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时空的对话
——听许宏讲最早的中国
周末,漫步在位于成都SM广场三楼的轩客会,在历史书籍区域发现了一本名为《最早的中国》的书。
最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封面大大的“中国”两个字下面还有一些小字,初看以为是三星堆文明的崛起,仔细一看,原来书名是《最早的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崛起》。
二里头?完全没有印象。为什么最早的中国这个话题要从二里头文明讲起呢?
因为无知,所以更好奇。
翻开引子,作者提了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知道“中国”是怎么来的吗?中国是怎么来的?脑袋里立马冒出的是关于伏羲女娲的传说。
但那只是传说,如果要准确回答,真的有点雾里看花。那这本书想给我们讲的最早中国是指什么呢?
翻开作者简介,原来作者是一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主要研究中国早期城市、早期国家和早期文明,出版过《何以中国》《大都无城》和《东亚青铜潮》等作品。
那这本书要给我们介绍的二里头,难道是中国的发源地?仔细再读,原来是作者期望通过这本小书,从考古人角度通过“地书”的解读,向读者讲述关于“中国”诞生的故事。
二里头,一个地处中原腹地洛阳平原的普通村庄的名字,在绿油油的麦田下,隐藏着3000多年前华夏族群一段辉煌历史,产生了最早的“中国”。
继续翻开目录,发现这本书的内容及其丰富:首先引子部分提出了一个看似很简单,但实际难以回答的问题——知道“中国”是怎么来的吗?有了问题,接下来就该解题了。
1. 解题——“中国”的由来。主要介绍了“中国”的概念及其流变,先看文献,在通过西周金文把最早的“中国”指向洛阳盆地。
2. 开创纪元——由“多元邦国”到“一体王朝”。这个部分提到了文明时代的三大台阶:邦国、王国与帝国,提出“中国”诞生于二里头时代。
3. 全球视野——中国文明兴起的世界背景。转换视角,重点从全球文明史来回看中国文明。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为什么早期中国的纪年不确切?
4.寻梦之旅——从故纸堆到考古现场。重点回顾现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和考古研究史。
5.地灵中原——“第一王都”的诞生背景。重点介绍了农业的起源。
6.王都气派——城市规划的先端。重点介绍前所未有的城市规划。
7.建中立极——宫廷礼仪的形成。中国最早的“紫禁城”和“想”出来的宫城。
8.国之大事——祭祀与战争。这个章节内容很丰富,讲到了陶、铜、玉,还讲到了占卜、军事。
9.都邑社会——人口构成与层级。讲述了中国早期城市的形成。
10.文明气象——精神世界管窥。到底什么是文明,为什么有的文明没落或消失了,如何传承文明?
12.巧夺天工——官营手工业的高度。发现中国古代高科技。
13.城市民生——经济生活举隅。从吃什么开始聊城市生活。
14.海纳百川——对外交流的兴趣。揭示多元文化形成的奥秘。
15.强势辐射——“中国”世界的雏形。展示“中国”最早的模样。
最后的问题:何以“中国”
接下来打开第一章,回到引子提出的问题——中国到底是怎么来的?
作者认为,要讲清楚最早的“中国”是怎么来的,先要梳理一下“中国”一词的来龙去脉。紧接着,作者介绍了在古代中国,“国”字的含义是“城”或“邦”。从字形上看,一个邦国都是以都城为中心而与四域的农村结合在一起,它又是以都城的存在为标志。“中国”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作者强调,“中国”一词出现后,尽在中国古代就衍生出了多种含义,如果王国都城及及京畿(ji)地区、中原地区、国内或内地、诸夏族居地乃至华夏国家等。“中国”成为具有近代国家概念的正式名称,始于“中华民国”,是它的简称,英文为China;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1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