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学交流团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sc70 武大

博文

亲爱的读者,你在阅读吗?

已有 3016 次阅读 2019-1-31 16:56 |个人分类:科学交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阅读模式

引用本文请注明出处

作者:KARIN WULF;译者:宁莎莎;校译:陈铭

来源:https://scholarlykitchen.sspnet.org/2018/10/23/dear-reader-are-you-reading/

您现在是以第一语言阅读这篇博客文章吗?您打印这篇文章来看了吗?最有可能的是,您正在通过移动屏幕上阅读。当您认识到字母的形状以及每个单词的前几个字母时,您的大脑将自动填补其余部分。这在阅读完整的句子时同样适用。如果您正在通过屏幕阅读,您可能会用到一个阅读模式(可能是Z模式或F模式),它将指导您确定第一组信息的优先级,通过扫描正文部分来确定重要词群,并捕捉语境和一些细节,然后一直阅读到文末。

玛丽安娜·沃尔夫(MaryAnne Wolf)的新书《回家吧,阅读者—数字化时代的阅读脑》(Reader Come Home:  The Reading Brain in a Digital World 2018)在10年后回归,来描绘一幅认知图景,该图景在她早期的书 《普鲁斯特与乌贼:阅读脑中的科学与故事》(Proust and the Squid:  The Story and Science of the Reading Brain 2008)中初步成型 。就像分别于2008年发表《总是在线:网络与移动世界的语言》(Always On:  Language in an Online and Mobile World),以及在2015年发表《屏幕上的文字:数字化世界中阅读的命运》(Words on Screen:  The Fate of Reading in a Digital World)的内奥米·巴伦(Naomi Baron)一样,Wolf首先是一名文学学者,然后被行动中的语言研究所吸引。于Baron而言,这依靠符号学博士学位Wolf而言,这依靠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他们有着不同的学科观点和基础,虽然他们在跨学科研究路径中也都表现出色,但面临的挑战和拥有的激情却都是为了阅读。什么是阅读,阅读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这些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科学问题,因为阅读本身是一种高度政治化和浪漫化的活动。凯茜·戴维森(Cathy Davidson)是另一位现在从事教育和技术工作的文学学者她于1986年发表了 《革命与话语:美国小说的兴起》(Revolution and the Word:  The Rise of the Novel in America  ),文中勾勒出早期美国精英们对小说的多样性和可获得性的焦虑(甚至是敌意),以及他们可能会在读者,特别是女性中植入什么样的可怕想法。一直从事文学研究的哈佛大学学者利亚·普莱斯(Leah Price)即将出版《超额预定:阅读战争前线的派遣》(Overbooked: Dispatches from the Front Lines of the Reading Wars)一书,他认为,更易获得的印刷品正以其独特的能力来培养和完善读者自身甚至是国家,对这些印刷品的接受其实是维多利亚时代的产物。

换句话说,数字革命可能是出于对新交流模式焦虑的另一个结果?例如,与小说相关的焦虑以及它们产生的文化退化会布满书籍。实际上,它已经遍布于学术分析中。但WolfBaron似乎还有其他事情要做,即对于当大脑遇到这种基本的人文努力:读写能力时会产生什么情况的科学研究。

 Reader Come Home一书中,沃尔夫希望了解我们的大脑如何适应新型阅读,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这本书结合了神经科学与教育研究,以及对文学和文学阅读的反思。Wolf书的9个章节都有写给读者的信。第一个是关于数字信息爆炸对大脑在阅读时提出的新要求,接着就是对阅读的神经科学以及适应数字文本的神经可塑性的重要性的进一步研究。她用了好几章的篇幅来讨论当前应该如何教孩子们掌握读写能力,她分别权衡了印刷和数字化的好处,建议发展一个“两用的大脑”,能够在两种方式中同时工作。最后,她担心在21世纪体现的极为明显的分散的注意力的浅显的信息阅读方式会增加社会和政治成本。

人类的大脑不是为阅读而设计的,这是一种相对较晚的进化,它利用了视觉和语言等核心功能。(同样,眼睛也不是为阅读而设计的,我的视力由于大量阅读而变得越来越弱,这个事实提醒了我。)神经可塑性允许这种“未经基因规划的活动”,这已经够令人难以置信的了;阅读回路的多样性是通过可塑性、新的细胞活性、特异性和网络实现的。阅读包括来自2个半球的输入,每个半球有四个脑叶......以及大脑的所有5个层次。通过马戏团的隐喻,Wolf阐明了阅读所需要的大脑功能,在视觉、语言和认知的多个领域同时进行着激烈而复杂的活动:马戏团聚光灯就是对阅读过程中每一个部分的关注,例如帮助我们从一个任务中脱离出来,转移到另一个任务上,然后专注于新的任务。在阅读大脑中,许多事情都在呈之字形变化,前向和后向反馈互动,就像线性发生一样。

