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普及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instein

博文

拥抱日全食 精选

已有 10585 次阅读 2017-8-22 00:39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美国, 日全食, 宜昌, 8月21日, 长江流域日全食

北京时间8月22日0:05——美国西部时间21日上午9:05,从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开始,掀开了今年最盛大的天文盛宴“日全食”的序幕,宽度达110公里的全食带沿着从西北到东南的方向横扫美国,穿过14个州,一直到南卡罗来纳州,随即(全食带)进入大西洋。这次日全食就观测地域与时间而言的确很棒,堪与2009年那次掠过我国长江流域的日全食媲美,只是在全食时长逊色,最长仅为2分钟40秒(2009年那次最长6分钟40秒)。因此,全球的天文爱好者像打了鸡血,国内就有不少天文爱好者不远万里前往美国全食带亲自观测。其实,天文学家也没闲着,《环球科学》(《科学美国人》中文版)今年第8期就刊载了几篇有关此次日全食的文章,特别提到了日全食的观测对天文学研究的意义。美国不少天文大佬也做好了准备,记得去年在伯克利听著名天体物理学家Alex Filippenko演讲时,他专门提到今年的日全食,当时他还发了广告宣传单,希望天文爱好者加入他的团队一起体验这次盛宴。


日全食真是可遇不可求的“天赐良机”、非常难得,如何难得呢?下面引用一段专业的说法:

典型的日全食带长约9700千米,宽约160千米,全食带的面积大小约是155万平方千米,而地球的面积约为51000万平方千米。如果你一直住在地球的某个地方不做任何移动的话(比如迁徙、旅游等),那么在你住的地方看到日全食的概率大概是1/300(155/51000),加之日全食平均1.5年发生一次,则1/300的概率就意味着你将要等待450年才能在你住的地方看到一次日全食。因而,不远万里去追逐日全食也就不足为怪了!(此段摘自《天文爱好者(“日食大观增刊)》2008年)

对国内公众而言,绝大多数人无缘美国此次日全食了,就在网上看看视频过过瘾吧。下次我国能较大范围(从西北到华北)观测日全食的时间是2035年9月2日,不急!还有18年,慢慢等吧!

22日早晨补充:下面发几张新浪科技直播美国NASA日全食直播的截图,我从北京时间零点看到了近凌晨3点,也就是从俄勒冈州的初亏开始到肯塔基州的食甚。直接上图欣赏吧。


俄勒冈州食既前的偏食阶段(上方23:30加上直播时长即为北京时间)


俄勒冈州食甚阶段


俄勒冈州生光阶段


爱德华州的生光阶段


在伊利诺伊州用calcium-K滤光片拍摄到的偏食

下文是笔者2009年在宜昌观测日全食后写的一篇文字,刊发在当年《科学新闻》第14期中,题目为“拥抱日全食”,照片均为本人拍摄。

我很早就打算看这次日全食了。

2009年7月22日的日全食,从印度西部开始,穿越中国的长江流域,直至太平洋。作为本世纪持续时间最长,且全食带覆盖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长江流域,机会难得,不可错过。
奔向宜昌
7月19日,我在广西柳州的调研结束,乘1474次列车从柳州出发途经湘西,于20日16点抵达宜昌。
宜昌市靠近这次日全食全食带的中心线,全食阶段时间超过了300秒。我在宜昌国贸大厦附近的一家招待所安顿好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到夷陵广场附近寻找当地有关日全食的“气息”。在夷陵广场南面的道路旁,发现有几处卖日食观测镜的小摊,平均2~3元就可以买到一副。到广场西边的地下通道,也发现有几位年轻人在兜售日食镜。看来日全食还真的“惊动”了这座城市。
20日晚,我上网查询宜昌22日的天气,结果显示宜昌21-22日将是阴天,这无疑是个糟糕的消息。但因为距日食还有一天多的时间,如果21日天气不妙的话,我可能会考虑转移到周边天气较好的县区去观测。幸运的是21日并没有出现天气预报所言的阴天,紧张的心情得以释然,于是决定继续留在宜昌。
21日傍晚再到夷陵广场,见到兜售日食观测镜的卖家多了起来。有的卖家举着大幅的海报边走边兜售,海报上赫然写着大字“500年一遇的日全食,不容错过”,吸引了过路的市民争相选购。据天文学家的推算,这次日全食是1814年至2309年在我国境内发生的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看来大家都不愿错过有生之年这一难得的机遇。
全食即将来临
22日早晨醒来还不到8点,出门一看,太阳已然挂在东天,心里不免一阵激动。
我计划的观测地是宜昌的滨江公园,那里临近长江、地势开阔。为在日全食初亏前赶到目的地,我打的前往。司机师傅提醒我注意街道两旁的路灯,原来宜昌市显然已经为此次日全食作好了准备,街灯都已点亮。
到了滨江公园,初亏刚刚开始。江边已经聚集了很多市民,有一些专业人员在调试望远镜,大部分市民则用普通的观测镜观测,也有市民举着医院的X光片在观测。
阳光被月球一点点地遮挡。因为初亏到食既有67分钟的间隔,部分市民已经转移到了公园的阴凉处,等待全食的来临。太阳被逐渐吞噬,经过树叶间隙的小孔成像,太阳的月牙状影子在树下显现得异常清晰。

