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EISA.图书导读】跟着EISAer初探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本质

已有 2237 次阅读 2021-12-16 14:48 |个人分类:企业智能研究联盟|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跟着EISAer初探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

   注:EISAer是指企业智能联盟(Enterprise Intelligence Study Alience)的小伙伴,企业智能联盟是最初是在2013年11月25日和来自北京某科技企业的两位BPM(业务流程管理)顾问以及我在学校第一次校企合作项目的负责人4人联合发起的虚拟学习组织,后来吸收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企业创始人、管理顾问、在校大学生等EISA小伙伴,大家一起就“探索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之道,持续改善企业智能”这一共同目标,尝试在实战中学习、交流,探索一条校企联合培养信管专业人才道路。

【温故知新】   

    跟初学者聊“供应链管理的本质”这一话题是否合宜?其实现在我并不知道答案,所以想把这个话题抛出来,听一听对这一话题同样抱有好奇的陌生的学者声音。首先,我先抛砖引玉,聊一聊自己作为一位典型的“好奇宝贝”看到这一话题的真实感受。

    我是今日早茶自习课时在刘宝红著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第3版中发现这个话题的。翻开书就看到了下面这一段话,立马激活了我内心小孩的好奇~

 1.原文摘录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协作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是协作。那为什么企业与企业、职能与职能、员工与员工之间不协作?怎样才能够促进协作?

    每家企业的供应商都有一大堆,但为什么一直都在找新供应商?为什么老供应商做不到,新供应商就能;而新的供应商一旦成了老供应商,就又做不到了?

    为什么表面上采购在花企业大部分的钱,实际上在负责供应链的大部分增值活动,而且决定了企业能否轻资产?

2.发现问题

    看完上面这一段摘录,是否也激起你内心的好奇?当我看完这段之后,内心小孩一下子就蹦出来了,也开始跟着提问: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是期望实现“整体最优,实现1+1>>2”? 

    还是期望实现“智能协同”,或者“人机智能协同”?

    或者“人机智能协同降本增效,确保可持续发展”?

3.思维导图

    有了好奇之后,脑袋里又浮现出之前画的那张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一览表

框架命名说明思考
主题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为什么不是供应链+管理?
主分支1供应=需求+客户+时空时空差异客观存在吗,是否是引发客户需求的源泉?或者激活客户需求的诱因?
主分支1.1需求马斯洛需求五层次:自我实现、尊重、归属、安全、生理拓展阅读马斯洛专著
主分支1.2客户用户、支付能力客户和用户有区别吗?客户为什么会买单?他到底为什么支付,能否使其心甘情愿的可持续购买?
主分支1.3时空=时间+空间拓展阅读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信息不对称理论
主分支2=局部+整体点、线、网
主分支2.1局部接口节点、功能、关系
主分支2.2整体网络拓展阅读图论、组合数学、拓扑学
主分支3管理目标+对象+内容+方法管理目的还是管理目标?
主分支3.1目标整体更优没有最优,只有更优
主分支3.2对象战略、流程、技术拓展阅读哈默、希尔、今井正明专著
主分支3.3内容人的需求、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还是四流,为什么?
主分支3.4方法系统工程方法、信息科学方法、可拓创新方法拓展阅读钱学森、钟义信、蔡文专著


【阅读指导】

1.作者是谁?

  这本书是我通过微信公众号搜寻到的,买来之后一直没有空仔细阅读,昨日刚好一位企业采购主管咨询,今晨带着她提出的问题打开这本书发现:刘宝红,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获得项目管理硕士学位;后赴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商学院学习,获供应链管理MBA学位。在留学期间,在美国高级采购研究中心(CAPS Research)做辅助研究,广泛接触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的最佳实践。他通过了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的注册采购经理认证(C.P.M.),通过了美国运营管理协会(AIPCS)的生产与库存管理认证(CPIM),接受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摩托罗拉和霍利韦尔的六西格玛培训,是六西格玛黑带。西斯国际执行总监。2000开始在美国学习和实践供应链管理,先在半导体设备制造行业,从事供应商开发和管理,在全球采购产品、服务和技术;后转入供应链计划领域,支持一高科技公司每年13亿美元的服务备件业务。从2004年致力于介绍、宣传供应链管理,帮助本土企业制定供应链转型战略、完善供应链管理、培养中高层管理人员。与海尔、华为等有多年合作,并为通用电气、诺基亚.西门子、阿克苏诺贝尔、林德、日立、喜利得、OPPO、vivo、华为终端等几十家海内外企业提供内训服务。先旅居美国,频繁往返于中美之间,帮助本土企业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

2.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第3版更加聚焦“为什么”,以便更好地回答“怎么办”的问题。他认为写这本书的时候与三五年前相比,所面临的问题没有什么本质不同。聚焦供应链管理,困扰我们的仍旧是:1.成本做不低,速度做不快;2.客户要的我们没有,我们有的客户不要。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刘宝红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一遍又一遍地尝试老方法,希望出现新结果。他认为,老方法只能产生老结果。而真正的解决方案在于——改变方法论,在方法论上力求有所突破,不能光“更努力”,而是要“不一样”。刘宝红期望这条主线能始终贯穿全书,从不同角度审视一些司空见惯的问题,真正理解“为什么”,以便更好地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最终通过改变能力来改变行动,最终改变结果。

