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mouy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oumouyan

博文

为师难 精选

已有 18849 次阅读 2014-5-29 16:4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术不端, 研究生培养, 师生, 商业化

                为师难

                                                                                                 邹谋炎

        每年我国大量硕士生、博士生毕业。每个毕业者要有论文,论文中多少要有“创新点”,特别是博士论文。试问每个共同走过这个过程学生、教授、导师,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有多少工作对得起“创新”二字?有多少毕业的博士完全符合“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问题是,毕竟年年都有大批博士毕业,我们是造就者!

        确实,问题相当严重。研究生论文在学术上的虚假现象有深有浅,但相当普遍。进而,如果要追究学术不端,我们无法完全清白。

         我自己有近20年带学生的经历,部分学生的论文评定为“优秀博士论文”。作为导师,我能够做到的是:为每个学生选定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题目,这些题目接近前沿和实际,但不追热;随时关注研究进展,帮助他们提升概念,提炼创新点;必要时将自己的部分研究结果、具体思路交给他们发展、由他们为一作发表;为少数博士论文整体改写最受读者关注的第一章;修改或完全改写每篇英文提要;凡学生执笔的发表论文,一律由学生为第一作者,无论有多少合作者,我的名字总是最后;个人的发表统计只包含完全本人完成、本人执笔的70余篇,学生执笔的论文一律不含其内。此外,有限度地安排学生承担横向课题,接触实际,并设法从课题为学生获得额外生活补贴。这些学生有一部分在国外,多半在国内,基本上都从论文研究或实际工作选择自己的延续。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一个合格的导师。常常,觉得自己倒更像一个保姆。尽可能保证每个学生毕业,好像是导师们的“使命”,虽然没有人强求。想想看,一个学生投到你的门下,如果毕不了业,他(她)将会面临怎样的人生道路?当“保姆”可能是不少导师的无奈选择。然而,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自主创造能力是利还是害?对他们道德观念上的影响是正还是负?谁能告诉我,如果不该这样做,又该怎样做更好?

         这种“保姆”心态也体现在评审其他博士论文和答辩中。只要有说得过去的“创新点”,总是尽可能给以宽厚的评审意见。实在不行的,都会给以改进建议。理由很简单,这些年轻人需要生存,如同自己的儿女,他们面向社会竞争都不容易。

         最近一个在国外做合作研究的学生回国开会,谈起她目前的工作,感叹说:现在做的工作才发现老师过去讲的现在正用得上(图像处理的偏微分方程法、实际算法、泛函优化的一般理论等),现正抱着我写的书细细肯,还将课堂视频录像重新看,真后悔过去没有好好学,耽误了时间。其实她是一位一直用功的学生,已当了几年的老师,并受到她的学生们的喜欢。她回忆我曾经说过,严格地说,我的弟子们多数都还未达到完全合格的标准。她说,现在体会到自己的差距。

          我想,没有哪个导师不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个个都成为科学家、创业者。然而,坦率地说,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知识准备不足,不少学生为改善就业而不是研究兴趣选择了读学位。研究生的34年间要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确实有难度。虽然我的学生未出现过就业难问题,不等于他们在这方面不花心思和精力。特别是,生存压力对每个学生非常具体,有多少人能够静心而不浮躁?我一直订着IEEE几个杂志,跟进技术发展,希望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最新、有深度的理论知识。这引导了一部分学生的更快进步,但对多数学生好像改变不了什么,有的学生只想得到一个好看的课程成绩。

  面对当前的社会环境,财富诱惑和生存压力使得学生们将许多精力放在寻找成功的捷径上。老师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弱,老师曾经走过的道路越来越缺乏说服力,更谈不上吸引力。古人云,“师者,从之模范”。现在的“师”,除非学官,有几个学生认为你的道路是值得仿效的?

  在科学网上,有人主张培养学生是老师的“义务”;教授只是许多职业中的一种,并无任何特别之处。一位女士要我为她写推荐信,说因为她听过我的课,因为她听说我的推荐信管用,因为她需要这封信,才写信问问云云。一封请求信避免了使用一个“请”字,太有才了,把老师的“义务”使用得非常到位。还有一位男士情形类似并有同样需求,只是抬头写的是“周工”,我只好回复询问是不是笔误将“周公”写成“周工”,地址和时间好像都错了。多位学生将我比作父亲,心里自然高兴。其中一位因在推荐信中无法满足超常的提法要求而中止联系,也是无可奈何。还有个别极端例子,就不说了。

 一个使我迷惑的问题是:人类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它和生产活动是不是一样的?觉得不是完全一样。人类文明的发展,首先是传承,然后才能发展,这可能就是教育的作用。现在有人主张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商业化。当利益原则完全取代传统的师生关系;当课题成为出售知识的商铺;当一个个教师成了出售知识的小贩,一个个学生是一群购买知识或围观的顾客,那是何等风景,我们的社会文明进步是指日可待还是无日可待?

 

 



导师与学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909-798709.html

上一篇:请科学网不要将G&Y之争的博文置顶
下一篇:谈谈科技创新:(1)中国需要加强基础工业体系
收藏 IP: 210.73.1.*| 热度|

56 武夷山 王德华 孔屏 罗德海 曾泳春 张强 李建国 李志俊 冯大诚 崔祚 陈敬朴 曹聪 崔全顺 汪晓军 林中祥 薛宇 邹斌 王永 刘洋 张腾 范秀山 秦斌杰 柳东阳 孙瑜隆 孔梅 李宇斌 魏国 蒋永华 曹朋 张骥 李东风 梁洪泽 胡九龙 罗教明 应行仁 曹建军 唐凌峰 吴明火 张子超 孙静宇 文克玲 张文增 胡宝群 喻海良 戴志超 黄永义 万润兰 翟自洋 王聪 QDA2012 zhouguanghui htli biofans longshan2014 zhaorzh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6: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