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zp 在科学面前我已经低到了尘埃里, 但一直没有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博文

科学鉴赏力与心灵理解力 精选

已有 1307 次阅读 2011-3-16 11:2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理解力

                              科学鉴赏力与心灵理解力

相关链接:武际可:是科学鉴赏力, 还是跟风能力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72&do=blog&id=422270

孙学军:不能缺乏科学鉴赏力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174&do=blog&id=422304

孙学军:如何培养科学鉴赏力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174&do=blog&id=422594

 

     近日, 科学网的武际可老师提出科学鉴赏力的问题, 孙学军老师跟进,将科学鉴赏力和艺术鉴赏力进行类比,并论述了如何提高科学鉴赏力。借他们的东风, 我也在此谈谈我的看法。

    在我看来, 不论是科学鉴赏力还是艺术鉴赏力, 都是源于一个心灵对另一个心灵的理解能力。当然, 这只是鉴赏力的一个层面, 但这是最高的层面, 一个难以企及的境界。

   当一个人的心灵能够抵达另一个心灵所能触及的地方, 理解自然有了, 鉴赏力在此情境下, 只能说是理解的副产品。

   据说银行在培训验钞员的时候, 不是给他们看各种假钞、让他们去“见识”各种作假方式, 而是让他们看真币, 每天和真币在一起, 以各种方式不断地触摸、感觉、认识真币。当他们对真币的认识程度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任何假币一到他们面前就能被立刻识别出来。

   这种培训方式是很有道理的。真币只有一种, 而假币有千种万种, 还会随着时间的变迁不断翻新花样, 就像感冒病毒一样。所以, 要想从辨别假币入手来鉴定钞票的真伪, 绝对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

   同样, 真的科学只有一种, 而假的科学有千万种。若想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科学, 唯一的办法就是专注于真正的科学家和他的科学事业, 从各个角度去观察他, 揣摸他, 研究他, 跟踪他, 直至----抵达他的心灵。

   世上有诱惑力的事物太多, 要让人这么专注于一件事, 似乎有点不近情理。让我说, 我们可以不这样专注, 但我们要自知, 在我们没有抵达另一个人的心灵之前, 不要贸然地对别人的事作判断、下结论。因为, 有错误的一方很可能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

   以大家都熟悉并关注过的“钱学森与气功”为例吧。在很多人眼里, 钱学森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而气功, 则是骗术, 是迷信, 是邪门歪道。一个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怎么能与这种事联系起来呢?

    无独有偶, 牛顿晚年将很多时间花在了神学上。爱因斯坦倒是没有像他走得那么远, 但他对自然和宇宙的那种敬畏感, 却与牛顿同出一辙。他曾说过, 大意是, 如果以一个人的知识为半径划圆, 这个圆越大, 它与圆外的未知领域“接触”的边界越长。所以, 自感无知的时候越多。

     在我看来, 不论是牛顿、爱因斯坦还是钱学森, 当他们对科学的研究达到顶峰以后, 对科学的局限性一定比常人看得更为清楚, 对人的认知能力和宇宙的未知性有更清醒的认识。这就是对自然和宇宙法则深深的敬畏感。基于这种敬畏感, 他们不会轻易地对自己不了解或尚未了解清楚的事物下结论。他们与常人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心灵仍然是开放的, 仍然保留着一部分童真。

    你还记得童年时第一次仰望星空的情景吗?你还记得那时的感受吗?你还能找回那时的敬畏感吗?

   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问一问自己的问题, 特别是研究科学的人。科学知识容易让人自大, 在给人力量的同时也破坏了人对自然的敬畏感。我们现代人, 对科学力量的依赖使我们一点点地关闭了心灵, 只能仰仗大脑来工作, 这是一种不幸。

    如果我们能找回童年仰望星空的记忆, 也许我们仍然能够重启心灵的大门, 从而找到一条抵达别人心灵的道路。

    如果我们能走上这条路, 那么, 科学鉴赏力是不成问题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11634-422994.html


下一篇:俄罗斯人的反问
收藏 IP: 202.112.174.*| 热度|

5 孙学军 魏成蓉 刘用生 许培扬 赵明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5: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