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生如何骗自己
杨义先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
灵创团队带头人
儿童不会骗自己,因为,他还很纯洁。
笨蛋不会骗自己,因为,他还没那个本事。
教授经常骗自己,不过,本文的重点不在于此。
介于“大愚”和“大智”之间的研究生,在用谎言欺骗自己方面,可谓是高手,高手,高高手!他们敢于骗自己,那怕骗到“倾家荡产”;他们善于骗自己,甚至骗到根本不信“自己其实是在骗自己”;他们更乐于骗自己,“即使是把自己卖了,还在帮别人数钱”!谁说雷锋下岗了?那些乐于长年骗自己的研究生其实就是源源不断的“活雷锋”嘛!
列位看官,读到此处,假若您已怒发冲冠,建议跳过以下正文,直接开始反击甚至骂街。当然,您也可先看看本文结语,它替您准备了足够的经典“骂料”,您可以直接贴用,本人保证不追究版权。
其实,本文仅仅归纳了过去二十余年来,作为导师,我亲历的一些真事而已。至于如何看待文中的各类“谎言”列表,那就见仁见智吧,比如,师生是否应该共同反省?导师有何责任?(相信绝大部分的责任应由导师来承担)学生有啥问题?环境影响在哪?等等。当然,如果某生非要从中“总结经验”,提升自己今后的“谎言技巧”,那我也没有办法!本文也绝非有意让年轻导师从此执偏见于未来的研究生!
(一)入学前
入学前虽不算研究生,但是,确有不少本科生是受害于如下谎言的蛊惑,而误入歧途,否则,他们本该安享幸福的青春,甚至可能已经成功!
谎言1:万般皆下品,唯有读研高。这是由学生与其亲朋好友共同编造的最美丽,也最致命的谎言。不知有多少研究生被这个谎言骗去了健康,夺走了幸福,耽误了机会,磨灭了激情,甚至谋杀了生命。改革开放初期,能否读大学确实直接关乎“穿皮鞋”还是“穿草鞋”的问题,所以,全民拼命考大学,精英者甚至读研。但是,如今,社会发展多元化了,读研后也可能仍然“穿草鞋”,中学生却可能“穿皮鞋”,因此,再违心地去读研真的是“得不偿失”。从这一点上看,我特别佩服韩寒,他早在十余年前,就敢微笑着,轻轻扔掉复旦大学递来的“橄榄枝”。如今,事实证明:韩寒当初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当然,对那个“中学生、副教授…”的启功先生,我等更是只有“五体投地”的份了!列位看官,您也许会反驳说:像韩寒和启功这样的“中学生”天才毕竟是极少数呀。完全同意!但是,请您注意:硕士、博士毕业后能够成为顶级科学家或成功人士的也只有极少数!读研是走向成功的正道之一,但绝非唯一正道。切不可违心地勉强读研,万不能仅仅为博得虚名而读研,否则,既害人,更害已!
谎言2:人人皆宜读研。研究生早已不属义务教育了,国家不会强迫人人读研,如果学生非要自逼的话,后果当然只能自负。不错,读研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在选择读研前,你是否考虑过:读研是你的长项吗?读研能给你带来成就感吗?读研能使你更加成功吗?读研的真正目的与你人生的幸福目标一致吗?如果不是,建议你当机立断,放弃考研和读研!如果一致,那么,在读研期间无论遇到何种艰难困苦,你都要勇敢地,微笑着去面对,以苦为乐,坚持到底,以实际业绩和行动来证明自身的价值,毕竟,任何人,做任何事,要想成功都不是轻而易举的!然而,事实却是:有些研究生其实只想混张文凭,因此,读研期间“能偷懒处就偷懒”,处处热衷于捍卫自己在导师面前的权力,时时监督导师是否对其有所“剥削”,加班越少越好,课题越轻越好,毕业越易越好,发钱越多越好,…,总之,导师越“慈”越好。其实,这种读研法无异于“慢性自杀”,想想看,如今,研究生文凭多如牛毛,即使是“正品”也已经大大贬值,更不用说各种“山寨品”还在不断引发文凭的“通货膨胀”。你牺牲三年青春时光,丢掉工资和工龄以及无法计数的机会成本,就为混一纸文凭,值得吗?据说,在中关村,从街边小贩手中,购买世界任何大学的研究生文凭,只需要支付一个猪屁股的钱就够了,如今,猪肉涨价了,也许半个猪屁股就够了吧。我可以负责地说:现在和今后,任何人的成功都绝不会仰仗其文凭,无论该文凭是混来的,还是买来的!
