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教育学原理专业的硕士论文答辩会结束了,通过答辩的学生终于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但我这个不识时务的老师却总要说一些看起来不合时宜的话。去年这样,今年,我同样对答辩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评论,我之所以这样做,基于一种朴素的认识,即答辩会不只是一个检验学生的场所,更是一个特殊的课堂。这个课堂上还有低年级的旁听者,我相信我的评论对于他们会更有益处。
同学们:
你们的论文答辩会现在结束了。我首先应该为你们的顺利通过表示祝贺。三年了,不容易,今天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我一贯认为,论文答辩是一种特殊的学术教育,所以,按照惯例,需要对今天的答辩做一个评论。也许对于你们来说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但对于后来的学生来说就意义重大。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你们拿到一个学位的应该没有问题,但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已经完成的工作,已经具有的素质和水平,是不是与将要获得的学位相称。从今天的答辩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那些问题的严重程度不一样,但那些问题对于一个做专业、做学术研究的人来说,无一不是重要的。
我针对那些问题,向同学们提出几点建议:
1、 一定要确立清晰的专业意识、学科意识、研究方向意识
去年我就发现一部分同学的论文,不属于教育学原理专业,更不属于教育基本理论方向,今年的情况明显好转,但仍有极少数的同学延续着同样的错误。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呢?它反映出我们的同学到毕业的时候,仍然不知道自己在哪个专业和在哪个研究方向上。如果是真的不知道,那就是不合格;如果自己知道,但由于外力的影响,做了一个脱离专业和方向的题目,那说明我们的同学远远没有认识到学术研究的严肃性。我常常举一个例子,一个挂着“飞机制造厂”牌子的工厂,却在生产各种各样的汽车,我不能说你生产出来的汽车毫无用处,但你的牌子肯定挂错了。在一个饭店,客人要一碗面,你却上来一锅馒头,你的馒头再好吃,也不是客人所要的。话又说回来,人家要面条,你上馒头,这样的糊涂脑子,做馒头又能好到哪里去呢?我们教育学一级学科下面有许多的二级学科,你既然走进了“教育学原理”的大门,就要在这一领域的正道上向前走。做什么,就要像什么。
2、 一定要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
我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没有,答辩过程中老师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并不是深层的学术问题,而是一些本学科的或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科领域的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我们之所以提出那样的问题,并不是要降低答辩的水准,而是你们的论文反映出你们缺乏那样一些常识,犯了一些低级的错误。从知识角度讲,你们首先应该熟悉教育学原理这个层次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次要了解类似“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这一层次的基本知识,也就是你们的研究方向层次的知识。但遗憾的是,当老师问一位同学“在你读过的教育经济学著作中,你对哪一部的印象最深”时,这位同学竟然不知所措,惶然中说到自己就读过一两种教材;一位教育社会学研究方向的同学竟然无法回答教育社会学的学术动态;一位同学甚至无勇气回答“什么是理论思考”。各位同学,做研究生是要读书的,是要有一定的学识基础的,否则,你的洋洋几万言论文,与学术研究可能没有任何的关系。
3、 一定要掌握专业研究的方法和技能
我知道基本理论研究的方法,一代一代的人始终没有说得很清楚,所以,对于“理论分析”“思辨”等方法,你们无法言明,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进行实证调查的人,对数据只处理到百分比的简单描述水平上,对于一个硕士毕业生来说就有些荒唐了。这说明我们有些同学几乎没有在研究之前认真地思考过方法的问题,即使想到了,也会因不具备相当的研究方法修养而草草带过。殊不知,方法的问题不解决好,任何好的目的都是难以达到的。诚然,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方法教育至今仍然是差强人意的,但我们的同学是否也过于缺乏方法意识了呢?实际上,我们专业研究的方法已经完全不是问题,包括“理论分析”“思辨”这样的难以言明地方法,现在也已经被学者们言明了。只要同学们有追求真知的愿望,研究的方法是足够用的,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能够重视研究方法的价值。
4、 一定要进行必要的专业思维训练
思维如果是简明的、深刻的和切中要害的,人们就会感到畅快,相反的,啰嗦的、肤浅的和不着边际的思维,会让人们感到烦躁不安。我发现我们一部分同学的思维是令人畅快的,而另一部分同学的思维是让人烦躁不安的。思维是需要训练的。专业的研究需要专业的思维。如果一个人想在专业研究的道路上走得很远,那他就必须从学习研究的开始,有意识地进行思维的训练。我们至少可以训练思维的逻辑性、简明性和深刻性,如果借助心理学技术,思维的发散性、敏捷性等,也是可以训练的。当然,思维的训练不只是“形式”的训练。在基本的思维规律和技能掌握之后,实质性的思维训练是要和学术研究本身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在某种程度上,研究者的思维比具体的研究方法要重要千百倍。
5、 一定要与导师进行深入的专业交流
同学们来上学,一方面要学习课程,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导师这一重要的学术和教育资源。现在有一种不正常现象,就是研究生很少和导师主动交流,这太不正常了。文科学术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学术的门道更多的时候是要通过与导师及其他老师的交流中获得。文科学术的“非科学”特性,决定了一个人很难通过自学而高效率地成功。做学生的不和导师接触,做无用功是小,不得研究的章法才是最大的损失。说实话,我的研究生也很少与我交流,这其中我有责任吗?也许有,但主要的问题还是学生缺乏对知识的强烈兴趣。如今的研究生教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真对学问感兴趣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大多数人只是来缓冲就业压力,等待更好的就业机会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也只好遵循孔夫子“来者不拒,往着不追”的原则了。
6、 一定要形成认真、严谨的专业研究态度
实际上,许多的问题都是与我们对待研究的态度有关系的。一个专业领域的研究者,对研究应该具有专业的研究态度,其主要的内涵应是认真和严谨。认真难得。因为认真是要付出心力的,需要事事捉摸的,比起投机、草率者,当然要辛苦些。但正是这样的辛苦,才能换来可靠的学术研究成果。做学问是没有捷径的,若说有,认真就是捷径。还有严谨,对于研究者来说几乎如生命般重要。没有了严谨,一篇论文,恐怕自己也不会过分地相信,他人就更不会在意了。严谨在我看来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不想严谨的人自然不会严谨,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和严格的思维训练,一个人想严谨也严谨不了。
今天答辩的同学,听到我说了这么一通,会不会感到多余呢?我希望不会。无论你们将来做什么,做事的基本道理是相通的,也就是隔行不隔理。说归说,我还是要祝贺你们,顺利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而正在读书的同学,我愿意把今天这一通话,作为礼物送给你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