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DIO:工程教育领域的再造
2010年,学校给每一位老师发了一本由Edvard F. Crawley等著,顾佩华等翻译的《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和方法》的书,里面介绍了什么是CDIO,我国为什么要引进CDIO,以及具体可以怎么做。从这一本书中,我了解到CDIO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共同创立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的缩写。其改革的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在实际系统和产品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背景环境下强调工程基础的工程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理解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
那时我还在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教研室主讲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虽然当时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但是依然感觉不够踏实,有点空洞。因为这些理论都来自于发达国家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践智慧的结晶,在面对诸如是否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具体该如何在中国落地?等问题时,由于大多年青教师缺乏MIS建设的实践经历,所以上起课来总觉得底气不足。而这时CDIO模式的引入无疑给我们的教改带来了一线曙光。但同样的问题是:CDIO和管理信息系统一样,也是诞生于发达国家,是否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具体该怎么落地?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的。
带着问题,2010年年底,我旁听了物流专业的物流专业认知实习课的学生报告(我当时主讲这个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想先大体了解物流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然后再摸着石头过河。之后,便尝试和物流专业认知实习课的主讲教师一道开始探索信管专业类课程的CDIO改革之道,即如何在一个现实的、基于团队的环境下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物流信息系统。基于双方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我们选择了物流信息化方向作为的CDIO改革试点,并紧锣密鼓地启动了第一个校企合作项目,对海底捞北京物流基地的仓储信息化的现状进行调研。从此,一个读了四年计算机师范,两年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教了十年计算机、信管类课程、学生评教连续三年以上优秀,而且参与过部级、国家级纵向课题研究的专业教师,就这样愣头愣脑踏上了校企合作联合教学和科研的漫长而陌生的旅程。
第一个校企合作项目结束后,我对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的建设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企业信息系统建设实践观察的兴趣变得越发强烈了。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人才的需求,以及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规律,2011年年底,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参加了四川大学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想在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面补充一些理论知识。遗憾的是,虽然顺利通过初试。但中途却接到了川大绵阳点的调剂邮件,由于当时孩子尚小,不适宜远途学习,只能放弃调剂,继续选择在职进修、理论联系实践的在校企合作项目实践中“做中学”。
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了解企业是如何诞生和发展。2012年,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开始创业,半年之后,当企业慢慢步入“正轨”,我渐渐发现:这次创业成功的秘诀竟然很大程度的是源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优汰劣胜。当我亲眼目睹团队的建立和分裂,真假专家的角逐和厮杀之后,突然很害怕自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名利吞噬,而忘了来时的路。趁着头脑还算清醒,果断并及时的出让了自己的股份。带着在创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退出了名利诱惑巨大的主流商业正轨,开始选择离家最近的电子科技大学继续研修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并于2013年年底,联合几个企业有识之士,共同发起企业智能研究联盟(EISA)行动。接下来又会经历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或者奇妙风景?呵呵,未完待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