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正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s007 欢迎腾讯微博联系:寻正(xunzhengxz)

博文

精尽人亡话科学(4)自慰死 精选

已有 71982 次阅读 2012-7-1 03:25 |个人分类:科学普及|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自慰, 方舟子, 死亡, 窒息, 手淫

 

【本系列其它章节链接:(1)捐精死(2)伟哥死(3)心脑死(4)自慰死(5)性累死(6)中医篇


寻正


精尽人亡的说法有着极古老的根基,中外亦然。“万恶淫为首”,“淫者,过也”,中国文化传统中指责一个人失德,往往说他“荒淫无度”,如果这个人恰好死亡,不管是否跟性活动有关,总会随之添上一笔,“掏空了身体”,言下之意,不外乎又是精尽人亡。而在西方,自希波克那底开始,过度的性生活也是致病原因,在18世纪初,俄南主义(Onanism)成为一个医学名词,淫荡的代表行为——自慰(Autoerotism)——成了过街老鼠,延续到今天。


俄南是圣经中的人物,按照犹太人规矩,他有捐精寡嫂为兄长延后的义务,不过,这小子只享受,不尽义务,每次都把精液撒在地上,让其寡嫂无从得孕,上帝就把他治死了。撒精于地需要手淫(Masturbation),于是乎他就成了手淫代表。俄南主义成为医学名词,在近200年内,手淫是一种正式的需要治疗的疾病,在19世纪住院诊断中,你可能被诊断为“手淫”,后来变成“俄南主义”,“俄南症”,到了19世纪后期,用上了更雅的名词,比如“男性生殖器官病”,“神经系统病”,“脑脊髓病”,迟至1933年,还有人因为“男性性器官功能搅扰病”,也就是手淫而住院。


手淫病一度成了大病,可以引起消化不良、尿道狭窄、癫痫、失明、失聪、失忆、阳萎、心律不齐、头痛、贫血、白带、青春痘、甚至结核与癫狂1。既然手淫能引起这么多严重的疾病,那么在死亡记录上医生把死因给注明为手淫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手淫又是怎么治疗的呢?你可能并不是那么想知道。切断输精管据说有效,如果无效,那就把睾丸一并切了,保证有效。


在20世纪,随着医学的发展,原来跟手淫联系在一起的疾病逐渐被鉴别出来了,慢慢地,人们认识到手淫不是病。爱滋病的出现、其它性传播疾病的持续社会压力、以及未婚先孕产生的社会负效应让不少学者觉得手淫还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手淫开始作为一种安全性活动被提倡2。不过,手淫提倡者遇到的阻力不是一般地大,1994年美国外科总管爱尔德斯(J. Elders)在参加联合国爱滋病会议时被问及手淫,她说学校应当教会学生做,随后她就被解雇了。


迟至1997年,北医大的学者发表文章仍然把手淫当着一个健康问题3,手淫者在中国受到的社会压力超过国外的共同爱好者。前不久,急于转移话题的方舟子拾起了手淫,开始在中国网络世界中倡导,并认为不存在过度一说,一时间网络唾沫乱飞,又恰逢日本、巴西爆出自慰死的案例,方舟子随之而得“强撸灰飞烟灭”的绰号,灰溜溜地收场。


讨论有禁忌的科学话题,作者需要做好基本功,传播错误观念是要害死人的。自慰死(Autoerotic Death)从1950年代开始,就已经逐渐成为学界熟悉的话题,到现在为止,相关文献已经数不胜数了。性观念的开放以及手淫的普遍性并非没有后遗症。一般的流行病学调查会发现,在国外男子手淫率达到90以上,而中国也起码有3/4的男性偶有所好。伴随社会态度的宽松,就是自慰死的节节高升,据估计,每年美国可能有多达3000人死于自慰。随着自慰死的发现增加,引起了美国联邦政府的高度关注,联邦调查局还专门成立一个自慰办公室——因为他们怀疑其中混入了谋杀案例。


绝大部分的自慰死或者损伤的文献发表在法医学杂志上,这是我为什么在本系列最初就强调华中科大的郑刚之死没有关于谋杀的刑事调查就是当局的失职的根本原因。自慰死变得常见,但从绝对风险上看,仍然远低于谋杀或者故意伤害,进行刑事调查是社会理性与法治的标志。


那么,自慰要怎样做才安全呢?首要的安全常识是节制,不要虐待自己的身体与性器官,看似无害的红萝卜也能让你因空气栓塞而死4,给罗马帝国造成巨大威胁的匈奴王阿提拉据说是性游戏中整出鼻血来了,流鼻血也能死人,于是乎乐极生悲,徒增笑柄。


