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加的空间-留下生命的痕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伍加 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博文

游北京 · 颐和园

已有 3455 次阅读 2010-8-21 20:14 |个人分类:旅途见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10中国行(4)】

游北京 · 颐和园

伍加,2010年8月21日,周六

北京的颐和园不知道去过多少次了,每次去都会有新的体会。记得上次去的时候,儿子还小,连万寿山的台阶都爬不动。这一次,儿子满园跑,老是抱怨我们拖他的后腿。后来,干脆让他们姐弟俩自己去苏州街景区游玩,我们坐在树荫下观看一群业余演唱人员表演。这些人大多数像是从剧团退休的老人,也有少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周末来颐和园唱歌消遣。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凑到一起,一台音响设备,一把京胡,借用公园的一角,就能自得其乐,而且其乐无穷。到北京旅游,无非是长城、故宫、颐和园,有时再加一个圆明园。我们的导游介绍说:长城霸气,故宫正气,颐和园秀气,圆明园晦气;所以只有颐和园能给人舒适的感觉。故宫给人囚禁感,圆明园给人伤心感,只有颐和园给人畅快感。如果导游说的“晦气”、“伤心感”是因为圆明园被外国人烧毁,那么颐和园也遭遇过类似的劫难。1860 年颐和园被英法联军烧毁;1900 年颐和园再遭八国联军的洗劫。其实,颐和园的魅力来自于它的自然风光,来自于它作为皇家花园的华贵气质。从面积上看,颐和园是故宫的 4.2 倍;从景观上看,颐和园有山有水,景色宜人,是北京旅游景点的首选。

几年过去,北京变了,颐和园也变了,只有琉璃塔和智慧海还保持着原始建筑的沧桑面孔。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性建筑,依山而建,面对昆明湖。这座八角楼式的建筑,虽然只有 41 米高,但造型别致,气势非凡 (下图)。它代表了颐和园的特色:气势恢弘,雍容华贵;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当年乾隆修建这座皇家花园时真是花了不少心思,把万寿山建成蝙蝠形状,把昆明湖修成寿桃形状,象征着“福山寿海”。


许多房顶屋脊上的小动物引起了儿子的兴趣,我们的导游给他讲了“五脊六兽”(下图),费了不少口舌。左边第一个是骑鸡仙人张天师,他是道教大师,法力很高。 “怎么鸡还能骑?”儿子不解地问。导游解释说:“鸡叫则天将亮,鬼邪皆逃。天师后面依次为龙、凤、独角兽貔貅、天马和海马。”儿子愣愣地站在那里,那种莫名其妙的表情说明他并没有完全闹明白这五脊六兽的奥妙。导游问道:“小伙子能听懂吗?我怎么瞅你象外国小孩呢?”我们的导游是一位年纪约有五十岁的北京大妈,时常拉着我儿子的手说“这孩子真棒,真招人喜欢。”由于天天在外风吹日晒,她的皮肤黑里透红,一口京腔,善良热情。她有两个儿子,都不愿意要孩子,她干着急也没办法:“要是他们要孩子,我就在家安心抱孙子,省得整天在外边疯跑了。”中国人就是这样富有人情味,素不相识的人之间,或者只有一面之交的人之间都能无拘无束地谈论一些非常个人化的话题。要是在美国,导游想抱孙子、儿子却不愿生孩子的事肯定是个人隐私,不大可能与游客分享这样的信息。


智慧海是颐和园中最高的建筑,其中安放有一尊五米高的铜观音,后边有一块匾写着“吉祥云”。因为当年是先放观音后盖房,并且不用木料全用石砖砌成,所以虽然历经战乱和大火,整座建筑和铜观音仍安然无恙。“智慧海”这个名字来源于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这是一座无梁殿,寓意“无量”,表示“智慧无量”。在四周墙壁上雕刻着 1100 座小佛像,佛身都是原始的,佛头却有不同:三米以下的佛头多数被人凿掉;前年奥运会时修复过,后来又有人把小佛头凿掉了(下图)。


每次来颐和园,我们都会在颐和园长廊流连忘返。这是一条彩色画廊,枋梁上画有八千多幅彩画,既有山水花鸟,也有人物故事。女儿在回国之前读了一些中国古典小说和历史故事,这次游长廊可有了用武之地,为弟弟诸幅讲解那些画面的故事,比如“桃园结义”、“桃花源记”、“岳母刺字”、“八仙过海”等等。这条画廊长 728 米,彩色图画包含了 187 个历史故事。在这里游玩,不仅可以欣赏自然风景,还能增长历史知识。

从颐和园大门出来,暑热难耐,饥肠咕咕。路边有个小饭馆,儿子看着红色菜单喊:“我要 Let skin cool!”是什么菜会让你的皮肤变 cool ? 拿过菜单看了才知道,他原来要的是“凉皮”。菜单上“牛筋面”和“肉夹馍”的英文翻译也能让人笑翻:



伍加,2010年8月21日,周六
http://blog.creaders.net/invictu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350-355091.html

上一篇:新学期见闻
下一篇:游北京 · 长城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8: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