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高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蒋高明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植物生态学研究

博文

(连载) 英国见闻录之十二:带洋学生实验

已有 4349 次阅读 2010-2-7 23:36 |个人分类:海外见闻|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实验室, 英国学生, 化学分析, 外国人做学问


蒋高明
1992年2月25日  利物浦 雨

        今天做了一天实验,觉得很有意思。从87年后没有再进过实验室,所里那儿有专门从事化学分析的实验师。我们采回来的样品,交给实验室,告诉实验师测定什么成分就完了。写文章的时候,挂上她(他)们的名字就算合作了论文。
  
        英国这里不一样,研究人员是自己要做实验的。本打算是参观一下环境系的实验室,结果他们倒多出一事来,让我参加一项研究,具体实验就是我做了。共两个人参加,老师有5个博士生,忙得很。也不为他太卖命,又不给钱,不过,可以体验一下他们搞研究的思维方法和具体研究过程,我每周花在实验的时产不超过2天。但有时做起来就停不下,今天从早晨到晚上才吃上两包方便面,瞧我革命不?也是为让“鬼子”看看我们也是很出色的。
  
        初进实验室不知所措,仪器等比国内先进。随便举个例子,用来移液的吸管,在国内时我们用吸球,弄不好把酸都吸进球里了;而西德产的一种小玩意即方便又安全,我“偷”了一个带回去,让他们实验也去订做,国内如果没有进口也值得。
  
        老师手下有3个博士生也要做实验,原来的意思是有问题请教他们(两男一女),和我差不多的年龄。但一做起来他们三个都盯着我看。原来他们以前并未做过,或做过单又不熟悉,可见英国学生动手能力也是差的。但他们都很认真爱问到底,弄清楚才动手。我这个国内产的土博士倒带起了真正的洋博士了(英国人)。合作还愉快,效率挺高,比国内快些,因为仪器还是先进,这是主要因素。
  
        环境系的负责老师又给我找了个房间,和进大门的钥匙,这样我有两个地方可去了。下一步的任务是抓紧学一些先进的东西,回国后也好让脑子真开窍了。在这儿看洋人如何做学问是很有益处的,英国的科学在本世纪初和上世纪一直领先(如达尔文等就是英国人),目前他们跟美国很紧。中国的科学一直是学西方,中学的理科教材至大学教程基本没有中国的东西,如果留意一下中学中教学中的公式,物理中的公式及化学中的方程式,那些字母全是英文简写(第一个字母大写)。目前国内一些有名的老科学家,以及中国的现代科学也大都是进口产品,如钱学森等。我们的科学要赶上,还有很大距离,这个距离也可有40年以上。关键是研究经费所限制。
  
        在这里学的东西和看到的,对我今后从事科研或教学(如下一代教育)或去大学教书都是非常好的。我今天就体会到了。一下到实验室,从准备到实验到洗瓶子,这些过程中便可知道其中的秘密。国内教授早就不下实验室了,就不会再有好的论文写出来,甚至一些教授、研究员还不知数据是怎样得来的,怎样做好文章。我看到这里的教授,系主任甚至校长仍下实验室动手做,乃是洋人做学问的特点。
  
        离回国所剩只有4个多月了。对我来讲这4个月应该利用起来了,空手回去总对不住自己。

        我今天和洋学生聊天时发现,和我一起做实验的英国博士生,大都没钱,和我们在国内一样,是奖学金资助的,但他们有智识。而那些餐馆里的香港人或广东人大多有钱,汽车全是新的,人也可说漂亮,但缺乏知识,一个是钱(Money),一个是知识(Knowledge)你说那个更重要?我认为后者,因为后者知识如何处理钱,可创造钱,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境界和物质生活,而且一旦得到工作也是体面的。国内个体户地位低,便是捉了Money,漏了Knowledge,是真正的悲剧。你看那些违法乱纪者,或打砸抢偷奸者,或连大熊猫的肉也给吃了的人,大多是那些素质低下者。所谓素质低,乃是他忽略了知识而只认Money,以至于大脑不能制动双手所至。

        人类要文明,非学知识不行。并不一定都要去科班出身,只要好学上进,生活本身就是学问。国内读书人大都穷,但也不是定局,聪明的就会一样挣到钱,但不可以成为钱的奴隶,总之它是身外之物的。西洋人对待生活可能比我们要先进一些。
  
        现在,我还在某种程度上“劳其筋骨”了,这没有什么不好的。至少我不想回国后再为一百两百的奖金之类计较,至少我付出了劳动,换到了钱,同时还有意外的收获乃是身体变强壮了,还有意志也坚定了。在专业上更学到了东西,而外语的听说读写也大大长进。

        现国内一切要靠路子,荣誉固然重要,但不可以成为负担。对此不要看得太重,期望却大,失望就越大。我的中学老师当副县长5年后去中央党校进修一年回去后仍是副县长,中央党校的牌子未起大作用。相反一个从基层提上的副县长倒混的很快。升与降,一是人缘,再是关系,前者似更重要。也并不是地位有了,才有幸福,你不能说穷人没有幸福,幸福与财富,与地位不划等号。幸福是一种合谐,一种心理平衡。所谓“知足为乐”乃如此,当然他若知道了自己原来是不足的,并为此担心,那就没有幸福了。所谓乡下妹朝城里跑如此,所谓年青学者朝国外跑如此,所谓“新欢旧欢”如此,所谓工作不顺心如此。至少我认为,在这个争取的过程中,是忍受的痛苦而非幸福。我们现在痛苦,回去又幸福了。

        回忆是幸福的,但有时是痛苦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5-293508.html

上一篇:(连载) 英国见闻录之十一:打工世家和留学世家
下一篇:(连载) 英国见闻录之十三:伊拉克人
收藏 IP: 222.132.181.*| 热度|

1 王德华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9 22: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