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老师写了篇博客,“五种创新心态”,受其启发,我也跟在后面写一篇。
第一,急不得。
如果基础工作不够,如果数据还没有充分准备,如果思路还没有充分想好,如果硬件条件差距很大,如果积累不够等等,总之有很多理由会挡住你前进的脚步,有些东西是难以克服的,所以急不得,该循序渐进的还是要慢慢来。
比如早期由于水平不够,我经常发表一些普通期刊论文,有时写一些豆腐块文章,单位老领导经常善意批评我,其实我也知道,但是以当时本科水平,怎么可能发表好的论文呢,后来读博士后,这种状态才慢慢改观。
第二,慢不得。
科研竞争很激烈,有很好的思路,一定要尽快做出来,尤其是人文社科的一些研究,聪明人听到你一句话就知道怎么做了,何况这个世界上聪明人很多,不约而同想到同一个点子也很正常。去年深圳开会,听到一位学者做某个主旨报告,幸好我也想到了,并且论文也做出来了,感觉做得还不错,远远超前,颇有优越感,今年2篇权威期刊论文录用了。
第三,小不得。
如果你有科研潜力,千万别约束自己,或者放松自己,这种天赋有的人其实是不多的,如果一时懒散,耽误几年,这辈子可能你也就错过了。记住,在这个世界上,没几个人干的工作是他真正喜欢的,或者是发挥他的天赋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全力以赴投入,尽快扩大战果。
类似的事情很多,比如你在小平台,要尽量换一个大平台;比如你适合做宏观选题,千万别做微观。在关键的时点,别犯错误。
第四,大不得。
如果你发现自己科研工作中等,尽管努力但进展缓慢,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继续坚持,另一种是适可而止,其实有没有干货你内心是知道的。对于后者,科研工作少做,教学工作多做,或者社会服务做做好也行。但不建议完全放弃科研或者改行,毕竟教师这个职业还是不错的,科研水平一般是正常的,做好中等创新也不错。毕竟只要你坚持下去,评个教授一般是没有问题的。
在选题与研究细节方面,主流思想是小题大做,这是正确的,毕竟很大的选题有时很难驾驭,将小题目做精做透,其实也十分重要,并且也不容易。
第五,穷不得。
在欧洲,科研工作最早是富裕阶层做的事情,改革开放以来,确实有不少人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但是从现在往后,我认为如果物质基础实在太差,要慎重选择做科研,因为科研工作投入时间长,成果慢,回报也较低,需要长期坚持。此外,一些科研工作需要必要的经费,凭工资在里面投入总不是长久之计。
第五,富得。
这十分有趣,如果你喜欢做科研,家庭条件也不错,挺好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好了。几年前我看到一位相识的年轻博士开宝马,我说你适合做科研,他问我为啥,我说你悟性很好,又有豪车,特别适合做科研。他现在发展很好,去年经济学顶刊都发论文了。
疫情无聊,给大家添点八卦谈资。
2022.5.1 俞立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