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普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instein

博文

科学家的情感世界之一:琴瑟和鸣 精选

已有 15014 次阅读 2022-7-29 09:14 |个人分类:科学随笔|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按:拙文刊发于今日《中国科学报》第4版,算是笔者“触史生情”系列的第5篇,发表时编辑将题目改为:这就是至死不渝的爱情,看科学大师当丈夫。最初计划是在一篇稿子中涉及科学家的爱情、师生情、亲情,最终接受编辑建议,将科学家的情感世界话题用三篇小文展开,今天这篇算“触史生情”系列之“科学家的情感世界”之“琴瑟和鸣”篇了,简直有些俄罗斯套娃的感觉了,抱歉!感谢W老师的建议。插图略有调整。

David_-_Portrait_of_Monsieur_Lavoisier_and_His_Wife.jpg

拉瓦锡夫妇肖像,by Jacques Louis David

2016年夏季的一天,我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参观。记得那天我在埃及展区逛了很久,文物实在太多了,部分区域的展品几乎是像仓库一样叠堆在一起,体验感并不好,因此有些疲惫。随后的展区我基本是走马观花地看,记得到了一个展厅,眼前突然一亮,映入眼帘的竟然是法国著名画家雅克·路易·大卫创作的《拉瓦锡夫妇肖像》。我没想到会在那里与它邂逅,真是一次难忘的回忆。记得画幅很大,我远远地站着,需要一点仰视才能欣赏。坐在桌前的拉瓦锡侧身回视妻子玛丽,玛丽侧身依在拉瓦锡的右肩旁,眼神静谧、若有所思。

这是一幅杰出的科学家题材的绘画作品,许多人对它做了分析和解读。今天我想以它作为一个引子,谈谈科学家的情感世界。这似乎是一个有些禁忌的领域,极容易引发或多或少的误解。在打算写这一话题前,我的确是有些踌躇或顾虑。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国内对科学家的宣传和报道,很少在科学家的情感世界着墨,如果说还存留一些“情感”的话,通常也局限在师生的情感上,并且是印在纪念册上回忆文字。另一个原因是,科学家探究的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某种程度上与精神层面的情感世界是对立的两面,科学家本身也可能不善于或者不屑于谈这方面的话题。但科学家的情感世界真是一个宝藏,既无法与科学史剥离开来,又反映了科学家的个性与品格,对当前的科学传播尤为重要。我打算用三篇小文谈论这一话题,分别涉及情感中的爱情、师生情与亲情,今天专谈爱情。

接着谈拉瓦锡夫妇,1771年13岁的玛丽与28岁的拉瓦锡结为伉俪,两人琴瑟和鸣,玛丽一直担任拉瓦锡的得力助手,不但为他翻译了一些英文文献,还担任了实验的记录员,并为《化学概论》绘制了所有插图。在玛丽制作的几幅版画中,她留下了自己的身影,作为观察和记录者坐在一旁。就在大卫创作这幅画的第二年——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拉瓦锡被无情地卷入了历史洪流,最终上了断头台。在身陷囹圄时,他给玛丽写信劝慰她:“既然我将一切都听天由命,既然我将所有未输掉的事情都视为胜利,你为什么还要这么难过呢?”拉瓦锡掀起了化学史上的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却被另一场革命吞噬了生命,裹挟而去的还有他与玛丽感人至深的爱情。