谎言3:先读研,再立业。古今中外,绝大部分人确实是先读研再就业(或立业),但是,这种先后顺序并非法律规定,每个人都应根据自己的特殊情况“便宜行事”,以有助于自身和家人的幸福为判断准则,先别操心全人类的幸福问题。我特别敬重万科老总王石先生,他敢于在耳顺之年,远渡重洋,与小娃娃们混迹一班。当然,我肯定不敢要求每位研究生都仿效王石的这种超级颠倒法(我自己也做不到),但是,我也绝不信奉“先读研,再立业”这种机械的时序论。事实证明,有过工作经验的往届研究生,他们的科研态度、能力等情商和智商都普遍高于应届研究生。另一方面,在“通过读研,使自身获得进步”(即,读研增益)方面,往届生也常常好于应届生,至少在工科是这样。有好几次,刚刚结束研究生新生欢迎式,我便被泪求:“老师,我家实在太穷,读研的学费都是从我病危父亲的救命钱中挤出来的,…”或者“老师,我患有严重的XXX病,医生强烈要求我卧床休息,否则有生命危险,…”,面对这样的励志青年,我能说什么?是父亲的救命钱重要,还是应届读研重要?是自己的生命重要,还是早一年拿到文凭重要?如果晚几年读研,先就业或先休养,那么,还会有这么催人泪下的故事吗?媒体常常宣传某位英雄,把自己年迈的亲人丢在家里不管,却热衷于满世界“学雷锋”,你看,谎言的力量真是无穷呀!
(二)读研中
人的一生,除了亲缘关系外,在中国,最亲近的可能就是师生了,毕竟“天、地、君、亲、师”嘛。而在师生关系中,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又属核心中的核心了!但是,不可否认,即使是这种本应该亲密无间的师生情,如今,也受到了污染。这无论对导师或是对学生,都是一大悲剧!导师在这种异化过程中负有主要责任,但是,如下谎言也确实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谎言4:拿“承诺”当“儿戏”。研究生若投错师门,将遗害一生,后果甚至不亚于“嫁错人”;同样,导师若招错学生,也将长期“自食恶果”。因此,为了严肃计,研究生录取的过程被划分笔试和面试等多个阶段。其中,“面试”可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后的一关。经过面试和之前对学校和导师团队的深入了解,学生将最终决定是否放弃进入该师门;同样,经过面试,导师也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向学生提出各种学业要求,并最终决定是否录用该学生。通常,导师将根据学生在面试时的情况来制定并实施随后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将此时的承诺当作成年人的正式承诺。但是,确有个别研究生,为了达到读研的目的,在面试过程中做出了违心的承诺,他们也许习惯性地认为“自己还是孩子,承诺仅仅是一句话而已”。然而,面试中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承诺,为随后数年的读研生涯埋下了无穷后患,最终的恶果也只能由自己来“享受”,当然,其导师也不会是赢家。请各位研究生记住:你们已是成年人,你们有义务“一诺千金”,否则,一定会自食其果。在整个读研期间,“轻诺寡信”是某些研究生感到“压力巨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不负责任的承诺主要出现在研究生入学面试阶段。
谎言5:“特殊”必享“特权”。这是最令导师不知所措的谎言之一。每个学生,只要肯挖掘,都可以严格证明自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比如,本科专业相异,个人长项不同,兴趣爱好有别,等等。但是,这些特殊性是享受特权的正当理由吗?“小事不愿干”时,个别“聪明”学生会拿特殊性来索要“干大事”的“特权”;“大事干不了”时,个别“聪明”学生仍然会拿特殊性来争取“做小事”的“优待”。总之,一遇不顺心的事情,“特殊性”就被名正言顺地隆重推出,然后,以此要挟享受“特权”。如果导师不从,那么,各种“社会关系”将被运用,“哭、闹、拖、磨”等手段层出不穷,网上也可能会出现大量的匿名“叫屈”甚至“谩骂”。“发挥特长,因材施教”是导师的责任,但是,过于极端的“特殊主义”对学生和导师其实都是灾难。导师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满足那些特权思想严重并随时要求“个性化”的学生吧。我敢肯定,这些“特权生”毕业后,单位老板绝不会为他量身定制工作岗位,更不可能随其情绪变化而随时调整其职业角色,最有可能给他的照顾是:送他一道名菜,叫“炒鱿鱼”。
