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文明关键词:生态系统稳定性
蒋高明
生态系统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主要通过反馈(feedback)调节来完成。生态系统反馈条件又分为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和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两种。负反馈对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是必不可少的。正负反馈的相互作用和转化,保证了生态系统可以达到一定的稳态。譬如,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而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的数量,从而保证了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平衡。自然生态系统中正反馈的例子不多,但也客观存在着。例如,有一个湖泊受到了水生植物入侵,大量枯落物加速湖泊富营养化,增加的营养让陆地植物更容易生长,最终乔木物种进入,原来的湖泊变成了森林。
不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不同的。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越复杂,结构越稳定,功能越健全,生产能力越高,它的自我调节能力也就越高。因为物种的减少往往使生态系统的生产效率下降,抵抗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和其他干扰的能力下降。而在物种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中,拥有着生态功能相似而对环境反应不同的物种,并以此来保障整个生态系统可以因环境变化而调整自身以维持各项功能的发挥。因此,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要比物种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生态系统稳定性不仅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进化特征有关,而且与外界干扰的强度和特征有关,因此稳定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目前,生态学界公认的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保持正常动态的能力,主要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是相关的,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低。
但是,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也存在相反的情况。例如,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结构比较复杂;在热带雨林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恢复时间会十分漫长。相反,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其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很低,在遭到过度放牧、火灾等干扰后,就会很快恢复。因此,直接将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比较,可能这种分析本身就不合适。如果要对一个生态系统的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则必须强调它们所处的具体环境条件。一般情况下,环境条件好,生态系统恢复力和稳定性较高,反之亦然。
《生态文明关键词》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原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黎祖交教授任主编。全书共收录251个关键词,分为12个分篇。各分篇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依次为: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蒋高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余谋昌,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卢风,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廖福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德胜,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原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黎祖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春霞,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郇庆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建军,南京晓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国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云飞。《生态文明关键词》正文后面设有“附录:相关生态学名词解释”。
黎祖交主编. 2018. 生态文明关键词.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07: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