版画.jpg

玛丽制作的一幅版画,展现了拉瓦锡进行的呼吸实验场景,画面右侧记录者是玛丽

接下来谈费曼,费曼的故事太多了,这里谈他和第一任妻子阿琳的故事。阿琳患有淋巴结结核,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从结婚到去世,大约有3年时光,阿琳基本是在医院或疗养院度过的。费曼当时正参与曼哈顿工程,只有周末才会去陪伴阿琳,同时主要靠通信,他们的书信收录在了《费曼手札——不休止的鼓声》一书中,可以使读者从一个独特的窗口洞察费曼的人生。其中有一封费曼写于1945年5月10日的信,信中谈到因为第二天是费曼的生日,卧病在床的阿琳为了提醒费曼生日要到了,她托人伪造了一些报纸,头版头条印上“全国热烈庆祝费曼博士生日”,结果成了洛斯阿拉莫斯的一大新闻。一个月多一点后,阿琳去世。费曼再也收不到这样的生日提醒了。到了1946年10月,阿琳去世已经一年多了,费曼还深情地给她写了一封信,在信的末尾,还不忘附上一句费曼式的幽默“请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你的新地址呀。”

物理学家吴大猷和阮冠世的爱情故事与费曼和阿琳有些类似,但他们相濡以沫的时间更长。两人相识相知于南开大学,当时阮冠世初患肺病,吴大猷经常亲自熬制牛肉汤托人送她以滋补身体。抗战时两人在昆明,患难与共、历尽磨难。先是1943年的一天,吴大猷坐马拉板车进城,因马受惊不幸坠车,致脑震荡昏迷数日。接着阮冠世又病倒,一连住了3个月医院,家里几乎到了“一贫如洗”的境地,不得已把家里一些金饰也变卖了。就在这一年,吴大猷不得已养了两头小猪,准备养到年底卖掉换钱,在阮冠世住院期间,他只好托请研究生黄昆帮他喂养。1945年5月,因阮冠世就诊的医院不在政府指定之列,吴大猷致信西南联大,希望转呈教育部以申请医药补助,信中称“阮冠世患病已历年,本人经济能勉强支持时,从不愿向公家机关有所请求。今因生活(费)高昂,薪水所入不敷衣食,更何论于医药费,拟请校中转呈教育部,俯念昆明乡间无政府指定之医院,准予补助。”言辞恳切、精诚可鉴,无愧于友人赞誉的“标准丈夫”。从吴大猷夫妇的故事中,对其坚贞不渝爱情肃然起敬的同时,也能领悟到西南联大校歌吟诵的“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的意蕴。

吴大猷阮冠世结婚合影(1936年).jpeg

吴大猷、阮冠世结婚照(1936年)

反映科学家情感内容的文字或史料,若对比人文社科领域群体的一些相应内容,要少得可怜。这并不是说科学家天生就是一些凉薄冷漠之人,而是长久以来认识偏见和疏于鼓励、整理的结果。舆论上不宜多鼓吹一些超然于世外的“高大全”,而应该多挖掘一些闪耀人性光辉、有血有肉的科研工作者,尽可能还原一些立体的科学家。若写科学家传记、小传或做专访报道,在搜集资料或者访谈、调查中,除了他们的科研工作外,还应多关注、留意他们的丰富生活,兴趣雅好、交友社团、情感往事、时政品谈,等等。不能认为这种工作是在搜罗什么花边新闻或八卦闲谈,这是给读者、观众展现立体科学家的不二法门。科学史界有责任也有义务,挖掘、整理有血肉、带情感的科学家史料,与科学普及、传播领域的“新生代”一道引导、推动科学家人物、科学家精神的相关研究和传播工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927-1349212.html

上一篇:小议科学史与图像
下一篇:科学家的情感世界之二:弦歌永续
收藏 IP: 120.244.146.*| 热度|

41 尤明庆 许培扬 刘全慧 王启云 孟利军 李学宽 刘洋 张晓良 蒋功成 郭战胜 刘钢 吴斌 汪育才 周忠浩 郑永军 武夷山 籍利平 周浙昆 杨正瓴 刘欣 鲍海飞 宁利中 祁贤 刘浔江 李宏翰 王涛 谢钢 徐长庆 查宏光 曾杰 刘炜 姚小鸥 吕秀齐 程少堂 王惠敏 简小庆 孙颉 杜占池 孙宝玺 姚远程 冯圣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