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qizhou 论春语秋,谈科说学,声传言教。

博文

到澳洲三年体会 精选

已有 23852 次阅读 2016-6-26 17:20 |个人分类:忆旧思今|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研究, 澳洲

到澳洲后,常常有人问我什么感觉?和美国比有什么不同?我总是用各有利弊来搪塞过去。一晃眼,三年过去了,来时的新奇也变成了习惯,澳式口音和一些与“众”不同的用语由刚开始时的好玩也慢慢觉得顺耳。坐在这里,望着窗外袋鼠悠闲地吃草,我不由诧异,这难道是快要从假洋鬼子变成土澳的节奏?不过,没有改变的是,步行依然靠右走,开车常常想按雨刷却亮了转弯灯,这些仍然提醒我是从另外半个星球过来的。

澳洲好在哪?从工作上讲,合作伙伴比较容易找。进入格里菲斯大学三年来,在我们糖组学所里我就与10个研究组在抗菌、抗病毒、抗癌小肽实验上有合作。此外,在学校内还与其它研究组在生物信息上合作。同时,慢慢开始在邻近布里斯班和阳光海岸的大学也有合作者了。相比而言,我在美国十几年断断续续也有一些合作者,而且好几个还继续在合作。但数量上要比现在少很多。我认为一方面是由于美国压力大,大家忙碌着自己的事,没有空去与别人合作。另外一方面这与我目前计算和实验两头并进,合作的方向和机会大大增加也有关。

澳洲还有一个好,就是离中国近。除了刚搬过来那年还回去了一趟美国下一次就不知猴年马月了。主要是因为离开美国后,就几乎收不到美国会议、大学的邀请了,与美国的同行也只能在论文上见了。并且从这里去美国直达的城市很少,一般在路上就要两天。 但中国就近了,更重要的是只有两个小时时差,而且直达的城市在不断增加。现在从黄金海岸就可以直达武汉,不久就可以直达成都。附近的布里斯班原来只能直达香港、广州,今年底就能直达上海,同时我们大学也积极鼓励和国内大学合作,所以我有空就回去转转,和国内的合作也增加了不少,真是有得就有失啊。

在澳洲科研的不利因素也有一些。这几年经济一般,研究经费少了,但高水平科学家挺多,竞争和美国一样激烈。而且基金评分过于注重以前发表的所谓高影响因子论文的经历,不利于象我这样从计算转实验、换新方向的。我虽然也靠运气拿到了几笔钱,但平均一个基金的金额只有美国的一半左右,而各种费用特别是人员的费用要比美国贵很多,跌下来的汇率也增加我们的负担,所以钱既不经用也不够用,还需要不断努力,拿更多的钱。运气好的是研究所的领导和校领导对我有耐心全力支持我们工作。

还有一点是我低估了在澳洲建实验室的难度。许多实验用的器材要从国外进口,时间长、手续杂,费用大。实验室安全方面的规定特别多,像是比美国还要严格。有点新想法,首先要安全过关。虽说这也是必要的,但有时候没有什么安全隐患的,也要折腾一番。最近我们在建造一个全自动合成仪,学校对我们供电的安全设计的要求真让我们既开了眼界,又瘪了腰包。花在供电安全设计上的钱占我们所有元件费用的三分之一。所以三年来,由于做实验人员少,我们实验有进展但没有预想那么快,幸亏我们生物信息方面的工作进展顺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合作,输入了一批新生力量。论文产量和质量没有因为搬家而有明显的变化。最近,学校通过了我三年的审核,让我这个三年的临时工转正了,呵呵。不过和美国大学不一样,这里的教授没有终身制,学校想让你下岗,只需要说要精简就行了,当然这种情况也是偶然的。

工作之外,生活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环境尤其好,感觉是生活在一个有山有水,三季如春的世外桃园里。邻里之间关系挺轻松的,总体觉得这个地方比美国的大多数城市更有安全感。孩子们独自坐公车上学比比皆是。太太和孩子都挺喜欢这个新环境。看样子咱们老祖宗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还是蛮有道理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2757-986926.html

上一篇:我的失败简历
下一篇:在辩论中成长
收藏 IP: 122.150.209.*| 热度|

43 刘全慧 王善勇 喻海良 王德华 武夷山 戴德昌 陈楷翰 周健 彭渤 梁洪泽 黄永义 史晓雷 姬扬 李阔 李帮建 王桂颖 尹华杰 苏光松 黄焕平 许方杰 危健 王伟 褚昭明 郭向云 高建国 汤茂林 王春艳 张海权 李毅伟 李天成 苏金亚 翟自洋 王汀 htli nm2 shenlu techne xchen neilchau table xssaqq xliangg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