谎言6:当面捧,背后拱。虽然万恶的“文化大革命”几乎彻底摧毁了中国传统文化,但是,或多或少的“师道尊严”仍然健在,研究生与导师之间更是如此。其实,学术观点必须要在激烈的争辩中才能得以发展和完善,作为学者,任何导师都会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甚至可能偏激;同样,作为学者,研究生在学术观点方面如果与导师相左,也应该旗帜鲜明地坚持,而非一味迁就所谓的权威,否则学生其实是害了导师,骗了导师,虽然,这种“骗”含有善意成分!相信绝大部分导师,肯定会尊重那些敢于坚持自身学术观点,甚至不惜与导师“面红耳赤”的研究生;同样,导师将反感那些当面不提意见或不敢辩论,却在背后或者在网上匿名诋毁导师的学生。如果学生有意见,建议直接与导师当面坦诚沟通,也可在网上实名商榷,别忘了,师生完全是同一个利益共同体!如果你的导师被骂得“不是人”了,作为学生你就光荣了?敢于在学术方面独树一帜的研究生才是“牛”生,否则,无论其导师有多“牛”,学生最多可算作是“牛”导师的“粉丝”而已。
谎言7:带研究生需要“手把手”。在小学或中学,“手把手”教学生的老师被树立为“好老师”;在音乐界,“手把手”带研究生的导师也许是好导师,但是,在工科领域,“手把手”带研究生的导师,肯定不是好导师,而且,这样带出来的研究生,也绝非好学生。在IT领域,情况更特殊,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在许多方面学生其实比导师更先进,比如,我的学生就都比我强,因此,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其实是相互指导关系,即,“在微观方面,研究生指导导师;在宏观方面,导师指导研究生。在战术上,研究生指导导师,在战略上,导师指导研究生。”正是在这种师生互助过程中,最终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同时,导师继承了这些进步后,再传递给后续的研究生们。这也就是为什么导师有资本不断指导下届研究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IT界,“学术面前人人平等”是有坚实技术基础的,是师生都应该和乐意遵循的基本准则!既然“师”与“生”之间的界限如此模糊,那么,为什么研究生们不挺起胸膛,大大方地“手把手”地指导你的导师,而是盼望着你的“糊涂”导师来“手把手”地指导你呢?事实证明,在我的灵创团队中,我的学生不但指导了我,而且自己还拿到了“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而凡是必须由我亲自“手把手”来指导的学生,大都是“问题生”!
谎言8:论文是“写”出来的。“写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许是中文的模糊性所致吧,许多研究生(甚至导师)真的很虔诚地坚持:论文是“写”出来的!于是,他们就成天埋头“写”,一入学就开始“写”,废寝忘食地“写”,实在不行就“巧妙”地抄,一旦败露,既毁了自己的前程,又连累了导师。其实,论文根本就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写论文”也许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了,因为,你只需要运用小学和中学阶段学会的语文(或外语)知识,把“干”出的成果准确记录下来就行了。由此可见,“干”是纲,“写”是目,不“干”光“写”就如同守株待兔。总有学生在抱怨导师“不给时间写论文”,其实,纵然你有天大的本事,即使给你无穷的时间,你不先“干”就能“写”出论文来?当然,“抄”是不需要“干”的,但是,“抄”迟早会“干”掉你的!韩寒说:写文章如拉大便,憋足了才痛快。研究生靠什么来“憋”?舍“干”其谁也!当然,只“干”不“写”也是不对的,在“干”的过程中必须要有“写”的意识,随时记录“干”的成果,归纳和升华“干”的内容,以“写”来及时抓住闪现的灵感。正确处理“干”与“写”的关系,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生阶段,相信毕业进入社会后也不会过时,只是那时不再叫“写论文”了,而是叫“写报告”或“写方案”等。
关于研究生论文,我还想多废话一句:“写论文”是手段,不是目的!其实,许多所谓的学术论文都是“垃圾”而已,那么,为什么全世界仍然要坚持把“写论文”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使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把“干”的成果,全面准确地“写”出来。正如,吃饭有助于强身健体,但同时也会“造粪”一样。“写论文”就相当于“吃饭”,而写出的许多“论文”其实与“粪”相差无几,人类不能因为“造粪”就不“吃饭”了吧。极个别研究生,对在其主笔的论文上挂导师名字深感吃亏,现在你可以开怀大笑了,因为,你其实把你可恶的导师深深地埋在“大粪”堆里了!