   刘宝华在前言中首先坦言了“我想写本什么样的书”这本书源于自己在2005年开始写的“供应链管理专栏”供应链管理专栏 (scm-blog.com)在14年中他先后写了600多篇文章,长短不一,讲的都是供应链实践中的事情。后来他想把其中一些文章深化、润色,构建成一本结构严谨的书,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后,还是觉得维持较松散的结构更好。一方面,这些文章最初本就是独立成篇的,强行打散重组,反倒牵强失真。另一方面,实践本身就是一个有一个节点链接而成,短小精悍的小文更适合没有大块时间的职业人阅读。2012年,该书的第1版面世,收到读者好评,一鸣惊人的成为了供应链管理领域的畅销书。但刘宝红自己清楚,第1版有一个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大多案例都来自北美,虽说大道相通,但还需要在中国情景下进行验证才更接地气。于是三年后,该书第2版面世,加入了很多本土案例,结构上也更成熟,继续领跑畅销榜,很多人通过这本书找到了他的微信和电话,并联系上了他,特别是那些初次进入供应链管理领域的读者。

    第3版是刘红宝花了三四年的时间,服务了成百家企业,推出了200多次培训,广泛接触了各行各业,对企业的普遍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意识到企业必经之路上的必然选择后的作品。他发现,很多现实看似很不合理的企业行为,其实质都是基于企业现有能力的理性选择,如果对现有结果不满意,就一定要尝试改变行为,即自身能力。想要改变自己,首先需要系统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究表象背后更深层次的诱因,先理解企业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也是写第3版的初衷——更加聚焦“为什么”,更好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3.该书主要受众是谁?

  期望能够联合实践的学者,帮助更多学者转型为实践者。

4.主要内容

  推荐序 这是一本干活儿的人写的书

  前言   我想写本什么样的书

  作者简介

  第一篇 供应链的全局观:共包含长短不一的15个小章:供应链管理与盲人摸象;从美国三大协会说供应链管理的演变;供应链的根本是协作,那为什么不协作;集成供应链:为什么集成不起来;产品是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供应链战略:合适的产品配合适的供应链;供应链设计:产品、信息和资金流的优化;复杂度是供应链的大敌:从汽车和飞机谈起;控制复杂度、提高供应链的规模效益;供应链:大并不是伟大;控制牛鞭效应,降低供应链的波动;专注供应链库存,遏制“打不死的妖怪”;跨越供应链降本三台阶,把成本降下来;美国汽车供应链:最后一块银圆的游戏;从通用汽车说“猎人模式”与“牧人模式”。

  第二篇 管好供应商,才能管好供应链:共包含17个小章:为什么要管理供应商;多权分立,供应商成了“公共草地”;有订单处理流程,没有供应商的选择和管理流程;一直在找新供应商,没有供应商的“口子”收不起来;供应商选择与管理:组织、流程和系统;供应商分类:区别对待,重点管理;供应商评估:历史绩效与质量、生产和物料管理体系;供应商选择:与关键供应商建立长期关系;供应商绩效管理:维持绩效,更上一层楼;为什么按时交货率是70%;价格值多少钱?供应商集成:供应商管理的最高层次;企业打了,供应商要重选择、重管理、轻淘汰;淘汰不是供应商管理;供应商整合:要靠解决问题,不能靠光靠制定政策;关键下级供应商:本田和苹果为例;客户指定的供应商:不是不服管,而是不愿管。

  第三篇 从“小采购”到“大采购”,影响总成本。一共包含15个小章:在美国,采购曾经是一个人在公司的最后一站;采购管理发展的五个阶段;采购在小批量行业的崛起;“小采购”和“大采购”有何不同;“大采购”做什么;“大采购”:管理需求,影响需求;“大采购”:怎样管理需求预测;人才先行做“大采购”;释放资源做“大采购”;“大采购”得克服得几个组织问题;集中采购:为什么集中不起来;集中采购的雷区;集中采购:解决谁的问题;年度降价:师出有名;讨价还价不是谈判的全部。

  后记 要么成为领袖,要么成为专家

【重难点解析】

  1.这么多内容怎么学?

  个人建议,找个企业在研究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中按需提取内容,同时做好学习和应用记录。

  2.如何验证这些本书的价值?

  这么厚一本书,很多人会望而生畏,到底是否值得花钱买,花时间学习,学了之后改如何应用...不要想太多,因为很多困难其实并没有发生,只是你把它想出来,并把自己吓坏了。没有谁要求你把整本书一字一句看清楚,背下来(应试教育后遗症),只需要你按需去搜寻作者的观点,并结合现实世界你能发现的具体问题,去具体分析,去学习应用。没有人能够告诉你标准答案,如果你愿意,可以尝试在学习应用中去发现,但需要一些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尽信书不如无书,保持自主观察和思考,保持好奇和交流很重要。

 【思考与练习】

  1.问题在哪里,如何去发现?

  2.到哪里去寻找志同道合的学习小伙伴?

  本次早茶自习课日志记录到此为止,欢迎对上述话题有兴趣的小伙伴,一起学习和交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0919-1316825.html

上一篇:【EISA.标准导读】GB/T 39258-2020 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采购控制
下一篇:为什么总有人不屑论资排辈,不按套路出牌?
收藏 IP: 183.220.78.*| 热度|

2 李宏翰 赵凤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