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是对【汶川、芦山强震都有前兆,强震预报路在脚下】(《科技导报》“芦山地震特刊” )一文的补充说明和几幅图片
(1)姑咱台仪器是2006年10月28日安装的,离汶川地震仅1年7个月。强震孕育周期长达数百年,仪器安装时离强震发生已非常邻近。如果仪器能够早几年布设下去,就会有更长的正常背景和更光滑和规则的固体潮记录。上文中图1所示的2007年2月1~3日的固体潮观测曲线就如同用曲线板描绘出的那样看上去十分光滑和规则。但仔细观测,可以发现在3日那天四路应变已经有很小的压性应变阶跃出现。
图1姑咱台固体潮曲线(2007年2月1~3日)在圆圈位置已出现很小的压性应变阶跃。
图2是微小压性应变作球量、偏量分离后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3)与(2+4)高度相关,表明这些微小的压性应变是真实的地层应变,其中已经包含了地层应变活动的不少信息。
图2姑咱台固体潮曲线(2007年2月1~3日)微小压性应变阶跃的局部放大图。
这个微小的压性阶跃是地层已经开始微动的信号。在有更长的正常背景情况下,出现的异常应变一定更容易引起人们警惕。
在地震活动性微弱的地区,固体潮曲线就十分光滑和规则。图3是南京高淳台2009年5月28日的固体潮曲线。曲线上除了一次7级远震传来的震波和气压变化引起的周期约几分钟的微弱波动外没有一丝阶跃、毛刺等不规则情形。
图3南京高淳台固体潮曲线(2009年5月28日)
(2)文中多次提到,在汶川、芦山强震的邻近只有姑咱这一个应变观测台。“分析预报人员也难仅依据一个观测台的数据,判断未来可能发生的强震的三要素。”这也是这两次强震难以作出有效预测的一个重要原因。图4是汶川、芦山附近应变观测台的分布图。在汶川、芦山附近300千米范围内只有姑咱一个应变观测站。
图4汶川、芦山附近应变观测台分布图
(3)上文中图6是2013年4月14日到4月24日20时的应变观测曲线。下图5是4月14日到4月30日20时的应变观测曲线。
图5姑咱台固体潮曲线(2013年4月14日-30日20时)
从地震后十天的记录中,尽管台站周围工程施工已经恢复,但震前4天中出现的大幅应变突变变化已不再出现。当然,这些应变突变究竟是不是施工干扰,我们等待授权的专业调查机构作出结论。
这里要指出的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16-19日,共有8次应变突变异常。其中有3次突变的起点与远震面波到时重合。下图6是4月19日11:20开始出现的应变突变。2013-04-1911:05:53,千岛群岛7.0级强震的震波于11:20到达芦山。造成芦山强震的断裂已处于临震前极不稳定的临界状态,是否受到远震震波的触发而活动?。
另两次应变突变分别起始于:2013-04-16 18:44:13伊朗、巴基斯坦交界地区发生的7.7级地震和2013-04-17 06:55:25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的6.7级地震震波到达时。
如果只有一次这样的事件可能因于时间上的巧合,三次巧合事件就值得研究了。
图6姑咱台第3路固体潮曲线(2013年4月19日全天)
本人坚信“强震尤其是浅源强震可以预测、预报”,但也充分了解强震预报的难度。只要坚持严谨的科学精神,不懈地探索,屡受强震侵袭之害的中国人一定能够找到强震的预测、预报之路。
最后,我在此以一名老地震工作者的身份对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导报》编辑部致以最诚挚的感谢,为他们所具有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地震事业的关注支持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