谎言9:研究生被导师剥削了。这是对师生关系杀伤力最大的谎言,也是最具争议的话题。本想假装忽略此条,但反复权衡后,还是觉得无法回避,因此,斗胆把它拿出来,放到阳光下再晒晒!我不去做过多的分析和评论,只是想请教大家:1),让研究生做项目算剥削,还是不做项目算剥削?2)让研究生做什么项目才不算剥削?纵向项目?横向项目?3),在哪里做项目才不算剥削?校内?校外?企业?研究所?4),给学生发多少津贴才不算剥削?高于导师工资?低于导师工资?若去企业实习做项目,是应该与该企业的员工同工同酬?企业员工的工资本身就千差万别,又该怎么办?5)每天工作几小时才不算剥削?与导师的“没日没夜”看齐?还是朝九晚五?6)导师如何要求才不算剥削?严格?宽松?7)导师富算剥削,导师穷就不算剥削了?8)导师办公司算剥削,导师关在象牙塔内就不算剥削了?9)在发表论文时,导师如何署名才不算剥削?排名第几?还是只放在文尾致谢中?我相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上述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这种“师生剥削论”在伤害导师的同时,并未给学生带去任何益处,更扼杀了许多研究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面对这种不可能有结果的争论,最好的办法就是:端正心态,走自己的路,让他人说去吧!
特别提醒:心怀“剥削论”者,其一生都不会幸福!世界本来就不是绝对公平的,每个人都得为其自愿选择付出代价。研究生期间“被导师剥削”,你不会幸福吧;就业后“被老板剥削”你肯定难受吧;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某天,你也许会认为成家后老婆/老公和孩子都在剥削你,那么,这辈子你就算白活了!当然,我绝不是在偏袒导师,只是想重复那句名言:当你无法改变世界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改变自己,去适应世界!幸福要靠自己去创造,麻烦也基本上是自找的。
(三)就业前
读研快结束了,论文完成了,答辩通过了,接下来该“深呼一口新鲜空气”拥抱新世界了。这时,部分研究生将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又被骗了!
谎言10:学历高,就业好。近二十年寒窗生涯结束后,怀着改天换地的鸿鸪之志,还未正式走上社会,个别研究生便被当头一棒:好岗位已被占,花九牛二虎之力,不惜拉关系,好容易找到一份“将就”的工作,结果工资远低于预期值,更有甚者,到单位报到后,才难堪地发现,自己的顶头上司竟然是本科阶段压根就瞧不起“差”同学!聚会时,才如梦初醒地发现,中学或大学的不少同学已是抱金砖的老板了。唉,命运作弄人呀,悔当初如果不读研就好了,如果读研时怎么怎么就好了,如果…。算了吧,既然找不到好工作,就干脆放弃,咱还是再继续读个博士(或博士后)吧!
上述例子虽然极端,但是,纯粹为了寻求一份“好”工作而读研的人绝不在少数,既然是这样,那么,你为何不在能够找到好工作的任何时刻及时放弃或停止读研呢?考研是自愿,中途退学也是学生的权力呀!读研的核心目的应该是增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这既包括短期竞争力,更包括长期的竞争力!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高学历”与“好就业”都不是同一回事,虽然,表象确实是:高学历者的后劲更大!一个人,无论他学历有多高,如果他没有真才实学,如果他笃信别人有义务为他服务,如果他想抱定“高学历”,那么,他不想失败都难啰!问:“真才实学”在哪里?答:既在博士证书中,也在马桶里,你若不信,请问麦当劳(中国)副总裁林文科。
谎言11:专业不对口就是浪费人才。“专业”是个双面刃:有了它,科研的目标更精确,成果更深刻;同样,有了它,书呆子们“死”得更惨!“学非所用”是许多“非成功”人士最理直气壮的自我安慰。但是,请别忘了,“专业”是“砖家”们人为硬分的,百年前也许还可以分出哲学或数学什么的“专业”,千年前哪有“专业”一说?学“本专业”知识仅仅是读研的众多目的之一,如何通过学习“本专业”知识,而真正掌握学习和运用“外专业”知识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大量的事实也表明,无论国内外,真正“学用一致”的成功人士如凤毛麟角!其实,从理论上也可证明:“学用一致”根本就不适用于成功者,因为,大部分成功者都同时会在多个方面成功,然而,他们当学生时,却只学了一个“专业”或最多“双学位”而已!因此,奉劝研究生在毕业时不要“削足适履”,抱着自己的“专业”去找配套的岗位,除非你自己想头破血流。北大博士毕业卖猪肉,并非大材小用,只要是自己真实意愿的选择,就应该受到尊重!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不含计划经济),“收入”与“学历”倒挂也并不意味着无视人才。如果你认为社会轻视了你,那么,请你行动起来,以实际成果证明自身的价值。比尔盖茨早就说过:在你取得成就之前,别人不在乎你的自尊!这再一次反证了:在研究生期间对所做的项目“挑肥拣瘦”确实没意义!
