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高明
本文于2010年7与22日发表于《法制日报》“法制周末”版
著名的“五常香米”突然成为食品造假事件的主角。据报道,市场上销售的大部分所谓“五常香米”是杂牌米加香精熏出来的,1公斤香精能让10吨普通米变“香”;不仅大米加工厂在造假,甚至稻农也在掺假。稍后,泰国驻广州领事馆官员也证实,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泰国香米,有超过90%以上为其他米冒充或者加入了香精。
最近几年来,媒体曝光的问题食品可谓层出不穷,一连串陌生的化学名词,竟然是在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中走进公众视野:牛奶、鸡蛋中的三聚氰胺;牛、猪肉中的瘦肉精;大米中的香精;面粉中的过氧化苯甲酰、溴酸钾;辣椒酱、禽蛋中的苏丹红;海鲜中的福尔马林、硝基呋喃;多宝鱼中的孔雀石绿;黄鳝中的避孕药;金华火腿中的敌敌畏;蔬菜、水果中的代森锰锌、毒死蜱、二嗪磷、氟氰戊菊酯等。对于这些异常专业与怪异的东西,连笔者这样有生物学和化学专业知识背景的学者也倍感陌生,何况普通消费者。
有了很好的品牌,当地政府不知道保护,任由企业造假,类似问题又出现在“五常香米”身上。东北地区因气候原因,只能够生产一季,该地区稻米平均亩产388公斤,五常市全部水稻种植面积180万亩,其中香米稻120万亩,实际年产香米46.5万吨。正宗的“五常香米”供不应求,属于稀罕物。然而,该市实际售出的“五常香米”有多少呢?
五常市某优质米开发公司,年经营“五常香米”达37万吨,年加工能力60万吨。该市有大米加工企业两百多家,他们都是五常市的大米企业,产地是纯正的,自然会打着“五常香米”出售。这样,该市每年流出的所谓“香米”就会达千万吨,远远超出了当地的生产能力,只有靠造假来满足市场需求。
在五常这样一个小地方,当地政府部门不可能对此一无所知。但他们满足的是所谓“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这些“虚名”,而懒得花功夫去维护品牌的形象。于是,造假愈演愈烈,直到东窗事发。
“造假的成本低,造真的成本高。”在这样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下,市场上充斥着很多问题产品,尤其是食品和药品。只要有一家企业靠“香精大米”谋取超额利润,其他企业因竞争原因,也会纷纷仿效。于是,“大米香精”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五常市。这个时候,却不见市场监管部门的影子,造假者高枕无忧。
笔者孤陋寡闻,至今不知道所谓“大米香精”是何许物也?但有一点是知道的,那肯定是化学家模仿大米香味的气体结构人工合成的。自然界中,生物进行生化合成作用,都是在常温与常压下进行的,所生产出来的物质,无论是香、甜酸,还是苦、辣、咸,均是自然的,是能够降解的,不留污染;而化学家仿造生物合成物质,则是在高温、高压外加催化剂下完成的,生产过程排放污染,其产品虽然模仿了生物产品气味,但其毒副作用大,许多不能够降解。“大米香精”与曾经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三聚氰胺”一样,肯定是科学家的“杰作”,他们的发明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那些道德缺失的学者是不会考虑的,他们要的是名和利。目前,许多化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农学家的发明瞄准与人类性命攸关的食物生产,让人感到十分不安。
当今社会,诚信是一种“稀缺资源”,只有当企业主、科学家、农民、政府官员坚守道德良心底线,才能够保证食品安全。有着340年历史的同仁堂,坚守的底线就是不以假牟利,他们谨记“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等祖训,才打造了全球中药材的第一品牌。
目前暴露出来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是由媒体率先揭露,食品及相关监管部门开始介入调查。那么,那些每次出了问题后都在高唱“依法加强治理整顿,依法加大监管力度”的执法部门,他们平时都在干什么?靠纳税人供养而不作为,是否应当启动问责程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