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onbin 自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

博文

攻读研究生,结果很重要,过程也同样重要 精选

已有 11042 次阅读 2012-3-28 10:36 |个人分类:师生之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过程, 结果

两天前,是我们系硕士生面试的时间。有幸在面试前与学生进行了单独交流,并传递了我未来对培养研究生的一些意图,现在分享在这里。关于结果与过程的辩证关系,大家都非常明白,这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确实需要时时提醒自己与学生。本博文将针对现实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一些体会再次谈谈结果与过程的话题。

曾经,我有个宏伟的理想:我希望我培养的学生,将来个个都能成为学术男、学术女,即使成不了学术精英,起码也应该在科研教学领域里面混,或者与我们的专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奢望不高,其中有30%成为大科学家或者教育学家,那样待我退休的时候,我会觉得这是件非常欣慰的事儿,至少我几十年的科研教学工作对社会是有贡献的。

显然,这里我特别看重学生毕业后是否继续从事本领域工作这个结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想着从源头开始就应该培养和灌输这种精神。每年招生的时候,我会追问学生的职业理想是什么?是否希望未来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中国研究生教育的目标;http://baike.baidu.com/view/644603.htm)。如果没有这个想法的学生,其他方面再好我也是坚决不要的。特别反感的是,有些学校名气次于我们学校的考生利用研究生学位换背景、做跳板,虽然这是人之常情,但不符合我对成就感的追求,所以我难于认同。而且,我数年前还特别纠结于学生的兴趣在中途发生改变,我特别希望学生一直充满着探索精神,一直对科学研究有兴趣,至少对自己手头的工作感觉特别有意思,心甘情愿一直读到博士毕业(非就业压力的驱使),并且在毕业后乐意继续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如果没有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就觉得自己的这个作品挺失败的。

理论上讲,这个想法并没有什么问题。但现实一次又一次教育了我,这个想法很难实现。不同的人是有差别的,随着时间的变化,条件也会发生转移,有些学生兴趣随之改变,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允许的,所以现在我并不反对学生在攻读学位过程中兴趣发生改变。有些学生通过充分分析自己和周边的同学,发现自己的确不是做科学研究的料,这样尽早退出未必是件坏事儿。

最后的结果与培养过程在这里开始发生碰撞,如果多年辛辛苦苦的培养过程最后却没有达到应有的结果,这的确令人非常沮丧,难道这种付出就白费了吗?研究生在读期间,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培养过程才是最合适的?

如果一味追求结果,显然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就会不分性别,不分专业基础,不分兴趣爱好,完全按照导师和实验室自身的发展需求形成一个模具对学生进行塑造,与这个模具出入较大的学生,在出品的时候被无情淘汰。这些被淘汰的学生,在模具的塑造下,自身的特点丧失了不少,但新的优势又没有获得,最后的竞争力反而下降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实验室号称“我们这里的女生是当做男生来用的”并引以为豪,这个观点在中国曾经的“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曲解下,似乎还特别能引起大家的共鸣,难怪社会上将中国的女博士称为“第三性别”。为什么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是曲解呢?因为这句话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女性占人口的一般,当然是顶半边天,但是女性的那半边天与男性的半边天是不一样的,如果应该是让男性来做的一些事儿却让生物学上并不擅长的女性来做,那女性就是顶大半边天了,这看似帮助女性的宣传却恰恰在戕害她们。许多女性也以能顶大半边天而感到自豪,整个社会也正在日益呈现阴盛阳衰的局面。巾帼不让须眉,唉,还真的是不让呀!须眉们都指望巾帼们让着点儿才行。

因此,从重视结果到转变为同时重视过程,首先我们应该铲除那个固有的模具,更应该区分性别,根据专业基础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确立研究的选题与工作。只有这样的量身定制,也许学生才能在“快乐地享受”这培养过程中获得好的结果。这需要导师与研究生都同等重视这个问题,研究生应该将自己的优点、缺点、特长,兴趣、爱好完整地呈现给导师,导师也不应该武断地剥夺学生正常的兴趣和爱好,而应该因势利导,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来完成选题。这说起来容易,其实是需要认真思考且不断调整的。学生如果觉得选题不合适,也应该尽早表达出来,用理由来改变导师的想法,而不是用行动来对抗和敷衍导师。

当然,如果只追求过程而不重视最终的结果,显然也是不合适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些过程,虽然很快乐,很享受,但肯定不会有好结果。关于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不举例了。没有出现好结果的过程,其本身的价值也大打折扣了。营造结果与过程双赢的局面才是我们追求的,因此本文更想强调的是二者的统一性,而不是矛盾。

导师有好多种,有学术问题驱动型的,有课题任务驱动型的,还有商业老板型的,本文只针对前者。学生也分多种,有真心热爱科学的,有更在意学位的,有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样本文也只针对前者。

(图片来自网上)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552519.html

上一篇:如果你没有读研,那么你就真的没有读研
下一篇:近来缘何男生生源不足,而女生却更钟爱考研?
收藏 IP: 58.41.107.*| 热度|

27 吕喆 王红磊 曹聪 水迎波 许培扬 师应龙 高建国 吴吉良 刘鹰翔 李宇斌 张骥 赵明 边一 李红 易印雪 郭保华 方跃文 吴锦宇 黄晓磊 唐常杰 陈绥阳 彭真明 wgq3867 crossludo wormbreeder big-sir flyea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9 04: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