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大为两弹一星,攀登科学高峰而立。六十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科研,工程与管理人才,许多科研成果走在了国际前列。作为科大第二届毕业生能来参加六十年校庆感到很幸运,因为大部人因身体原因或其他事情而不能参加,5909级毕业生能来者只有1/10左右。
我是个不愿奢谈过去辉煌,而常为未来担忧的人。十二年科学规划,使中国建立了新兴边缘学科地球化学的科研机构与教学基地。科大58一60届的毕业生许多已成为研究机构、院校从事地球化学研究和教学的主力,部分人成为地震,油气与矿产资源勘探的中坚骨干。然而后来科大地化为科研机输送的人才逐年减少。文革后,院系经过了合併调整,虽然地化系的实验室与教研队伍得到了发展壮大,科研经费很充足,也出了不少杰青、院士,说明基础研究做得不错。但培养的学生恰愈来愈少,而且大部分转行。陈江峰老师曾对我说,中国科大USTC成了美国培训中心。五十年校庆时我就感到地化系在形成倒金字塔。六十年校庆,这个倒金字塔则变得不可想像的严重;77人的教研队每年只培养了7名本科生,其中有可能4人还会转行,加上究研生也只有二十多人。这是什么原因?
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被誉为地球科学的三个强大支柱。但这只是对基础研究而言。当离开基础研究领域,走向应用领域和公众视野时,地捄化学就远不及地球物理。随着国内外基本建设的扩大,一个乡镇级的工程队伍都需要有地球物理勘探资质的技术人员,那怕挂个名也好。否则连工程招标的门槛都进不了。在辽河油田任总工的同学陈义贤说,油气勘探他更相信地球物理资料。在金属资源勘探部门的老总,同学刘益康、叶水泉感到找矿还得靠打钻,地球化学是陪衬。地质界不少人仍将地球化学视为化学分析工具,其它学科的人则视地球化学是地球物理的一个分支。因此在大学教学领域,地球化学学科被严重边缘化。
那末,是不是社会不需要地球化学?我觉得不是。其实在大众视野中,许多方面;如生态环境,健康养生,水质评价,原产地域,特色农业,酒业文化,城市转型,科技考古,突发事端,深部找矿等等都需要地球化学。问题是我们的教学培养目标,科研方向上出了问题。没有去关注地球化学学科的社会认知度,社会影响力和社会责任感。如果一个学科缺少这三方面的魅力,学生是没有兴趣报考的,家长也会为子女毕业后找不到好的就业机会而担心。一个研究所,如果缺少上述三方的科研素养,评估也会明显降分的。中国地球化学长期停留于基础研究的‘象牙之塔’,看不起化探评价,人文地化等应用领域。
我退休后,深感退出了忙于课题申请,评估结题,SCI文章的体制内‘象牙之塔’,更多地接触社会大众所需求的地球化学,在社会特发事端面前,能尽一份社会责任感去表达地球化学的见解,让社会大众更多地认知地球化学。但一个退休个人的影响力总是太小。有许多事端使我十分感概。
(1)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造成许多民众和地方政府官员都陷于惶恐不安,媒体报导发出许多错误信息,混淆职业与环境核安全的两种标准。作为一个同位素地球化学家应传达准确对待放射性与核安全的科学信息,因此及时在科学网发了’从日本各观察点放射性监测数据判析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邻域’等多篇博文,很快得到美国政府中文网等许多网站的转载,取到了高级科晋的作用。但中国地球化学机构的在岗科学家没有去尽这份社会责任感,去扩大学科的社会影响力。忆当年中国首次核爆,是日本地球化学家山宅太雄首先通过高空取样检测,向世界公告中国是先进的浓缩铀弹爆炸。当切尔诺贝尔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后,前苏联同位素地球化学家萨巴多维奇首先去现场组织核污染评估与防治。长期从事基础研究的法国同位素地球化学家阿连格列,由于在全球变化上的客观公正力场而在政坛和社会活动中叱诧风云。这些都让世界公众对地球化家刮目相看,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力。
(2)近六年来华北地区的雾霾和高PM2.5浓度引起了国人对大气污染的关注,不安与热议,也被国外反华势力炒作。如何客观认识雾霾与治理大气环境,应是大气物理与地球化学共同关注的科学和社会问题。然而关于雾霾和PM2.5问题,科学话语权主要来自大气物理。但是大气物理难于阐明污染物的来源,只有地球化学示踪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的地球化学家似乎表现出隔山观火,很少听到从地球化学角度发表见解。这是学科没有社会责任感的又一表现。2013年我曾写了‘’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的PM2.5问题‘’,也就是从地球化学角度谈这一问题。博文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阅读与评论。可见社会希望能听到从地球化学发出的不同声音。
(3)这些年来全民(特别是中老年人)关心健康养生。其实健康养生可概括成三方面问题:1.增強人体免疫力;2.多摄入抗氧化性食品;3.补充有益元素,排出有害元素或降低摄入。而后两个问题与地球化学密切相关。这个有巨大社会影响力的课题,地球化学为什么不去介入?让我们看饮用水与后两项的密切联系。水的地球化学行为看似简单,但很复杂。中国办奥运前夕,国际上对中国瓶装饮用水是否合格有许多质疑。这使我介入了水资源的调查,深感水质评价的复杂性。媒体网页充斥着各种科学,不科学和伪科学的议论。当用各种合格饮用水泡同一种新鲜绿茶时,有些水半小时后茶水就变黄了,而少数水一天后茶水仍然能保持绿色。这表明各种合格饮用水的抗氧化性存在明显的差别。自然界山泉水有部分达到了一类水资源标准。而有极少部分水,含有益元素丰富,而有害重金属含量降至超净化实验室超纯水的水平。只有通过非常特定的地球化学过程才能达到此效果。几年前在浙江富春山居与联合国健康与环境委员会主席王颜峰先生讨论浙江的生态环境问题。他提出你们从事环境化学研究的人为什么只注重已污杂破坏环境的调查与治理,而不重视优势生态环境的发现与保护?这对我很有启发。这是一个新的地球化学课题。
(4)对于中国科大科技考古系的发展和科研活动我一直很关注。因为科技考古所用的测试手段与研究方法与地球化学学科总体上是相同的。特别是商代含高放射成因铅青铜器的矿料来源和文明归属问题在国内外争议了20多年。然而科技考古系的实验室条件,师资力量和科研经费都远不及地球化学系。但科技考古系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明显高于地球化学系,因此能吸引各类人才前来求学,并应接不暇。这是值得深恩的。
(5)退休后,我在建立与发展金属资源三维定量预测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理论与方法上化了许多精力,也取得了一些满意的结果。随着人类对地球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在地表找到矿床的概率变得愈来愈低,危机矿山则愈来愈多。因此发展隐伏矿体三维定量预测方法是当务之急。地球物理方法已发展到较成熟阶段,但对于金矿等某些矿床地球物理方法并非有效。化探也只是停留在二维定性模型上。地球化学学科发展应在这方而下功夫。
地球化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应更多的关注民生,面向社会,理实交融,勇于创新,不能再停留在成岩年龄,成矿过程,壳慢混合,大气降水加岩浆水等重复研究教学上。我也十分厌倦于为刋物评审此类重复性的“肉骨头”文章。
参加校庆的5909同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