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海豚一跳千万年 精选

已有 9721 次阅读 2011-4-15 06:17 |个人分类:南极回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我早就见过海豚,多是在海洋公园里。被训练过的它们,可以听人的指挥出来表演。但我不太喜欢会表演、太听话的动物,无论是海洋公园里的海豚,马戏团里的大象,还是街角上被人玩耍的猴子,也无论它们的表演技术有多高明。野海中,大风大浪里的海豚,我是头一次见到。它们在船的两旁快速窜动,不时从水中跃起,再侧身砸回水中,激起大片水花,弄出很大的动静,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海豚是个体较小的鲸类。我见到的有两个种。一是花斑喙头海豚(Cephalorhynchus commersonii),因为它的黑白体色,通俗名字又叫做黑白驼背豚,臭鼬海豚,或熊猫海豚。这种海豚个体比较小,体长通常在1.2-1.8米间。 第二种,我觉得是皮氏斑纹海豚 (Lagenorhynchus australis),或黑颊海豚、皮氏黑颊海豚、南方海豚等。它的个体要大一些,成年时可以超过两米。这两种海豚,都生活在南美洲南部和南极大陆之间的海域。

            拍海豚的照片,难度比较大。我们的船上好几十号人,都没有拍到像样的海豚照片,就我拍的这几张还凑合。因为阴天,船在摇晃,人在发晕,多数人的相机又不够好,再加上海豚神出鬼没,现身的时间有限。当它们突然出现时,运动非常的快,跳跃起来是瞬间的动作,所以拍摄照片的难度很大。我比船上的各位多拍了几张,原因是我在甲板上呆的时间比较长。一是我喜欢站在甲板上看海水和波浪,二是在外面冷风吹着会减缓晕船的效果。当然,也冻得够呛。拍这样的照片,代价也比较高。那些飞溅起来的海水,比下雨还可怕,尽管我当心护着,雾水也常把我的相机和镜头弄湿,让拍出来的图像不清楚。这一套设备,会因为这趟野外折寿若干年。不过,没有在保险箱中虚度一生,希望它会感谢我。

            鲸类和别的哺乳动物的关系,过去一直都不是很清楚。传统的形态学观点,认为它们是从一种叫“中兽”、 绝灭了的哺乳动物类群演化而来。直到50年代生物学中用血清沉淀方法,以及80年代后用基因序列分析,发现鲸类和偶蹄类是“一家亲”。也就是说,在哺乳动物的谱系树上,鲸类是和猪、牛、羊、鹿、河马、骆驼等是一个大类。而且很多研究认为,鲸类和偶蹄类中的河马,在系统关系上最为接近。这种看法提出来后,给传统的观点造成很大的冲击,很多人都持反对的观点。吃草的牛羊们和海豚如此的不同,怎么会是同一类呢?但自然界不是人们习惯知识中表现的那么简单,而人也好在能在不断的探索中,修改自己对自然界的看法,变得更明白一点。90年代,在印度次大陆上发现的若干化石,提供了鲸类是从陆生的偶蹄类演化出来的形态学证据。在大约55百万年前,古鲸类就和它陆地上的兄弟姐妹们分手,开始走回海洋的旅程。到了大约35百万年前,现代鲸类的分化就已经完成。陆地上的脊椎动物,是从海洋中走出来的,而鲸类海归了,发现那里也是一片可以折腾的海阔天空。

            尽管重回海洋,鲸类还是保持了一些陆生哺乳动物上的本性,比如胎生,而不是像鱼那样产卵;从空气中获得氧气,而不是像鱼那样从水中获得氧气。鱼游动时,靠尾巴的左右摆动来推动身体。海豚游动时,是靠尾巴上下摆动获得动力,我觉得这没准也是哺乳动物的“本性”之一。人们常批知识分子,要他们“夹着尾巴”做人,因为他们一得意,尾巴就“翘”得很高。这也体现了尾巴上下的动作,尽管人的尾巴早就丢了。当然, 很多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哺乳动物尾巴的上下动作也不是绝对的, 因为有些种类还会左右摇尾巴,比如狗。这个有点跑题了。

            我讲生物演化的课,特别挑选了动物从海到陆、从陆回海两个例子。因为这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在空气介质中生活,和在水介质中生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也许比从陆栖到飞翔的难度还大。从一种生境到另外一种生境的转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结果是神奇的。5千多万年前,牛羊的兄弟们下海,今天我们才能看到大海中海豚博浪的精彩。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千万年等得海豚一跳。






















































博物之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433373.html

上一篇:文彭印天边行
下一篇:平遥古城杂看杂感
收藏 IP: 68.36.2.*| 热度|

71 陈湘明 张珑 杨学祥 黄晓磊 茹永新 刘用生 王安邦 吴吉良 曹广福 武夷山 郭向云 侯成亚 张婷婷 李学宽 吉宗祥 武京治 陈丽 梁进 杨正瓴 王桂颖 余昕 李福洋 陈绥阳 蒋永华 柳东阳 张亮生 肖重发 鲍得海 朱志敏 高建国 李晓明 齐霁 马磊 钟炳 罗岚 苏金燕 李灿 宋稳成 邱嘉文 周可真 黄锦芳 孔晓飞 曹小晶 吕秀齐 赫英 吴飞鹏 戎可 鲍永利 杨月琴 张有学 张志东 任胜利 王德华 陈国文 王萌杰 吕喆 谭坤 李霞 刘颖彪 曾琼斌 王雪琦 任国鹏 王启云 王江艳 汤奔阳 邓旭坤 xqhuang tuner opticssim christine seh123

发表评论 评论 (7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