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抄袭和剽窃应从规范教科书做起
邹谋炎
什么叫抄袭?什么叫剽窃?如果缺乏适当的概念,就谈不上观念,自然不以为耻。
国内的一部分教科书和学术著作,有下列特征者常常可见:
理论和技术的来源无说明;
无参考文献或参考文献严重不足;
陈述他人提出的定理或重要结果不注明引文。
严格地说,这些是抄袭和剽窃的一种特征。
学生们读各种各样的书,发现许多书写得一样,都知道这些书是“编出来”的。这些编出来的书所表现的上述特征,对学生们的影响是深刻的。编书的老师、教授们如果不以抄书为耻,学生们自然不懂抄袭这个概念。在文革中,国内有些大学的“教材编写组”写的部分教材、教科书是这个样子。在那个年代,出现这种情况与社会环境有关,责任不全在编书的人身上。但20~30年下来,那个时候的学生许多成了教授、博导,自己也编书、著书、著文。今天有些书有过去那些不良模式的影子,和读的书不无关系。这些模式又可能传递到后来的学生身上。笔者看过的部分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成大段的抄书现象常常可见。如不加修正,后果不堪设想。
科教书是传送知识的最正规源头。事实上,教科书的作用应该不仅仅是陈述知识。从学生看来,教科书是楷模,它讲述真理(尽管这不必是真的),字里行间隐含着知识和发现知识的崇高。写书人应该怀着对前行者和后来者的敬畏来写书。教科书应该给学生介绍人类获得和发展知识的历史过程,达到启迪学生思维的作用。不介绍理论和技术的源头及历史,既是学术道德不良,也是学术水准低下的表现。恰当地注明引用来源既是学术道德所必须,也是知识把握全面系统的表现。这些基本道理,应该在教科书上首先得到体现。在老师讲授时,还应该有所发挥。因为,例如技术科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会给学生理解科学理论增添大量的实际例子。而今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和我们一部分教科书理论不联系实际、内容太“干瘪”有关。
教科书的抄袭嫌疑对我国学术界的整体形象有不良影响,又直接危害我们的学生。因此,规范教科书应该是教育部门和教师们的共同职责。
大学教科书的主要功能应该是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要概要地介绍理论和方法的历史、现状、和应用。使学生精于基础,又了解概况,能够面对不止一种专业或职业选择。而研究生教材的主要特征应该是引导研究。工科研究生教材应该深入补充专业数学,介绍更多的专业技术发展,并直接引导学生进入前沿。同时,研究生教材中应该包含评论,讨论理论方法的意义、限制、困难和发展前景。
好的教科书应该是研究和教学的心得之作。功利心态、行政干预都不可取。笔者建议有所心得的教授们担起责任来,出几本有水平的教科书,开几堂有水平的基础课。
(2009-7-2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