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记》中有关教学的理念,感触最深的是“敩(xiào)学半”。 什么意思呢?即是说通过教可以实现一半学的目的或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相长”(此语亦出自《学记》)。更确切的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体的,也是没有止境的,用一句时髦一点的话说,教学跟我们国家进行中的改革开放一样,是没有完成时的。不过说教学一体也好,说教无止境或学无止境也好,也或者说教学没有完成时也好,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意思都是一样的,实质也是一样的。
为什么这么讲?这一样的意思,一样的实质到底又是什么?
先说教学一体。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彼此是不能相互脱离而单独存在的,不然就不能称之为教学。比如说,仅仅拿一本书站在讲台上,一字不落的从头念到尾,如此便成了教脱离学的照本宣科,即使这事是赵忠祥他老人家在做,他也不是在教。如果教者只是一个人的表演,学者也只是观众罢了。如此是偏离教学的。教者在教之前,得先有学,不然则无以为教,这是常说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接下来是教什么,如何教。教什么的问题对应的学什么的问题,而如何教则对应的是如何学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就好比涵盖非空集合的定义域和值域的函数关系一样,缺一不可,而彼此又互为反函数。在具体教学中,我倾向于把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的学;在教育层面,我又倾向于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主导老师的教。从而教学是以教育为目的,同时又服务于教育的;教育又以教学为主要形式,同时以教学的内容体现教育的价值。
以上的意思仅仅是个人认识上的,但在自身也切实有同样的体会。记得高中的时候有位化学老师,他在上课的时候跟我们讲,他的一堂课最多听15分钟就可以了。他的意思很简单,就是我们在听课的时候,只要认真听自己还没搞懂的或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就可以了。对这位老师我非常的钦佩,他不仅仅是懂得教学方法,也是懂得教学艺术的。还是这位老师,一次晚自习他看我们都在做题目,很少有看教材的。跟我们讲了一句:要认真多看看书,不要像舍勒和普利斯特里一样“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还笑着调侃我们:知道恩格斯这句话在书上第几页吗?当时,我们正在学习有关氧气的内容,教材中提到:舍勒和普利斯特里都独立地发现并制得氧气,可惜的是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与真正认识氧气失之交臂。在我们教材的实验部分,引用了恩格斯的评论:“从歪曲的、片面的、错误的前提出发,循着错误的、弯曲的、不可靠近的途径行进,往往当真理碰到鼻尖上的时候还是没有得到真理”(《自然辩证法》)。
对于10多年前的往事,我记得依然那么清晰,就是在回忆起来也是享受的。现在看来,当时我们这位老师的教学是水乳交融的,教与学完全融为一体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他还在不断的启发我们,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取舍,而让我们重实教材的引导是自然却深刻的。至少就我个人而言,我这位老师的教学,已经让我认识并且明白了学无止境的道理。从知识上看,老师的教学任务或许已经完成了,但教学本身远没有结束。这种启发与激励,一直体现在我那以后的学习中,也不断的渗入到了我的教学工作中。如今我虽已身为人师,但距离为人师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就是说教学作为一种方法、一种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掌握了就是搞定了;但教学作为一种方法修炼、一种艺术修养,掌握了教学的方法、教学的艺术,在教学的路上也仅仅是一个开始。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学的内容和对象都会随时发生变化,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的方式也不能一成不变。或许是同样的教学对象,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每天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若不能及时的把握这些变化,对这些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反映在教学的过程中,势必会达不到教学的效果,进而偏离教育的目的。更不要说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水溶交融,教学合一了。
至此,我们应该能够明白,为什么说教学一体,教无止境、学无止境,乃至于说教学没有完成时是一回事了。教学是需要不断的用功的,用《易经》中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与时消息”、“与时俱进”、“与时偕行”。在心态上,同样用《易经》中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夕惕若厉”。韩非子在其《五蠹》一文中讲述过一个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用以讽刺“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执政者,“皆守株之类也”。难道在教与学中,有没有这样的“守株之类”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