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与自我融为一体者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uanmin    全心全意,抛珉引玉

博文

三谈知识分子

已有 4873 次阅读 2007-11-9 10:54 |个人分类:随想札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最早写《也谈知识分子》是读李淼兄《学者、知识分子和知道分子》一文有感而发。其实根本没有对知识分子的概念有过深入的思考,只是粗略地查阅了知识分子的定义之后,结合我一直以来已经刻在脑海里的认识,信手写上几句。
  发文后,有幸得到杨玲博主的评论,有所思考。随后拜读他的大作《我的知识分子观》,又有所收益,也再次触发我写了《再谈知识分子》一文。写前,简单地搜索一下,关于知识分子的概念,前几年网上早已经讨论过了,各种观点都有。所以,只是从知识本性和特征的角度,结合我个人的理解,再次讨论一下知识分子的形象,并指出我的观点与杨玲博主的相同之处。
  (1) 将有知识的人和从事与知识密切相关工作作为“知识分子”的分类学意义上的概念,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也许有它自己的长处。
  (2) 知识分子首先是一个普通公民。
同时也提出了我们的不同之处:
  (1) 仅被动地拥有[狭义的]知识并仅把知识用于谋生的人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或完全的知识分子,除非为了某种需要而事先做出语义学上的约定。
  (2) 知识分子首先是一个普通公民,但实质意义上的和真正的知识分子还具备更多的理智、理性和理想。
  前几日,为杨玲博主在其大作《为什么提知识分子观》之中谈到其写拙文《我的知识分子观》的目的所感动。尤其是他想到“避免知识分子遇到尴尬”的胸怀是博大的。这不就有几分知识分子的味道吗?!请允许我就此崇拜一下。当我进而扪心自问为何我也要写《再谈知识分子》呢?几经整理思路,终于明白我是担心知识分子的形象可能受损而殃及我心中的偶像,也发泄一下对于那些不能自律和自甘平庸(堕落?)的知识分子的一点牢骚而已。
  近日,几次拜读王鸿飞研究员的大作《专业知识分子和公共知识分子》,十分赞同其观点:“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工程师、经理人、政治家、科学家和教授,比公共知识分子更为重要”[注:限于目前和可以预见的未来某段时期]。王鸿飞博主思想的活跃、知识的广博和文章的精彩总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非常值得我学习。但我也秉承知识界的传统,表明我自己的观点以展开讨论。
  首先,让我们简单地介绍几种观点:(1)原来的知识分子的概念不符合时代,需要修改,有知识的人和从事于知识密切相关工作的人就是知识分子;(2)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工程师、经理人、政治家、科学家和教授,比公共知识分子更为重要,他们是专业知识分子;(3)知识分子具备独立之思想,是社会的良心和正义的旗帜,中国的知识分子寥若晨星。
  然后,让我来表述我的出发点:(1)知识分子概念与时俱进实属正常,但不应违背其原来的本意;(2)我们不仅要肯定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作为社会的良心和正义的旗帜的功绩,我们也要维护知识分子在当今时代的形象,我们还要期许知识分子在未来的可能作用;(3)汉语有足够多的词汇,也能创造新词来表达一些概念,没有必要用旧瓶装新酒。
  杨玲博主的观点好就好在给出了分类学上容易操作的知识分子必要和区别其他阶层的条件(当需要时);王鸿飞博主的观点好就好在明确了知识分子的角色定位(在现今阶段);第三种观点好就好在提醒我们记住知识分子应当具备的高尚使命。
