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读博时研究方向是凝聚态物理和统计力学,博士后研究的是分子动力学和蛋白质折叠。独立做教授之后开始做结构生物信息学。我亲身体会到用自己的数理知识去冲击新方向容易产生新火花。这也反映在我招聘博士后时非常喜欢招一些有数理基础但从未在我研究领域工作过的新鲜人(例如做高能核物理的)。他们在换入生物领域时常常会带来新思路和新动力。事实上这些人的绝大多数在我的课题组做得非常出色。其中有两人现在分别在美国和加拿大大学里做教授。我常对我的学生讲做研究生时研究要深,做博士后时研究要广要不同于研究生时做的方向。这样自己独立之后就能思路开阔,成功的机会大增。这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趁年轻时多学多努力一些,研究时做杂一些,这样以后找工作就容易把自已“卖”出去因为你的卖点多。这是我分析我的学生找工作时难易程度所得到的结论。不久前,一个拿科研经费特牛的大师来我校访问。我问他是怎样得到那么多科研经费的?他说除了多写多投之外,就是要勇于走出自己研究的舒适区(get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我觉得他说得很对。现在我自己也在舒适区呆得太久了,旧奶酪也消耗得差不多了,所以特写此文给自己来个警示并与大家共勉。对了,如果我的舒适区是你渴望的新奶酪,别忘了找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