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椅子的缘分
儿时记忆中有三种椅子印象特别深刻,第一种是父亲喜欢坐的藤椅,第二种是放在茶几两旁的折叠椅,这两把折叠椅由木头和金属构成,是父亲退伍时,和那几口大箱子一起带回来的,听父亲说这些物件都是上好的木材。而我对它们的第一印象只有一个,也是它们的共同特点,很沉。相对于那几口大木箱而言,这两把折叠椅算是轻巧的了,可能坐的时间久了,金黄色坐面慢慢泛起了油亮的光泽,颜色很是漂亮,虽然相对大箱子而言更轻巧,但对于小孩而言,依然有点沉,折叠起来依然困难,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被折叠机关夹手,因为被夹过手,所以印象特别深刻。第三种就是外婆家门外河边联排的老茶馆里常见的太师椅,一种竹子做的躺椅,有的坐在上面可以摇来摇去,有的还可以折叠,有的时候小孩子跟着老人去茶馆玩,有淘气的会去玩折叠机关,很容易被夹得嗷嗷叫。不过很快家里就来了一些新伙伴,收音机、电唱机,电视、录像机、电话、洗衣机等陆续进入家里,椅子也慢慢被沙发所代替。
对椅子重新产生兴趣是在去年,第一次讲授《TRIZ创新方法》,总想找一些有趣又经得起反复琢磨的案例,于是一开始便野心勃勃的想自己写案例,但是很遗憾,刚写了一半就卡住了。于是又返回来老老实实的又循着国际TRIZ协会一级认证培训教材上已有的案例讲,心想吃透了书上的案例再开发新案例可能会事半功倍吧。但是很遗憾,书上的案例要么很简单,要么很生僻,特别是其中的椅子功能模型分析案例,看了一遍,觉得太简单了,于是又开始蠢蠢欲动的琢磨着加点料,这一加料,就又把自己卡住了。于是,慢慢的就和椅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先让我对椅子刮目相看的是一把宫崎椅子,首先是它的造型,很简洁明快。其次是它上千块的价格,着实让人吃惊。为什么宫崎椅子这么贵呢,贵在材料、造型还是工艺?对比了一下国内相似椅子的制作过程,发现制作工艺的确有差异。但在记忆中,一直觉得木工是中国引以为豪的技艺,为什么现在……。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容不得仔细琢磨,刚了解到椅子并非是我国原产之物,可能最初诞生于埃及的历史背景,就带着疑问匆匆结束了课程。
今年是第二次讲TRIZ创新课,和第一次不同的是,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线下课变成了线上课,总结第一次授课的经验和教训。我提前建议学生上MOOC,先学方法,了解TRIZ创新常用工具。然后再SPOC,以TRIZ创新方法应用流程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去引用MOOC中所学到的方法和工具。最后再以学生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做创新项目,模拟参加全国创新方法应用大赛。实践发现,这种基于网络的MOOC+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看似不错,但是前提是主讲教师要有非常强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不仅如此,在SPOC阶段的案例选择也很关键,最好是先给一个大框,然后选择其中一个点讲透。所谓讲透,就是一定要把整个案例生成的全过程讲解清楚。比如怎么发现的问题,又是如何识别并解决问题的,最终又产生了什么新问题。这是一个难点,讲案例不难,但把一个案例讲透不容易,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想不通过实践,仅仅通过网络资源就把一个案例琢磨透,真的挺难。但难并不代表不可能,抱着这样的信念,依然匆匆的结束了线上课之后,又不由自主的琢磨起了教材里那个看似最简单的椅子的案例。
在孙永伟和谢尔盖.伊克万科编著的《TRIZ: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1》一书中,把椅子分成椅子的腿、坐垫和靠背三个部分。在做组件分析时,又引入了人和地面这两个超系统组件。通过椅子工程系统相互作用分析,得出坐垫的基本功能是支撑人,辅助功能是支撑靠背;靠背的基本功能是支撑人;椅子腿的基本功能是有害的,容易划伤地面;而地面的基本功能是支撑人,辅助功能是支撑椅子腿;整个椅子工程系统的目标就是支撑人。既然创造椅子的目标是支撑人,那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现有的椅子产品是否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目标?
为了能够讲透椅子这个案例,首先有必要先理解TRIZ,案例分析法,产品,专利等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其次,最好选择一个学习者现实世界可接触的、可以长期、系统、全面深入观察的具体产品。再者,一定要了解这个产品的前生今世,最好能倾听生产者的声音,有条件的建议尽可能了解该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价值链,甚至供应链。最后,倾听使用者的声音,有条件的最好长期体验该产品,以便接触更多的使用者,提取其共同需求做标准化解决方案,提取其特殊需求做定制化解决方案。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