9点10分,我拿着一张事先用针刺成“2009”图案的16开大小的纸在阳光下做实验,果然在地上看到了一个个月牙状太阳组成的“2009”图案。但由于纸张较小,地上的图案并不理想,于是我又回到树木下寻找太阳的影子。当时一些市民不解我在地面上寻找什么,当我指给他们看那些月牙状的太阳,并说明这是小孔成像的效果后,他们惊喜异常。原来日食发生时,不但可以看天空,还可以看地面呢。


偏食阶段,在树荫下拍摄到的“月牙”


现场一位小朋友在用黑色玻璃片观测(这种镜片不如观测镜安全,容易划伤手)

享受天文盛宴
日全食阶段在渐渐逼近,月球即将遮住整个太阳。宜昌的天空明显暗了下来,阵阵凉风吹过,能感受到气温已经下降,公园里响起了孩子们的欢呼声。透过细缝的阳光在渐渐消失。市民们全都站直了身子,用观测镜紧紧盯着天空的好戏。
9点19分,食既开始了,月球完全遮挡住了太阳,周围顿时黑暗,远处街道点亮的路灯宣告宜昌进入了“黑夜”。周围人群的尖叫声不断,大家都显得很兴奋。遗憾的是,在食既开始时,我光顾着抓拍观看日食的人群了,错过了食既时的贝利珠。当我再次抬头看天空时,金星和几颗我识别不出的星星已然出现在了“夜空”。这是在夏季难得看到的冬季的星空。市民们已经摘下了观测镜用肉眼注视着黑色的太阳。
9点22分,食甚开始,天空达到了最黑。但这种黑并非完全漆黑,周围的人还可以辨识。在黑色太阳周围,可以看到纹理清晰的日冕向外延伸。这时,公园里市民点燃的六只孔明灯冉冉升起,很快就升到了高空。这些腾空而起的火红灯笼,看上去仿佛是天文盛宴的伴舞者,给日全食增添了不少诗意。

黑暗即将过去,9点24分,生光即将显现。我屏住呼吸盯住了天空,期待着最光彩的贝利珠出现。一瞬间,永恒的一瞬间,一缕夺目的光线从黑太阳的右上方闪现,就像是一道亮剑,从遥远的太空射入眼睛,有一种触电的感觉。光线从一缕转瞬扩散成密集的一簇,我看到了惊艳无比的钻石环,那样璀璨,那样耀眼,人间最美的宝石也为之黯然失色。

用普通数码相机拍到的食甚(四亮点为现场观众放的孔明灯)

但很快,太阳就从上方露出了一钩弯弯的面庞,这时的光线足以使大地恢复如常。整个宜昌城又回到了白昼。
人群在逐渐散去,还有一些像我这样恋恋不舍的人重新举起了观测镜继续观天。虽然全食阶段已经结束,但太阳和月球还在彼此留恋这短暂的牵手。它们一点点地分离,直至10点40分才失去交集。
这次远赴宜昌欣赏日全食,总算不虚此行。回味之余,遂赋小诗一首:
难得佳遇五百年,选址夷陵在楚天。
金乌失焰惊寰宇,玉象隐辉暗坤乾。
日月相拥吐贝利,黑白交叠映冕冠。
此情可待成追忆,不虚此行长江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927-1072145.html

上一篇:戴维:科学与诗歌
下一篇:1609年,一个新世界!
收藏 IP: 159.226.79.*| 热度|

30 水迎波 杨学祥 王从彦 徐令予 李颖业 许培扬 黄永义 张家峰 黄荣彬 杨正瓴 张晓良 吕喆 冯大诚 李学宽 宁利中 代恒伟 苏德辰 吕洪波 蒋力 余昕 贺玖成 朱晓刚 李东风 晏成和 白图格吉扎布 杨金波 杨新铁 yunmu lrx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