如果需要我的第二条建议,我会说物适其用,中国人尤其不爱读用户指南,这是很危险的。医生会反复强调,振动器是走前门,而不是后门用的,有的人不小心掉进后门了,不进医院就取不出来,等当事人终于鼓足勇气红着脸走进医院时,它足以把人的大肠振个一蹋糊涂,不死也险。如果上帝要让你从肛门享受性爱,他会在结构上使之更为牢实。


我在前面提及,被绞死的人或者大脑突然被损坏,会产生突发的自主神经兴奋,死翘出精。这一机制就是自慰死的绝大多数人的不归路,是名至实归的“爽死”。写到这里,我就不得不插入一句话,坚决不要尝试。以前有人就因为看到电视台针对“爽死”的介绍与警告,结果一试就把自己自慰死了5


自慰的最大麻烦就是不能提供正常交媾所能达到的最大兴奋,好处是人人两只手,成本便宜方便。经济学描述人此时的行为时就讲过度消费,跟大家吃自助餐不顾自己健康而海吃海喝的机制是一样的。高消费带来的不良影响就是过度追求快感,而性窒息又的确能增强快感,从而导致了部分人采用了这一危险方式。


人们会用多种方式以让自己达到窒息状态,一个常用的方式是吸入氮气,吸及氮气就会相应减少吸入气体中氧气的含量,从而达到窒息的效果。更简单的是套个塑料袋在头上,氧气消耗完了就会窒息。不少人采用绞绳套(Noose)或者类似装置,真实感受前人的爽死。那些采用绞绳套的尤其危险,而且看起来象自杀或谋杀,所以文献报道相对较多。


即使是几乎“爽死”,性窒息爱好者仍然没有爽够,道理已经讲了,自慰获得快感成本太低,所以过度消费,永难满足。无一例外,他们不想死,这是法医鉴定自杀或者自慰死的关键。由于自慰仍然是某种程度的社会禁忌,所以自慰者享受快感时都是独享,这使得他们在发生意外时得不到及时救助。追求性窒息的大多不笨,他们设计相应机关让自己获得窒息快感时都有安全机制,大多只需要动动手指或者摇摇头什么的就能解救自己。麻烦在于,处于性窒息状态时,他们要么失去了求生意识,要么被窒息到完全失去了自控能力,让自爽变成了爽死。


自慰死的大多数为20-30岁的青年人,这个年龄段性压力大,而另外获得满足的成本又高,不少人又处于爱尝试的阶段,所以追求变态享受的就多。不过,文献报道的自慰死可以小至9岁的娃娃,或者是高龄77岁的老头6,这个快乐陷井,是没有年龄限制的。


当你一头热地推销自慰手淫,需要注意的是自慰也是有风险的,当然存在过度与否的问题,“强撸灰飞烟灭”的教训,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提倡什么的时候,保持适当的审慎。上帝比你想像的要幽默。


【本系列其它章节链接:(1)捐精死(2)伟哥死(3)心脑死(4)自慰死(5)性累死(6)中医篇


注:


1Engelhardt Jr, H.T. The disease of Masturbation: Values and The Concept of Disease. 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1974; 48(2):234


2Shelton, J.D. Masturbation: Breaking the Silenc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2010; 36(3):157


3Ye, G. (1997). Health promotion of adolescents. Coll Antropol, 21(1), 93-100.


4Pierucci, G. (1991). Fatal air embolism during female autoerotic practice. [Case Reports Letter]. Int J Legal Med, 104(4), 241.


5O'Halloran, R. L., & Lovell, F. W. (1988). Autoerotic asphyxial death following television broadcast. [Case Reports]. J Forensic Sci, 33(6), 1491-1492.


6Sauvageau, A., & Racette, S. (2006). Autoerotic deaths in the literature from 1954 to 2004: a review. [Review]. J Forensic Sci, 51(1), 140-146. doi: 10.1111/j.1556-4029.2005.00032.x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0310-587671.html

上一篇:羽流、对流、与湍流
下一篇:专欺弱者的蚊子
收藏 IP: 173.29.242.*| 热度|

40 孙根年 郭卫 许培扬 李学宽 陆俊茜 李欣海 邢志忠 张天翼 李建平 朱志敏 廖新化 吕喆 孙庆丰 李天成 张文春 张军鹏 陈明 张焱 周真明 林涛 王春艳 黎在珣 吉宗祥 anonymity fansg Zeng010Bing peteryangwch zyongli seeseahere bumblebee aliala wjjwhu tuner zhanghuatian hypsmer luxiaobing12 louischan zhoubukang sz1961sy MassSpec168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