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苑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oqizhou 论春语秋,谈科说学,声传言教。

博文

克服恐惧,大胆走出自己研究方向的舒适区

已有 15264 次阅读 2010-9-1 21:54 |个人分类:心得体会|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博士后, 生物信息学, 科研经费, 研究方向, 新奶酪

前几天,我有空读了一本畅销书《谁动了我的奶酪》(Who Moved My Cheese? by Spencer Johnson)。书中讲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旧奶酪。一旦旧奶酪没了,不能坐而等之而是要克服恐惧积极寻找新奶酪。即使有旧奶酪时,也要不断继续寻找新奶酪。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居安要思危。对我们做科学研究的人来讲,研究经费就是我们的奶酪。对于任何一个研究方向而言,开发这个方向的前辈吃肉(把最容易的做了),后辈们就只能啃啃软骨头喝喝汤舔舔盆子底了,至于孙子辈们就只有硬骨头可啃了。而啃硬骨头很难拿到经费因为风险太大。所以要生存下去就要不断寻肉吃(开发新领域),找软骨头啃(进入新开发的领域)。运气好的话在吃肉啃软骨头时找到了啃硬骨头的方法。同样,在一个研究方向上呆的时间太长,思路就会陷在其中,很难有大的突破也就更难有什么激情去深入。不断保持自己科研激情的唯一方式就是要克服恐惧,勇于尝新(新方法或新方向) 。

我在读博时研究方向是凝聚态物理和统计力学,博士后研究的是分子动力学和蛋白质折叠。独立做教授之后开始做结构生物信息学。我亲身体会到用自己的数理知识去冲击新方向容易产生新火花。这也反映在我招聘博士后时非常喜欢招一些有数理基础但从未在我研究领域工作过的新鲜人(例如做高能核物理的)。他们在换入生物领域时常常会带来新思路和新动力。事实上这些人的绝大多数在我的课题组做得非常出色。其中有两人现在分别在美国和加拿大大学里做教授。我常对我的学生讲做研究生时研究要深,做博士后时研究要广要不同于研究生时做的方向。这样自己独立之后就能思路开阔,成功的机会大增。这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趁年轻时多学多努力一些,研究时做杂一些,这样以后找工作就容易把自已“卖”出去因为你的卖点多。这是我分析我的学生找工作时难易程度所得到的结论。不久前,一个拿科研经费特牛的大师来我校访问。我问他是怎样得到那么多科研经费的?他说除了多写多投之外,就是要勇于走出自己研究的舒适区(get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我觉得他说得很对。现在我自己也在舒适区呆得太久了,旧奶酪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特写此文给自己来个警示并与大家共勉。对了,如果我的舒适区是你渴望的新奶酪,别忘了找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72757-358395.html


下一篇:怎样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博士后老板?一个老板的建议 (博士后系列1)
收藏 IP: .*| 热度|

14 陈芳芳 霍开拓 梅卫平 唐凌峰 刘进平 耿文叶 侯成亚 霍艾伦 马利祥 吕杰 刘阳 Araneae11ZX chtang goudan1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0: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