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son--20110308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t52dj Discovery ou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博文

国足认证、强队保证

已有 3696 次阅读 2014-6-21 17:58 |个人分类:体坛风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国足, 商业, 世界杯, 黑马

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硝烟弥漫。虽然有让人跌破眼镜的那一刻——西班牙爆冷以0:2完败于智利,但是直到今天凌晨,那一匹真正意义上的黑马,才从死亡之组腾空而起。凡是看球的人,应该清楚我指的是哪一匹黑马?黑马的黑,不仅仅在于成色,而在于其直接和间接杀伤力。1:0,这正是意大利足球所推崇的极致理念。可这一回,他们却败在自己成功的法宝之下;哥斯达黎加兵不血刃,恰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比赛结束的那一刻,我想说普兰德利你真是“No Zuo No Die”,将自己推向绝境——最后一轮与乌拉圭竞争出线名额(当然,只要打平即可出线,毕竟他们净胜球比乌拉圭多1个);可你自作孽,却不要间接杀死三狮军团啊?小组赛最后一轮,不管意大利和乌拉圭战成啥样,即使英格兰力拼哥斯达黎加而获得胜利,也无法于事无补了,命运只有一个——出局。我估计意大利爆冷的那一瞬间,英格兰的球迷更想骂的是意大利人。


在此,我想说三点: 其一,哥斯达黎加队10号——鲁伊斯的名字将载入足球史册,正是他在上半场结束前的那一粒进球,让三狮军团成为第四支出局的队伍,同时可能将意大利推向自食其果的绝境。其二,我为何说是看球的人而不是球迷呢?因为现在真正的球迷太少,而懂球的铁杆球迷更是少之又少,而那些以看球噱头并以为引领时尚的伪球迷却太多。诚然,科学网中某些博主也是如此,某人因为某支队伍输了一场球,而大呼其已经失去战斗精神,甚至罗列N条罪证。我想说的是,你Y的真能从一场比赛看出那么门道吗?你以为自己是国足主教练,还是XXTV专业评球人啊?其三,足球之外的八卦——戏说国足与本届世界杯列强。众所周知,如今黑马——哥斯达黎加已提前出线,而东道主巴西势头强劲——一胜一平积4分、位列小组第一名。殊不知,他们和土耳其在国足参加的唯一一届杯赛(2002年第17届世界杯)中,有缘与国足同组,而且都战胜过国足;可惜同一个小组只能两支队伍出线,否则表现抢眼的哥斯达黎加应该在淘汰赛也能傲视群雄。那一届,同组的另外两支队伍——巴西和土耳其,最终分别获得冠军和季军。如此,足以证明“一胜国足、终生幸福”。此外,此届杯赛中一些强队,比如现在攻势凌厉的荷兰和法国,均曾经和国足踢过友谊赛,而其中法国是唯一一支曾小负于国足而如此火爆的球队。不过,凡是与国足结缘的队伍,应该都是经过国足(自2002年之后,已荣升宇宙级强队,不屑于与地球上其他国家队踢世界杯了)认证的强队。归根结底,国足认证,强队保证。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你不信,可以看看这四支队伍(巴西、哥斯达黎加、荷兰和法国)的后续表现。遗憾的是,如今已遭淘汰(西班牙、英格兰)或者即将淘汰的队伍(葡萄牙),只能怪他们慧眼无珠,均错过了与国足结缘的天机。葡萄牙,你还挣扎啥呢?不如“绊河”(长沙话,扑克牌——三打哈游戏中投降的意思),不加倍。首战就赔了夫人又折兵——佩佩因红牌停赛(据说还要追加处罚,那一刻他真是脑残,肘击就算了,还头顶穆勒,他以为是顶牛比赛啊)、科恩特朗伤停。接下来的两场小组赛,只剩拖着残腿的C罗估计还必须苦苦支撑,可结局估计是悲催的。每次,看到他紧缩眉头、一脸无助的表情,不禁让我觉得为何英雄总是这么孤独?更让我想起了“圣卡西”,被范佩西在禁区内断球而破门的那一瞬间的无奈。只可惜,他们都是孤掌难鸣、英雄迟暮啊!


在世界杯里,你看到了什么呢?又得到了什么呢?是疲惫的身躯,还是周边他人暴死的恶讯?球,去哪里呢?你的眼神盯住了什么呢?我坦白:自从6月13日凌晨开幕式那一刻起,我已在客厅的沙发上敖过了9个夜晚,虽然身体已经疲惫,尽管工作任务仍旧繁重,但我还在坚持。或许,人总得有那么点爱好,否则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承认:我看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新老交替;我看的不是一个王朝的分崩离析和轰然踏下,而是新霸主的崛起;我看的不是足球,而是波涛澎拜的风景线。其实,世界杯,不仅仅是一个足球和男人们的故事,而是球和人的交集。毕竟,越来越多的女人们,诸如里克尔梅、利玛和洛佩兹之流,因此而名声大噪。诚然,世界杯,囊括了许多元素,比如“球,人,娱乐和性”,那才是商业的本质所在。其实,它早已偏离了最初的方向。


无论是世界杯,还是其他。英雄,迟早该卸下光环。无名小辈,迟早该接掌未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9196-805356.html

上一篇:“六·一”国际儿童节文艺汇演
下一篇:职称晋升:荒谬且尴尬的一幕 送审论文遭遇抵制。
收藏 IP: 42.48.30.*| 热度|

1 李伟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