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科学小说网的通信
这次,是科学小说网(www.chinasnw.com) 先来信发的“难”:教我尝试写科学小说。小说,老长老长的文体,我父亲曾教导我说:“你平日不擅言辞,写小说,光里面的对话就够你应付的了”。是啊,怎么回复人家呢?
起先,该网转载了我博客上的两篇故事性的杂文,出于礼貌,我得回复,可又说些什么呢?于是乎,出于礼貌,我上了该网。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个网很干净,干净得近乎于纯净,即一个纯粹的,专门为“科学小说”而开的网站。满篇满纸都是“与科学有关的文艺”,即他们所提倡的——用“文艺”手法来表现科学,进而去传播科学知识。我认为,这在今天这个****的时代,倒十分难能可贵。
—— 以下是这封信的内容 ——
科学小说网:您好!
与您通信,感到是件蛮有意思的事情。贵网在前几封来信中,几次谈到用“文艺来表现科学”,这样的做法我是赞赏的。文艺——文学和艺术,多好的东西,既然能“为政治服务”,当然也能为科学、为生活为各行各业服务,况且科学本身也是历史悠久、充满文化、充满精神和乐趣的事情,浑身上下充满了“文艺细胞”,以文艺的手法表现科学、传播科学,何乐不为呢?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祖先就做得非常好,人家并没把科学从经史子集里单挑出来呀。一本《水经注》,人家郦道元也没非让您把它看成是地理学的paper呀,您当文学作品来看的时候,那一样是大师级的作品!还有《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天工开物》、《本草纲目》......可现在呢?
而谈及文学或小说,脱离开最起码的科学知识,其文艺性也将大打折扣。小说是社会杂谈,难免会涉及到各行各业,譬如写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不了解相关地域的地理、生物、气候、风俗,就绝不可能把小说写好;就算写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如一个车工、一个程序员、一个棉农、一个司机,不了解他们所在行业的知识,写出来的文学作品,势必就会不真实、不生动,即便不失去读者,也不免有瑕疵。因此说,科学和文艺本身就是难以割舍的。
其实,在文艺界,何尝不存在用“科学知识”为其添彩的故事呢?北京著名评书泰斗连阔如先生,生前以《三国演义》说得最好,为什么呢?他的女儿,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丽如在《回忆父亲连阔如》一文中道出了其中的原委。文中说,“他(指连阔如)钻研天文(气象)知识,把‘借东风’、‘草船借箭’说得入情入理;他学习、了解山川地理、风俗人情,以备古今对照……听众们反映,听连先生的书,不但听了历史故事,还学到了不少知识”。
小说,多好的东西啊,不但可读性强,而且略加修改,还可摇身一变,成为广播、电影、电视剧、评书、小人书......,如果能更多地多用在传播科学知识上,岂不美哉?但是,这样的美事在今天看来却颇为难做。因为,今天的社会,竞争激烈,行业格局明显,是一个出“专家”的时代,所以“做科学的”一般不会去写小说,而“做文学的”一般不会去研究科学。而写科学小说呢?既要真懂科学,又要真懂文学,这样的人到哪儿去找呢?古代有,张衡,天文学家、数学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诗人,郭沫若对其评价为,“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还有前面说的郦道元,地理学家、散文家;沈括,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近现代呢?也有,象丁西林,不仅是我国早期的现代物理学家,同时也是我国话剧的先行者,在出任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之余,还写出了《三元钱国币》、《一只马蜂》、《压迫》等优秀的话剧作品。
还是那个问题,可现在呢?我们如何来解决或来平衡这个问题呢?看来,这不是您一家所面临的问题。但就目前来讲,“科学小说网”上诸公在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去给予更多的鼓励,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做出的任何有益实践和尝试都是值得我们去褒奖的。
最后,是我个人回复您的问题。无论是从个人兴趣讲,还是从网络文学的特点讲,我都是个爱念短头经的和尚,科学和论文,太严谨,以探索自然为本;我和我的杂文,太随意,以趣味养性为本。含有“科学”的文章不好做,短了,还好些;多写,就难免要出错,因此,我只能就我所知道的、能够被多数方家所认可的那一点儿知识,或发生在科学边儿上的、有趣儿的那一点儿故事或杂感写将出来,享受一下与众人同乐的感觉,顺便再逗逗读者朋友们的馋虫,但要“欲知后事如何”,就只能靠有兴趣的读者自己去深加研究了。不过我也会考虑您的建议,业余写点儿巴掌大的“小小说儿”或“一分钟小说儿”之类的东西,过一把写小说的瘾吧。2009年2月煦字 (段煦/文 博物地理 www.bowudili.cn )
___________
超级链接:
知乐网 www.zhile365.com——中国青少年网络科学社区,让我们携手打造孩子们的网上成长家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