谎言12:打工优,创业羞。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谎言之一。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轻视商业,言商必奸。如今,商业、产业、创业的界线好像已经很难划分,于是,自然的逻辑便演绎为:创业者就是想做老板的人,老板就是商人,商人就“约等于”坏人,至少是贱人。研究生毕业了,谁愿意与“坏人”为伍?但是,具讽刺意味的是:不愿与“坏人”为伍的人,却统统去给“坏人”打工,接受“坏人”的“剥削”去了!
当今时代,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并非取决于其军力,而是其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的竞争力,当然又由企业家的素质来决定。如果研究生们都耻于(或害怕)当企业家,那么,何谈国家的综合实力!如果学生不敢创业,导师带个头,示范一下,又冒犯了谁?不要拿外国教授说事,国外学生创业早已成气候,这方面导师根本就是多余的!国内教授如果像骂人者所言,真正只想做个纯粹老板,那么,他何必放弃大把的赚钱机会而吝啬于学校这个头衔。为名?“教授”不是早已经“叫兽”,并与“小姐”齐名了吗?为利?这更是明摆着的检“芝麻”丢“西瓜”嘛!现在国家的“卓越工程师计划”正千方百计地把企业老板请进高校任教,当导师,那么,为什么又有人要歇斯底里地痛骂教授搞产业呢?除非你下定决心当科学家,我相信,在读研期间争取机会介入真实企业的运营,决无害处,无论你毕业后是创业还是就业。
(四)结语
好了,个别看官,你可能早已憋不住要反驳,甚至要骂人了吧。甭急,现在轮到你了。但愿我主动提供的如下“骂料”能够给力于你。
首先,你可以对作者进行人身攻击,当然,仍采用老套的匿名法,甚至是“匿名+水军”法,这样既可不负责任,又能任意发挥。不过,遗憾的是,“匿名”(特别是“匿名水军”)可能大大减弱打击力,毕竟许多读者对匿名的客观性是有偏见的。实名的商榷我绝对欢迎,毕竟大家都为那个共同目标:提升我国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其次,你可用大量的真实事件否定上述的某些结论。如果这样的话,我真心诚意感谢你,因为,我也正在收集相关素材,准备下一篇博文“导师谎言大全”。一个简单的反例便可以推翻任何权威的数学定理,但是,社科方面的论断(不知本文是否属于社科)却不能被几个例子证明或颠覆,况且本文根本没有任何绝对的论断,只是罗列了某些可能的误解而已。当然,我相信,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党员中不是也还有一个人叫WLJ吗!导师中肯定也有坏人,没准我就是那个坏人典型呢。当然,我也一直在批判自己,努力改造自己,请党和政府监督,我从小就记住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再次,或断章取义,或脱离相应的意境来做文章或对某些不当用词进行超级放大,毕竟,工科教授的文字逻辑肯定千疮百孔,只要努力挖掘,一定能找到致命硬伤。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我愿积极认错。毕竟,工科教授所取得的所有成果几乎都来自失败,都是从错误中凝练出来的,我最不怕犯错,也最敢于改错。
最后,坦白告诉你吧,我的真正“死穴”是:动机分析。如果借助你的火眼金睛,发现原来我早就“动机不轨”,那么,我就只好以死谢罪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