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onbin 自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

博文

为未来数年找个家:如何选择合适的博士生导师 精选

已有 14376 次阅读 2011-11-17 10:36 |个人分类:师生之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博士生, 教授, 影响力

科学网群组一位网友以“考博士,选择什么样导师 ”为题发布的投票调查引起了我的注意。虽然参与投票的人数只有21人,代表性不强,但也从一定的水平反映了考生的心态,下面就这个调查结果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说明:由于这个调查设计略显粗糙,导师分类不完全满足排他性原则,所以被调查人选择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歧义,比如“老教授”与“知名教授、院士”就有歧义,好在“老教授”这一类选择人数不多,对最终的结果不会造成显著性影响,另外,由于“老教授”紧接着是“知名教授、院士”,所以还是很容易让人区分出这一组实际的含义是“非院士,不知名的老教授”。“刚刚开始出头的中青年教授”不会有太多歧义。“没有名气的教授”应该理解成“没有名气的的中青年教授”。“有职务的教授”歧义比较多,可能是调查人区分是否有行政资源(官职)的教授。

 

在这个调查中,大多数人(超过60%)选择了“知名教授、院士”(后简称名师),后面网友参与回复应该也是针对这个选择说的:学术传承很重要;他们有比较成熟的方式和方法来培养研究生,同时他们的影响力会对研究生的以后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在国内;大树底下好乘凉啊。虽然只有寥寥的几个回复,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考生对这种选择和说法的认同性。的确,知名教授和院士在自己长期的奋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果能到他们门下学习并获得他们的指导,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将有巨大的帮助,这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有人考虑在毕业之后的发展中,还会继续得到师长的庇护而茁壮成长,而且由导师的子弟们形成的一个圈子和帮派也是牢不可破的,借助于这个圈子为自己未来的事业发展有许多不可言表的益处。我们确实也看到,名师出高徒,许多名师门下,的确是发展成高徒的概率要大得多。问题是,所有的知名教授和院士并不是天生就是名师,他们也有默默无闻的时候,在那个时候与他们一起战斗,帮助他们取得许多傲人成果的学生,这种情谊是非常牢固的,那个时候学生也不多,他们有时间有精力与学生进行足够的交流,所以他们会记得,会感谢这些学生,也会帮助这些学生。多少年过去了,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当他已经成为名师多年你跟风拜倒在他的门下的时候,那已经是第三代、第四代学生了,由于学生众多,如果你不是特别突出,根本无法引起他们的注意,可能你到毕业的时候他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这不是笔者杜撰的,确实有此类事情发生)。同样由于学生人数多,你觉得理所当然地应该接受他们的亲自指导,那可能是一种奢望,当然,也许这个时候你更看重的是这些名师营造的学术环境和条件,而不是名师的具体指导,这是正确的想法。不过,这个时候呢,你选择的时候要辨别是真名师还是伪名师。不可否认,目前有许多伪名师的存在,他们背后的光环并不是靠自己修炼获得的(此处省略许多字)。如果你一不小心先看的是光环的话,那就有点惨,可能进去之后有种被骗的感觉,因为那里并不存在理想的科研环境。这种情况从科学网许多研究生的抱怨中可略见一斑,此处不展开讨论。

 

排除理解上的歧义,如果选择“老教授”(非院士,不知名的老教授)这一项,有点匪夷所思,但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我们仅从目前的静态格局来看,现在的许多老教授,在他们发展的大好时期,正好碰上了中国人才青黄不接的时候(职称评定的标准相对比较松),因此机会很多,热爱科研与教学的老教授,大多都有很好的发展成了上述的名师,而没有成为名师的老教授,排除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一方面可能是本身就对“科研与教学”的兴趣不大,干这个工作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或者要保住这个地位从事其他商业活动(中国的教授经商不知害了不少人!),另一方面还可能是他们做人过于低调,性格过于懦弱,机遇没有抓住,或者研究工作不得法,研究方向把握不准,但不管是哪个方面的原因,对于一般同学的导师候选人来说,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在他们手下工作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这些教授一般对学生要求不是那么严格,性格比较随和,环境比较宽松,虽然能提供给学生的资源不多,但对学生的限制也不多。如果你是一个自觉性非常高且具有明确目的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更看重的是一个宽松的环境,那么这样的教授是你的最佳选择。

 

