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 者】刘小燕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名称】硕士
【导师姓名】姚远
【学位年度】2011
【摘 要】《农学报》创刊于1897年,是中国第一份专业农业科技期刊。由罗振玉、蒋黼等创设的上海农学会所主办,办刊长达十年之久。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且维持长久的生命力,可谓当时报刊业的一个特例。鉴于此,本文采用数据统计、比较法、原始文献分析考证法,从其媒介形态、编辑传播策略、机制与传播内容等方面作进一步研究,从而明确《农学报》在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史与农学史上的里程碑意义。全面调查《农学报》之前晚清综合性期刊中涉及农学知识的文献,结果表明,这些期刊中农学知识均是以零散的单篇文章出现。《农学报》作为中国第一份专业科技期刊,首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农学知识。《农学报》刊载的西方农学知识较为全面系统,分为农业基础科学与农业应用科学两大类。《农学报》传入的西方农业基础科学,主要包括农业经济学、光电学、农艺化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生物学、土壤学等,其中农艺化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经济学是其他期刊所没有的新知识,除此,还有农政管理方面的文章。农业应用科学,主要包括作物学、园艺学、农力学、植物保护与病虫害学、农产制造学等。所传入的学科较为齐全,构成了现代农学的基本框架。在传播策略与机制上,《农学报》采用独特的编排方式,将翻译的农学论文按学科汇编成《农学丛书》,进行二次传播。农学会的成员兼具编者与读者双重身份,其所办的《农学报》又作为农业学堂的教材,学生亦成为其受众,再由乡绅讲授于“乡劳野夫”,这就形成了农学会、《农学报》、农业学堂、乡绅等多级传播模式。《农学报》经由日本传入的西方农学体系,注入中国传统农学体系全新的知识元素,以前所未有的媒介形态实现了西方现代农学体系与中国传统农学知识体系的传播和交融,并以现代自然科学知识运用于传统农学为标志,首次系统地、大规模地和整建制地将农业科学技术分类精细化,从而形成了古代与近代中国农学的分水岭,初具晚清中国农业知识体系的雏形。不仅在媒介形态的特殊样式上,而且在农学知识的传播总量和体系的完整性上,《农学报》实现了空前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现代农学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隐藏更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5: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