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田源镇一个叫瓦屋的地方,2024年1月31日村里祠堂建成庆典,应村长邀请,我做了如下的发言:
村长叶计彭致电叫我准备宗祠重光庆典致辞时,我马上想到一个题目《瓦屋,系我精神的力量》。
从第五世祖本鸾公到瓦屋开基到现在,历时四百六十多年,已传至第二十三代,在瓦屋宗亲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第二十一代玄孙叶计彭的带领下,今日,我们的祠堂终于建了起来,在建祠堂接近一年时间里,计彭付出大量精力,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对计彭表示感谢!
祠堂既系祭拜先祖的地方,也系宗族团结,有凝聚力的象征。今日,我借这个机会,讲讲我同瓦屋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系我挖芒鼠的故事。好多人应知道,我读中小学的时候,经常同发伯,啊妙,然牯去挖芒鼠,亚麻坑、杨梅坳、六湖角、阿婆辽,那都去。有一次同发伯在六湖角,我们从上午十点两人轮番不停,中间没吃任何东西,一直挖到晚上八点,一无所获,在山里已完全天黑,没有路,我们从半山披荆斩棘,挤到坑底,再走小路回家;有一次暑假同然牯,天气太热,流汗太多,又饿又渴,回来路上有些体力不支,走几百米要坐地上休息一会,走着走着看到路下面有棵野生柠檬吉,我们两饿虎扑食一样,不管藤草树枝阻隔,冲下去,摘了几个连皮啃吃;还一次有同发伯和啊妙三人,我们下午才出发,预估需要挖到天黑,所以我们带了电筒,挖了几个小时已经天黑了,我们听到芒鼠就在里面,就很快要挖到了,我们用电筒照着洞口,以防芒鼠溜走,我们加速挖,挖到洞底,居然什么都没有,很可能是电筒换手时转移了下视线,就在那一刻芒鼠溜走了。
挖芒鼠的经历锻炼我两种精神,一种系移山精神,做事情要坚韧不拔,一种系乐观精神,不管有无收获,都要保持乐观,享受过程。
第二个故事系我读书的故事,大家知道,村里的小学只办到二年级,三年级开始到外面去读。从三年级到初二,我没有拿过一次奖状,成绩一直中下水平,初二暑假一天晚上大家在安仔门楼海阔天空地聊,我稍迟了点到,当我来到时,一位同村同学把我的成绩单递给我(是她代表全村去学校拿成绩单的),说这是你的成绩单,我拿来一看,班上第28名,班一共40人左右,那个时候全年级28名都未必能考上高中,接下来大家聊起了未来的志向和远景,我没有说一句话,那一晚我都没有睡着,想到以后的前途。第二天早上阳光明媚,我早早起来去看野猪夹有没夹到野猪,我沿着溪流而上,走到一个瀑布处,我在瀑布上站得足足有十分钟,看着俯冲而下的流水,激起浪花,我掏出成绩单,撕得粉碎,撒入潭里,从此悬崖勒马,把挖芒鼠的移山精神和乐观精神用到学习上。
从这件事我体会到,想做一件事,什么时候努力都不迟,我也因此养成了读书学习的习惯。我们四百六十多年历史里,有四百三十多年基本过着农耕、狩猎、采摘的原始生活,直到2010年我毕业参加工作村里才通水泥路和有了手机信号。交通和信息的闭塞限制了我们的眼界,我通过读书来求取知识,增长见识,到现在我还保持一个星期差不多读两本书的习惯。
当然,单靠自己的努力是很难克服困难的,我还得到同宗许多人的鼓励和帮助。首先系我叔,我叔系除我父母外对我最大支持的人,其次还有其他同宗亲房,比如发伯,安仔,啊妙,计治。特别要提的是快八十岁的郑二娘,郑二娘有一次叫我去牛棚里,我以为叫我去帮她牵牛,到了牛棚,她掏出五百块钱给我,说我人穷志不穷,又乐意帮别人干活,鼓励我要认真读书,将来有出息,可惜,我还没毕业,郑二娘不在了。这些使我懂得感恩,懂得诚信,懂得乐于助人,懂得分享,分享利益,分享知识,通过成就别人来成就自己。
还有更远的,我爷爷小时候是被送人还是卖出去了的,而且还是出去比较远的地方,当我们的宗亲听到我爷爷在外面过得不如意时,在1976年把我爷爷召唤了回来,我爷爷那时已年过半百,带着时年22岁和18岁的我爸和我叔回来,三个人挑着几个锅,几件衣服和一点破破烂烂的东西回来的,宗亲们给我们房子住,给我们地种,我们才站位脚跟,可见我们宗族的凝聚力。
总之,瓦屋系我精神的力量,有时我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或者别人问我的出身,我会拿出瓦屋的照片给人看,自豪地说,我的故乡在一个叫瓦屋的地方。
最后,祝我们瓦屋宗亲更加团结友爱,更加兴旺发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1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