  不过,杨玲博主恐怕是用了隐含性假定了,即假定社会阶层是固定不变,各社会阶层的内涵是固定不变的。具体地说,设社会阶层只有{A,B,C,D,E},非A,B,C,D 就一定是E了。如果认为社会阶层是可能变化的那么非A,B,C,D,也未必是E,而可能是F。再者过去确定非A的条件发生了变化,结论又必须改变。王鸿飞博主将知识分子分为专业专业知识分子和公共知识分子,则表现了对于社会阶层分类变化或细化的认知。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从知识分子之中分化或细化出来的专业知识分子是否符合知识分子的原有含义。在我看来,从知识分子中分化或细化出来的专业知识分子可以做专业知识的分子解读[应当不会是专业的知识分子,两者意义在词面上显然不同],由于原有的知识分子的精神特征不被需要了,我觉得比较恰当的概念是专业知识人员,专业知识人士或专业知识人才(其实在社会学的意义上他们似乎没有必要作为独立的阶层而存在)。而公共知识分子其实就是原来意义上的一类典型的知识分子,加上公共只不过是为了强调他们的功能而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知识分子的概念是历史所形成,把知识分子的称号给予更多的人完全不是必需的,有可能造成对历史上有过杰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的不公,甚至有改变知识分子精神和形象的可能,对于将来需要知识分子发挥其作用的某个可能的出现的历史阶段[指可能的社会动荡和倒退]的发展不利。应当认识到所谓的(公共)知识分子必定要减少直至最终消亡(可能不是单调的,而是有起伏的),而让其成为历史上的名词。这并不妨碍人们认识到和肯定建设性的专业性知识人才目前更重要,也不会对于专业知识人才的身份地位有任何实质影响。当然,无论哪种方式从出发点和目的而言都是好的,只是需考虑是否必要和有无其他方式(是否比较好,可以继续讨论)的问题。
  我自我思量之所以我宁愿选择专业知识人员,专业知识人士或专业知识人才而不选择专业知识分子说法,是因为我以为知识分子的精神是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没有了它就与知识分子概念的原意相违背了,所以不用专业知识分子为好,尽管知识分子的主要特征的确是拥有知识。如果说,知识分子的本质特征是他们具有知识,或者知识分子没有什么本质特征,只有拥有知识的主要特征,那么专业知识分子的概念就是没有问题的。
  总之,我认为,知识分子是由有知识,从事与知识密切相关的工作,具备专业化水平的人所组成。但是,鉴于知识分子在历史上的责任和精神,也为了将来可能在社会变革和动荡发生时能够重新担负起神圣的使命,他们应当比普通公民具备更多的理智、理性和理想。否则,他们只是专业知识人员和人才,而没有必要给予他们知识分子的称号。为了现阶段建设和发展的需要,相当多的知识分子转型为专业知识人员或人才,以适应时代需要而不必在行为上履行原来的使命和责任。如果他继续在思想层面上保有知识分子的基本素质和精神就是知识分子,或潜在的知识分子。如果丢弃了知识分子的素质和精神,则转变成地道的专业知识人员或人才。如果专业知识人员或人才具备比普通公民更多的理智、理性和理想,他更容易和有条件成长为知识分子。这是说,能够在需要时成长为知识分子者也通常在他们中间。一句话,我的想法是试图在历史、现代和未来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和折中的知识分子的概念。
  其实知识分子的概念讨论没有必要弄得那么复杂,其概念混乱的原因可能在于其中掺杂了一些政治因素。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吉方平《透过表象看实质——析“公共知识分子”论》(2004年11月15日《解放日报》或2004年11月25日 《人民日报》 (第九版) http://www.people.com.cn/GB/40531/40540/3011647.html )和杜光:《驳“吉方平〈析“公共知识分子”论〉》(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6201)。
  综上所述,杨玲博主、王鸿飞研究员与我自己以及科学博客圈上一些其他人观点主体上基本一致,只是在采用什么方式考虑知识分子概念的处理细节上有所不同而已。这大概能够算得上刘俊明教授所称的“和而不同”的一例了。
  没有时间再仔细推敲思考了,好在只是想抛砖引玉,不足不到之处,恳望诸君赐教。

 



“知识分子”大家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69-10541.html

上一篇:研究生和导师:合作、博弈与贡献
下一篇:从谈男人起到不谈知识分子止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18: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