额的生产成本和定制系统正在让位于能够提高效益的标准化模式。目前的趋势正在推动学术出版朝两个方向发展,即小而简单的模式 vs 大而结构化的模式。我们该何去何从?

在今年的PIDapalooza(持久标识符开放节日,The Open Festival of Persistent Identifiers)期间,芬兰和澳大利亚的持久标识符图谱(PID-graphs)的发展表明结构和分析对于解决有关研究成果以及各项目间关系的问题是必要的。内容的体量只会增加,这为获取期望的洞见提供了必要的规模。

在去年Crossref成立20周年之际,Ed Pentz在一篇博文中指出,DOI(国际数字对象标识符)解析到2010年增长至每年4.7亿,到2020年则接近每月4.7亿。虽然这主要是用于包括回溯文件在内的期刊论文,它仍然反映出了全球环境下研究内容的扩张。与这种增长相伴而来的是对速度的需求和以新的方式使用技术的机会。

我常将下面这句话视为一个参照点与提醒——我们生活在一个新发现和发展快速出现的时代。有些时候,这对于我们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你可能会觉得当下的技术颠覆和变化的速度是如此地令人晕眩以至于它不可能变得更激烈。然而真正科学的事实是,在你的余生中,现在的变化速度绝对是最慢的。系好安全带,这将是一趟迷人的旅程。”

Pat Gelsinger(英特尔CEO),领英(LinkedIn),20179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1339-1295570.html

上一篇:S计划强势来袭,推倒期刊付费墙的工作今年正式开始
下一篇:后疫情时代的学术交流:开放、高效
收藏 IP: 36.161.17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