虽然她在神经科学上花了相当多的时间,而且相当有趣,但是沃尔夫的研究核心并不在于大脑本身,而是在大脑与心灵和灵魂之间的连接上。她关于深度阅读的第3封“信”,是引发人们对数字世界动荡担忧的关键所在。“深度阅读”超越了简单的附加运动,在这个运动中,[马戏团]中描述的所有感知活动和语言活动现在连续出现二十个(或更多)单词。从“感知到理解”是唤起和分析性的。我们感觉,我们思考,我们理解。然后我们提问,再重新理解。Wolf (以及她提到的许多人文主义思想的拥护者)将人性最深层次、最具同情心的,用以理解其他人以及其他观点的行为与非凡的阅读行为联系起来。

"我认为,从本质上来说,阅读是在孤独中被影响的伟大的交流奇迹......我们真切地感觉到,我们的智慧始于作者停止的地方。"

作为一名优秀的文学家,沃尔夫喜欢阅读塑造了她自己思想的作品,她认为这些作品拓展了

她的思想,丰富了她的经历。她怀念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早期小说中复杂句子结构的重要性,

她引用了乔治·艾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一段迂回绕口的话,以Causubon先生的话作为一个例子。关于我们目前漫不经心的语言风格,没有什么比下面这段话更令人沮丧的了。

"对于散文作家来说:成功在于口头表达的愉悦,这往往来自于灵感的闪现,但通常需要耐心

地寻找词语,寻找每一个词都是不可改变的句子,它最有效地结合了声音和概念...简洁、

集中和令人难忘。"

Wolf举了一个充满激情的例子来说明纸上墨水的价值,尽管这方面的科学依据并不十分明确,但它确实表明,数字阅读是一种不同的阅读方式。这就是BaronWords on Screen一书中的意思。书籍是对象,它们的物质性可能是它们作为信息技术成功的关键部分。触觉在阅读的多感官体验中所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不亚于我们在拿着一本书或翻阅一页纸时凭直觉感知到的重要性,甚至是当我们标记它的时候。书籍历史学者们很早就意识到我们在印刷物上做标记的方式可以作为文化和历史的指示器。戴维森对小说具有的力量的分析,部分是基于声称拥有小说的签名和表明与小说文本相关联的注脚。正如Wolf引用安德鲁·派普(Andrew Pipe)的《书就在那里:电子时代的阅读》(Book Was There:  Reading in Electronic Times)一书中指出的那样,印刷品阅读的感官维度为信息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冗余——词汇的一种几何形状——这有助于我们对所阅读内容的整体理解。

研究人员对于数字阅读的不同之处尚不太明确,尽管受访者普遍认为他们觉得在屏幕上阅读比在纸上阅读更快、更不仔细。关于数字文本是否降低理解能力的研究一直存在争议,有些研究没有表现出差异,有些研究则表现出明显的差异。Baron最近也提出一个关于数字和印刷在学生的喜好和表现方面的更广泛的研究已经开始。一个显著发现是,80%的学生在成本相近的情况下更喜欢印刷品,92%的学生认为印刷品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但是考虑到价格和便携性,数字化也有明显的优势。最重要的可能是读者对这些不同技术的期望。学生们似乎希望花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参与印刷品的阅读,也许他们是这样的。然而他们和我们都完全理解我们的数字世界所鼓励的细微注意广度。而学者所说的“持续部分注意”,就是在持续的刺激和试图在没有下一个层次的全面理解和分析过程的情况下消化信息的结果。

对于学术交流而言,这些都不是小问题。学术性电子书的命运(在另一篇文章中,我试图获取它,但遭遇了重重困难,更不用说"阅读"出现在屏幕上的乱七八糟的文字碎片,它们通过各种供应商平台反复出现),以及我们有意识地设计它的方式——不是让它被阅读,而是让它被搜索,被删除,这些都表明,我们已经对希望数字化传递什么有了一个概念。Jstor 项目旨在应对许多这样的挑战(如果不是出于对乔治·艾略特长篇文章的热爱的话)。最主要的结论似乎是,印刷和数字将各有一席之地,我们将添加新的技术(数字),而不是去除旧(印刷)。

然而,资源方面的影响和投资决策一直在进行,其中大部分都在强调数字化转型。将长表格

数字化意味着创建小的、可搜索的部分来提取信息/数据,而不是为了便于阅读。甚至不是为了鼓励阅读。我从各种领域的学术交流专家那里听到很多,价值观是实践的必要条件。Wolf认为我们应该重视阅读,因为这样做我们才能重视批判性的参与。对于这点,我表示十分认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1339-1160129.html

上一篇:人工智能(AI)同行评审
下一篇:开放存取,学术自由和强制力之谱
收藏 IP: 59.49.137.*| 热度|

1 罗汉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2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