对于刚刚出头的中青年教授,他们正好是自己科学研究的黄金时段,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向上很可能成为名师,向下可能堕于平庸。此时他们有想法,有信心,有锋芒,有时间,但缺人手,缺经费,缺经验,缺关系。因此,这个时候你加盟他的研究可能是雪中送炭,由于在学术生涯的高速发展期,他们的思想相对不僵化,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想法也比较新颖,甚至敢于创新,是最具创造力的时期,同时最重要的是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讨论问题,一起发展,共同进步。由于年龄上与学生的差距不算大,代沟也不明显,对学生的困难容易理解。但是,跟着这些导师,问题也是很明显的,由于刚开始起步,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研究队伍,甚至整个研究组就那么2-3个人,研究课题也不多,特别是一些青年导师,刚刚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有些国外的博士后作为教授引进,可以说毫无带研究生的经验),因此缺乏对具体教学问题的应对经验,处理一些问题不是那么老练,由于学术成果的利益之争,甚至会与学生发生冲突,学生毕业后也没有关系帮学生找到很好的工作。不过,这里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研究课题不多,不一定是个问题,有时候可能是好事儿,课题多了,导师会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与科学研究没有太多关联的事务性工作中去(钱多了会令人变坏!),何况学生的补贴与导师的研究经费多少几乎没有相关性。只要导师的研究经费不缺,对学生来说就够了。此外,关于毕业分配的问题,还是那句老话,是金子在哪里都可以发光的,如果你在读研究生期间帮助导师在未来的发展中完成了重要的突破,甚至是“高徒出名师”,导师的优先发展自然会给你的未来带来益处的,凭什么他们不是未来的院士候选人呢,他们很可能就是未来的名师,那个时候,他自然会记起曾经的你,所以,这是个颇具发展潜力的选择。

 

对于没有名气的中青年教授这个选项,与上一个选项相比,风险稍微大一些,但是人都是发展的,也有可能有朝一日,他们能突飞猛进,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许多方面,都可以参照上面的分析,这里不再赘述。有没有名气,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标准。

 

对于有官职的教授,如果本质上他还是一个学者,跟着他们走显然没有坏处,除了在学术上能获得他们的帮助外,以后可能在仕途上还能继续得到他们的关照,但如果这样的教授本质上是一个社会活动家,而你是热爱科学研究的,还是不要选择他们,否则以后会因为你看不惯他们的许多做法而发生冲突。如果得罪了官员,你会死得更难看。当然,如果你恰好也觉得自己具有社会活动家的潜质,找到这样的导师就是你的福气。

 

其实,不管哪个选择,导师的人品和行为方式都是首先值得考虑的(应该在上述选择之上)。如何去考察导师这些品行呢?最好是从导师所指导的学生那里去了解,而且一定要去掉导师简介中那些迷人的光环,需要了解导师以前的学生是否经常与导师发生矛盾,大多学生对这个导师是如何评价的,导师是否有你特别无法忍受的性格或者行为方式?另外,也可以自己直接与导师交流,现在要寻找到导师的电子邮件联系方式还是挺方便的。如果你每次给导师写信,都如石沉大海,或者导师很长时间也没有回信,即使回信也就是简单地敷衍几句,你要谨慎了,这可能也代表了他的做事风格,未来你成了他的学生,交流上也不一定会更顺畅(这里不排除有些年纪大的好导师不习惯使用电子交流方式的问题,可根据年龄来判断)。做好这些功课,对于你自己未来数年的研究生生涯是有很大帮助的,以后的路走得如何,可能就在于此时的一念之差,好好把握吧,并预祝各位都能找到合适的导师并学业有成。

 

博文完成多日后,添加一则寓言故事:

一天,一只兔子在山洞前写文章,一只狼走了过来,问:“兔子呀,你在干什么?”答曰:“写文章。”狼问:“什么题目?”答曰:“《浅淡兔子是怎样吃掉狼的》。”狼哈哈大笑,表示不信,于是兔子把狼领进山洞。过了一会,兔子独自走出山洞,继续写文章。一只野猪走了过来,问:“兔子你在写什么?”答:“写文章。”野猪问:“什么题目?”答曰:“《浅淡兔子是如何把野猪吃掉的》。”野猪不信,于是同样的事情发生。最后,在山洞里,一只狮子在一堆白骨之间,满意的剔着牙读着兔子交给它的文章,题目:一只动物,能力大小关键要看你的老板是谁。

这则寓言故事与“狐假虎威”有得一比,但是故事中的兔子和狐狸并不是真强大,而是一个虚伪的生存之道而已。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兔子和狐狸这样的人,还是找个合适的地方自己修炼成狮子吧。


致谢:本文调查图来自科学网网友wby655的调查,深表谢意!http://bbs.science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3563&extra=page%3D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508870.html

上一篇:好学生训练营:做学问与做人是不同的
下一篇:复旦大学集体缺课不应看成是偶然事件
收藏 IP: 58.41.123.*| 热度|

23 赵纪军 施泽明 唐常杰 曾泳春 刘用生 高建国 戴力扬 罗晓敏 彭思龙 吉宗祥 曹聪 文双春 文文 吕喆 李学宽 宋雨 徐耀阳 王驰 张启峰 王哲 张海权 zhouguanghui ab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